《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本书也读一段时间了,这本书得到很多书友的推荐,曾多次动念 ,但琐事缠身,没有开始。好不容易开始了,中间各种事情,直至今日 ,才读完,大约历时3个月。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怎样读书才有乐趣;
第二部分 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
这一部分很有趣,里面没有发表作者的感慨,而是列举了伟大作家不为人知的八卦趣事。有许多世界级名著作者本人的生平和癖好,本身就容易勾起窥探欲,然后又将他们最负盛名的小说和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进行对比和评价。我认为,这既是对名著的启蒙,又是八卦的趣闻,读起来很有趣,自然受人追捧;
当然,毛姆将这一部分的内容取名叫:“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让我们感受作者独特的性格特点和矛盾的心理,再去阅读他们的作品,绝对有利于我们对作品的理解。
这让我想起最近正在读的关于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中,查理一个有趣的观点:如果你和亚当·斯密作朋友,那你的经济学一定不会差;毛姆的逻辑是:如果你想了解作品,先去了解作者。
如果你有一颗八卦的心,那这本书你一定会喜欢。在这里,你能看到性无能的福楼拜,一生纠结在理想和现实中的托尔斯泰,对外貌极度自卑的的司汤达,死于花柳病的莫泊桑,奢侈成风、道德沦丧的巴尔扎克.....
第三部分 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
一看这一部分的内容,似乎魂灵都超脱了。这部分讲的是一些哲学范畴,神学范畴的东西。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读这部分内容,我分明感受到了愉悦,灵魂的愉悦。毛姆在谈上帝和信仰的问题上,他希望找到一个普世哲学,可是很遗憾,没有这样一本书。有的只是符合个人特点的书,即使他看便了先哲们的高论,很遗憾,他依然找不到答案。当然,这个答案,可能每个人心里都已经有了。
毛姆也对“美”展开了论述,认为每一个人对“美”的认识和感受是不同的,每一代人对美的追求也是不同的。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你不懂音乐,可是某一个场合,某一首歌直击你的内心,令你热泪盈眶,内心波澜壮阔。你不懂美术,可是又那么一幅画,让你久久凝视,不忍离开。
用这本书的话来感慨一下:生命的美别无其他,不过顺应其天性,做好分内之事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