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下属效率低,管理者该怎么做

下属效率低,管理者该怎么做

作者: 清谷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3-17 10:23 被阅读0次

一、以“成果”和“可实现度”为标准,不耽误要事

对工作安排有问题、经常“临时抱佛脚”的下属,有没有办法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不要优先考虑“重要程度”,要优先考虑“成果”。

随着人均工作量增加,加上劳动方式改革的影响,人们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工作成果。所以提升每项工作的效率很必要。但是,要想在工作时间内妥善处理所有工作,是很困难的。关键在于“对工作进行优先排序”。

1)下属很难判断工作的重要程度

人们在对工作进行优先排序时,经常采用的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著)中的方法,即将“重要”与“紧急”两个维度作为坐标轴,将工作分为以下4个象限。

(1)重要且紧急。

(2)重要但不紧急。

(3)不重要但紧急。

(4)不重要也不紧急。

首先,要重视重要程度,按照工作的重要程度进行优先排序。因此,“重要且紧急”的工作是最重要的。

其次,最容易被拖延的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工作会逐渐演变为“重要且紧急”的工作,所以应当优先处理。

例如,假设明年的产品线规划必须在今年11月底完成,在7月时,该工作或许还属于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但到9月时,就会进入第一象限,成为“重要且紧急”的工作。

管理者多会吩咐下属“分清什么是重要的工作”“不要被紧急的工作牵着鼻子走”“需要在工作中给自己留有余地”然而,下属难以像管理者以为的一样准确判断工作的优先次序。在管理者看来重要的工作往往会被延后,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这是管理者和下属对工作的认识不同所致。对工作及其重要程度的理解是因人而异的。下属很容易错判重要程度的高低,因此出现管理者眼中“重要且紧急”的工作被延后的问题。

2)了解工作的优先次序

我建议将“成果”和“可实现度”两个维度作为基准对工作进行划分,它们将工作分为4个象限。各位可以参照下面的顺序,安排工作的优先次序。

(1)成果大,可实现度高。

(2)成果大,可实现度低。

(3)成果小,可实现度高。

(4)成果小,可实现度低。

首先,按照成果大小决定工作的优先次序。

也就是说,假如同时有两项工作,一项能产出100万日元的销售额,一项能产出2000万日元的销售额,那么后者比较重要。

只要管理者在明确判断基准的前提下,告诉下属“用数字进行判断,重点要看该工作能否产生销售业绩或降低成本”,即便不参照这4个象限,下属也能清楚地知道优先从事哪项工作。

同时,不要忘记“可实现度”。对于那些时间紧迫、人手无法保证的工作,需要判断是延后处理还是撤出。

这样下去,不久下属对工作优先度的把握就能得到提高。

假如管理者一味吩咐下属做这做那,下属会变成只懂得按吩咐做事的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让下属拥有思考空间十分重要。

明确成果和可实现度后,“重要且紧急”的工作就不会被拖延,并得到有效的推进。同时,下属拖延重要工作,忙于从事投入产出比低的工作的情况也会消失。再者,下属通过准确安排工作的优先次序,优先处理那些不紧急但重要程度高的工作,从而做出佳绩。

二、帮助下属分清不必要的工作,减少思考时间,设定截止期限

有没有办法让追求工作品质的下属既保持积极性,又提高效率?不要让下属“加快”工作速度,要让下属“尽快”开始工作。

“加快工作速度。”这种含混不清的说法是不奏效的,管理者应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与下属沟通。

1)分清哪些是不必要的工作

完美主义的下属通常会执着于工作中不必要的部分。

例如,对于公司内部会议资料过分在意排版设计,搜集高层领导并不需要的数据等。

这些工作不是必要的。管理者必须使下属意识到什么工作没必要做,并及时去掉这些工作。

管理者应当观察下属,一旦发现对方在做不必要的工作,就可以告诉对方哪个部分是“重要的”,哪个部分“没有必要”。

2)限制时间

撰写类似策划方案或会议资料时,从操作上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构思整体结构和思路的“思考阶段”,二是实际在电脑上制作的“作业阶段”。

作业阶段的时间可以通过分辨出不必要的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缩减。然而,这样追求作业效率,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工作时间,但一旦过度“求快”,就很可能出错。因此,重点在于缩减“思考时间”。

思考固然重要,可是缩减思考时间也可以做出高品质的工作。

据英国历史学家、社会生态学家、经济学家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提出的“帕金森定律”,工作量会随着时间的拖长越来越大,直至填满该项工作结束前的所有时间。如果不限制时间,下属就会用掉所有工作时间,直至截止的最后一刻。

工作不求“加快”速度,而求“尽快”开始。

管理者只需要建议“尽快开始作业”,下属的工作效率就会发生巨大变化。这种方式并没有否定完美主义,因此下属也能欣然接受,做出改变。

“求快”,再快也有限度,而且容易出错,但是,“求早”就不会出现工作品质下降的问题。管理者无须向下属强调“加快作业速度”,而应该敦促下属“尽快开始作业”。

三、培养下属的判断力,促其独立思考,主动行动

不要任由下属判断,要给出标准,方便下属进行判断

有些下属在接受任务后,一而再,再而三前来请示。有问题就问,这是很好的现象,但是,过多的请示会占用管理者过多时间。尤其是对于那些事无巨细都请示的下属,如果管理者总是好心地一一回答,他们是不可能成长起来的。

虽然管理者经常对下属说“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去做”,但情况却迟迟没有改变。在下属看来,“在工作中不能出错”,因此才会前来请示。因此,下属事无巨细地请示的原因其实出在管理者身上。若想下属独立思考,管理者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重点。

1)明确判断基准

“除了某事,你都可以自行思考。”管理者可以明确判断的基准。其实,下属之所以频繁请示,是因为不清楚自己可以判断的事务的范围及权限。因此,明确授权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管理者还需要预判下属可能判断不了的部分,事先提示下属,例如,假如遇到某某情况应该如何解决。

2)将问题抛回给下属

当下属前来请示“我该怎么办”时,尽量不立刻给出答案。管理者可以试着反问:“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当然,下属正因为不知道怎么办才来请示,这么问重点在于鼓励下属表达自己的意见,即使错了也没关系。

使下属养成尽可能独立思考、主动表达意见的习惯,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下属在方向上出现偏差,管理者再纠正即可。

不过,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即使下属提出与自己不同的见解,管理者也不应立即否定,而是先用“原来你是这么想的啊”“这也是个思路”之类的话肯定对方。

然后,再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是我,我会这么做……”

3)不责备

不论授权再明确,指示再清晰,管理者也会直到落实计划时才对一些必要的东西有所察觉,因此无法事前完整把握所有工作程序。

管理者不可能对所有新情况了如指掌,只能依靠下属自行判断、解决。

这时候,对下属自行思考、主动解决的行为,管理者不能苛责,而是给下属反馈:“下次你可以试着这么判断。”

只要有意识地按照上述要点接触下属,下属就能独立判断、行动。培养下属的判断力,不仅能促使下属更快成长,还能解放管理者的时间。

(来源:华章管理,作者:吉田幸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下属效率低,管理者该怎么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kv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