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一段时间是大家交流和分享的一个平台。
首先是“朋友”,志同道合的人,然后是“圈”,大家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畅所欲言,说自己相说的话,然后增加彼此的了解。
微信的朋友圈成为社交平台,也是大家不可或缺的社交软件。
可是,随着三天可见近2亿人的选择,朋友圈似乎除了“广告”“链接”之外,突然之间也变得很安静了,没有了当初的情真意切,大家也都在用微信,只不过都不善于把自己的真实一面展现出来了。
安静的朋友圈的背后,是一种心态上的变化,也是一种生活的状态。
毕业生小朱,在校的时候每天非常频繁发朋友圈,把自己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很率真得体现,淋漓尽致,看他的朋友圈,一股青春向上的气息扑面而来。
随着时间推移,小朱的朋友圈也慢慢安静下来了,很多时候不见他的踪影,即使有发,也是链接,没有了生动的文案,也没有走心的图片了。
有次机会和小朱交流,我们用微信分享了一下为什么朋友圈安静的原因。
小朱说,离开大学步入职场,学校的环境和社会工作的环境还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比学校复杂的多。
现在不喜欢发朋友圈在“圈”,但是自己记录生活的习惯没有改变,不公开了,很多的记录都是自己可见。
为什么呢?
刚工作的时候,也会把职场新人的体会变成走心的文字,但是部门领导有意味深长的提醒,不要过多的展示自己。
当时很愕然。屏蔽领导同事又觉得不尊重他们,会破坏人际关系,展示自己的生活又怕大家说自己不务正业,成天想着玩,不好好工作,发送图片不精修一下又担心失真不美观,甚至还会担心无人点赞和关注。
自己也觉得麻烦,索性就关闭了朋友圈。
自己也逐渐失去了分享的欲望,不希望自己变成负面形象,更不想因为自己的单向输出成为大家的众矢之的,那就变成了自己的记录,仅此而已。
朋友圈没有变,改变的是自己。
其实像小朱同学这样的案例很多,朋友圈的安静其实是一种角色的转变,没有什么好坏对错之别,更多是一种选择和态度。
很多在校大学生也是这样,没有太多的分享欲或者展现欲,安静下来的背后也是一种沉淀,不慌不忙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记录变成自己可见也不是什么坏事。
同学小陶和我说,朋友圈不是来求关注、求肯定的,有的时候也会发一些链接,比如学校、学院官网推送的主题活动,比如自己非常喜欢的学生文章,或者自己的学长同学们的榜样事迹等,但更多的还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只不过从三天可见变成了自己可见。
小陶说,把朋友圈变成一本私密日记,只专注于记录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留下一些痕迹,而不是故意用精修的文案去吸引眼球,博得关注。
小陶说,同学们依然会用朋友圈记录生活,毕竟网络空间的存量比较丰富,闲暇时,翻看自己的朋友圈,就会感慨万千自己的青春成长路,还是蛮有意思的。
小陶说,有的时候也会开放,把一些不会影响别人的动态去分享,都是看心情,也是不想再大众面前毫无保留,既不成为旁观者,也不成为消失的自己。
朋友圈其实一直在,正在使用微信的我们一直也在用,只是改变了当初强烈的分享冲动,而变成一种能考虑他人,沉淀自己的新模式。
把朋友圈当成“私人电子杂志”,去安静记录自己的生活。
当然,还是有人会例外,充分展示自己在某一时期的行动变化和努力改变,无可厚非每一个人的不同选择。
只要我们能够把朋友圈变成“私享人生”的舞台,可见的是自己的变化,更是自己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