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怕别人屏蔽你吗?”
在看过我最近转发的大量机关宣传推广文稿后,W先生不解的问。
我回答:“不怕。”
timg (1).jpg真朋友是不会屏蔽你的。
无所谓。在朋友圈里,要屏蔽我的可能早就把我屏蔽了。目前和以后要屏蔽的,也尽管屏蔽。我发的动态本来也不是指定一定要谁看的;而关心我的人,却一定会从我芜杂纷乱的各种转载、原创信息中,探寻他/她想要了解的一面。
比如KK,今天就开问了:“你公务员考试过了?”
“没有。我是网络志愿者,志愿转发这类信息。”
“哦,这样啊。只要工作稳定点,公务员考不考得上也无所谓。”
还有朋友小S:“你是去社区工作了吗?那我们是同行啦。”
“没有。帮社区的忙。我在某某企业。”
“那也不错。你要好好表现,有发展的机会滴。”
你看,虽然任性的我搞出一个任性的朋友圈,但还是有人能从中看出点信息,前来问询。虽然我转发的信息枯燥无味,缺乏实用或娱乐价值,但依然有人乐意点开查看。
timg (2).jpg本来朋友就不多,再少几个又何妨?
我的微信通讯录,拉到底,显示的是202个。实际上,常联系的大概不超过10个人,加上偶尔半年一年知会一下的,也不会超过20人。所以,我还怕更没朋友吗?
依照我的个人经验,我的朋友圈社交质量不是一般的差。我自己经营了微信公众号,我经常会很不要脸的将自己的推文公布到朋友圈里,并注上一条说明再加上一个萌萌哒的表情,希望大家赏脸赏光关注一下……结果,除了几个死铁以外,更没有人乐意关注。不,连点击都不会有多的!所以每次发布动态,我都当是自娱自乐,为自己的心情和记忆找个归宿而已。
timg (4).jpg不是点个赞转个发就能成为朋友的。
常年不联系的朋友偶尔发条私信给我,一般都是“朋友圈第一条麻烦点个赞”或者“麻烦给第X号投个票”。为了某个朋友的一袋洗衣粉,或者一个质量不咋地的水杯,我没少点赞。给不认识的、一点关系都没有的陌生人投票,也有过好多次。你以为这样做,那些获得了洗衣粉、水杯和投票的人会领情吗?未必。说不定在点赞或投票的时候,你就已经是人家的屏蔽状态下了。你的作用,只在于每次点赞能多一个,每次投票能多一票。仅此而已。
timg (5).jpg而你却指望用点赞来换友谊?并不会。
我发布的、自认为有质量的信息,他们看的并不多。我发布了一篇书评,我的初中同学很快就评论:“看不懂。”
我没回复,因为不知道怎么回复:是大致讲一下这本书呢,还是说你要去看这本书,还是问他哪里不懂了……好像都不太合适。
朋友圈是个虚假繁荣的小型社区。人们以获得的点赞数、评论数来检阅一个人的人品,而像我这种没什么朋友的总会觉得孤独异常,挫败感满满。所以不如看开点,爱咋咋地,倒也活得洒脱。
timg (7).jpg但朋友,总归会来的。
我常常将自己的摄影作品公布到朋友圈里,我朋友圈通讯录里的朋友们并不会太在意,可能有些人因为我时不时的晒图,早就把我屏蔽了,至于我的摄影风格、摄影质量,他们才不关心。反而在一起群聊的聊友当中,有人添加了我为好友,并注明了喜欢我的拍摄风格。
至于我通讯录里的那些朋友,为什么没有和我产生互动?因为我们——志不同,道不合。
常言道朋友就是志同道合者,人生有一知己足矣。而我深以为然——朋友不在多,能有那么几个一起吹牛一起探讨人生追寻哲理就够了。
timg (8).jpg小L说:“我交友的原则是宁缺毋滥。我要求朋友的质量很高——首先要聪明,我一说他就懂。其次,他要和我有相似的爱好。再者,他要和我价值观一致。还有……”其他人对此言论嗤之以鼻:“以为自己多高明!祝你没朋友!”我却悄悄的思考了一下“宁缺毋滥”这四个字。虽然用在交友方面,似乎感觉有点不大对,但道理是有的。就我自己来说,我也不愿意和一个与自己三观不合的人多耗时间去聊天。
比如小C,总是拿我开涮,说我以后绝对是家庭妇女围着灶台转,所以我们说不到三句就升级为吵了,最终总是以我大获全胜收场,整个过程持续不会超过5分钟——有意思吗?比如小Y,不管是吃饭、逛街,还是中午休息下午晃荡,总是开八她和她男友的点点滴滴、恩恩怨怨——拜托,能不能换个别的话题?我不是太想了解你的恋爱生活。还有小W,每次我的话题总被她打断,搞得我和她在一起时,我总觉得自己很白痴。
所以,朋友还是知心一点的好。
而这一点,虚拟的朋友圈里是很难做到的。大抵不过是现实生活中你的那几位死党,也是你朋友圈里的忠粉。而他们对你,绝对可以不离不弃。
所以,爱谁谁,想屏蔽就尽情屏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