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是我们在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她怀胎十月,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我们睁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妈妈,对她我们从小就有那种与生俱来的依赖和亲密,在孩子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她也同样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从《都挺好》等电视剧说起,如何做一个“刚刚好”的妈妈在童年时期,我们与妈妈的关系,影响到我们的一生。有一句话说,一个好妈妈,是家里最好的风水,福及三代人。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完美的妈妈”,无私的爱着我们,给我们温暖的怀抱,让我们感到幸福快乐。
但是,天下真的有完美的妈妈吗?我们真的需要的是一位“完美的妈妈”吗?如果我们的妈妈“不完美”,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1.什么是“完美”的妈妈
举一个栗子说吧:有一个妈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中三年级,都不让儿子做校车,而是牺牲自己的时间,每天开车送他上下学。这样的妈妈,是不是很“完美”,她在生活上学习上,事无巨细,无微不至照顾着孩子。
但是,妈妈这样过度的付出,养育出来的孩子,很容易产生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对母亲的过度依赖,据说这个已经读高三的孩子,性格胆小而懦弱。
还记得《都挺好》里面的苏明成吗,他的妈妈,在他眼里,就是“完美的妈妈”,对他无比宠爱,宁愿自己拮据,从小到大,对儿子用钱,都是有求必应。然而,这部剧里的苏明成,却成了观众们最厌恶的人,说他太没用,“妈宝男”。
还有最近热播剧《爱上你,治愈我》里,精明能干的王主任的儿子,也是典型的妈宝男,自己没有主见,读什么学校,找什么工作,连工作地离家多远……什么都要问回去问妈妈。是不是感觉好可笑,这个男人像个孩子一样,其实这也是妈妈太“完美”的结果。
从《都挺好》等电视剧说起,如何做一个“刚刚好”的妈妈过分的爱还不如不爱,如果该拒绝时,妈妈却一味给予,不是仁慈,而是伤害。妈妈永远把孩子当作婴儿来对待,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孩子过度的依赖父母,导致孩子无法独立和成长。以不肯让孩子坐校车的母亲为例,坚持每天开车接送孩子,妨碍了孩子的心智成熟。
龙应台说,这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爱是要有界限的,当孩子婴儿的时候,需要的是妈妈倾心陪伴和照顾,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需要的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必须要独立,走向成熟。
我们的生命充满了挫折,从小到大不断,以都是为了你好,被大人们过分“帮助”,“代劳”, 还有一种冷,妈妈觉得你冷,包括吃饭,穿衣,作息,读书等等,被妈妈过度照顾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受了点批评,或是一件小事情不如意,动不动就要跳楼自杀。
还有为什么有很多孩子一到青春期,就开始叛逆,不听大人的,和父母吵架,逃学,游戏上瘾等等,出现这种叛逆倾向,就是孩子想自己做主,活出自己来。
因为很多父母并不明所以,没有给孩子应有的自由,过度的控制和干涉孩子,才会导致孩子的“叛逆”。 反过来说,我们一味的要孩子听话,要乖,也意味着失去生命力,没有自由,很少能自己做选择。
父母是最好的守护者,在必要的时候提供保护和支持,而其他时候,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己玩耍”,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生命的奥秘,不要压抑他们的个性,最低限度的去干涉,也就不会出现“叛逆”了。
2. 什么是“不完美”妈妈
还有一种“不完美”妈妈,她们冷漠,忽视,否定孩子,整天负能量抱怨,经常夫妻吵架不和,甚至体罚打骂孩子。
再举个栗子,《都挺好》里的苏明玉的妈妈,就是这个类型的代表,不管是出自什么原因,是她妈妈偏心也好,苏明玉从小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哥哥们吃营养丰盛的早餐,而自己只能喝白开水,还要帮二哥洗衣服,连自己的一间房间也被卖掉给哥哥当学费,学习那么努力,不得不在妈妈的蛮横干涉下,放弃考清华,上了一个不收学费的师范类学校。
从《都挺好》等电视剧说起,如何做一个“刚刚好”的妈妈还有《爱上你,治愈我》里的王玲珑,小黄车的创始人,她的母亲一直对她严格要求,在她眼中,不是100分就是不及格。一次王玲珑考了83分,即使已经是全班第一了,她母亲还是让她跪了三个小时的搓衣板。
后来,她为了证明自己,创办了OFO小黄车,开始的时候,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她的母亲,却还是不认可她,泼她冷水,说她这样的好日子不会长久的。谁能想得到,这样的“毒舌”,居然是来自最亲的亲人----母亲。最后,她不仅创业失败,还得了抑郁症。
从《都挺好》等电视剧说起,如何做一个“刚刚好”的妈妈在童年时,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自卑胆小,价值感非常低,长大后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得到别人的爱,成年后缺乏安全感,一旦抓住某个人,给了一点温暖,就拼了命的去追爱索爱。
为什么很多优秀的女子,一而再,再而三,吸引到的是都是“渣男”,就是这个道理。以张爱玲为例,她大才女一枚,。当遇到胡兰成时,一下子就陷进爱情里不能自持,低到尘埃里。
而胡兰成,却是渣男一个,风流成性,始乱终弃,她在文章中“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因为张爱玲,小时候从母亲那里得到的爱太少,所以一旦有人给了她一点温暖,她就飞蛾扑火般,失去理性,投入那个男人的怀抱。
王玲珑,这么拼命,其实也是想证明自己,以取悦自己的母亲,以期望能得到母亲更多的爱。如果一开始她的母亲能给予她足够的爱,那么她就不会竭尽全力地取悦自己的母亲,她身上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事实上,每个人对自己的不满,很大程度都是因为不能满足父母的要求,因为寻求父母的认同感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宿命。
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里,都有一个大人,每一个大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小孩。正是因为童年时期,我们从父母那里没有得到的爱和需求,长大了,我们都期待从伴侣那里得到,把他们当成理想的父母。
除非真的非常幸运,像苏明玉这样,遇到了暖男石老板,在亲密关系中获得了疗愈,否则,真的会对人生构成限制和束缚,心智就永远停留在不成熟的状态,给人际关系造成破坏,让别人跟着遭殃,也没法真正的爱别人,导致亲密关系问题重重。
从《都挺好》等电视剧说起,如何做一个“刚刚好”的妈妈3. 什么是 “刚刚好”的妈妈
中国古话说“过犹不及”,意思是,什么事情做得太过度,也和做得不够是一样的,推崇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一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创造了最伟大的精神分析术语:good enough mother,刚刚好的妈妈(足够好的妈妈),就是说够了就行,不要过了,也不要不及,60分,刚刚好。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完美”的妈妈和“不完美”的妈妈,是一样的,都没有正确的养育孩子,而“刚刚好”的妈妈,才是我们所需要的。那什么是“刚刚好的”妈妈呢?
苏轼和苏辙两兄弟,流传千古的的大才子大文学家,他们的妈妈,程氏,就是一位“刚刚好的”妈妈。
程氏知书达理,教子有方,她不但对苏轼和苏辙两兄弟,一视同仁,还尊重他们的个性不同,因材施教。
苏辙好静,做事有恒心,是个“天使宝宝”,而苏轼浮躁好动,是个“熊孩子”程氏就让他练书法,抄写《史记》等古书,陶冶情操。
当抄到《后汉书》时,读到《范滂传》这篇文章时,一时情有所感。范滂是东汉正义儒士辅佐朝政,得罪小人,惨死狱中。十岁的苏轼问母亲程氏,“妈妈,我长大以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你愿不愿意?”程氏坚定的回答:你要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母亲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都迁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心智。苏轼后来成为大文学家,大政治家,个性耿直,辅佐朝政,体恤民生,离不开他母亲的培养和教育。
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妈妈尊重孩子的独立,承认他与自己的不同,完全独立的个体,不以爱的名义去指责,去控制,溺爱孩子,而是给他们真正的爱。
爱,最重要的形式,是去关注他们,努力倾听他们,引导孩子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那么孩子,无论学习工作和生活,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
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自己也会跟着一并走向成熟,思维,自我调整,适应子女的变化,就不会与时代脱节,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
童年时得到父母持续关爱的孩子,成年后就懂得珍惜自己,并坚信自己是值得爱的,是有价值的,比如《都挺好》里面的,两个好媳妇,她们自尊自爱,三观很正,深受观众喜爱。
总而言之,“人无完人”,没有“完美”的妈妈,也没有完美的自己,我们尽量去做一个“刚刚好”的妈妈,对孩子温柔而坚定地尊重,不严苛,不放纵,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孩子,才能培养出有梦想有责任的孩子,正是这样的力量,点亮了孩子未来的方向。
作者:小葵reniayu,心理学爱好者,一位内心柔软有光、善良温情的女子, 用平实的文字,理性的思维,分享生活的哲学和人生的智慧 2019.6.13 写于苏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