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学了没?

心理学了没?

作者: 普洱红伟 | 来源:发表于2018-01-20 10:52 被阅读0次

    今天是最后一天,我们的阅读就要结束了,会不会有不舍的感觉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心理疾病吧。

    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偶尔的情绪不适,只是正常的心理状态波动而已,谈不上心理疾病。即便是心理疾病,那也只是一种异常状态,大多数是可以借助医学手段治愈的,因此我们不必谈虎色变,更不要讳疾忌医。而患有心理疾病的朋友,内心会更加敏感,除了书中谈到的药物与专业心理治疗以外,宽容与关爱,也许也是不错的辅助治疗方法。

    在一个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援助;人生起伏不定,也许有一天,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有人为你伸出希望的橄榄枝。因此不妨稍微了解一下这些病症,也许某一天,能够有所帮助。不过请大家注意,这里介绍的知识只能供参考,实际诊断请务必寻求专业心理医师的帮助。

    那么,现在就开始吧。

    №.30 心理疾病中的“感冒”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消息称,到2020年有三大疾病需要引起重视: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和艾滋病,其中抑郁症造成的生活功能下降是所有疾病中最严重的。抑郁症几乎是最普遍的心理疾病,所以也被称为“心理疾病中的感冒”。

    每个人都有抑郁的情绪,不过一般一两周就能恢复正常。但抑郁症的心情低潮可能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且程度非常严重,超出了正常水平。抑郁症的症状大致分为三类:

    情绪:忧郁、悲伤、沮丧、罪恶感、哭泣等,青少年常表现出易怒和缺乏耐心。

    认知:自我贬低、没有价值感,悲观、产生死亡意念或自杀意图等;注意力、记忆等认知功能变差。

    生理:食欲改变、体重明显变化、睡眠状态改变(失眠、嗜睡)、动机改变(对一切事物缺乏兴趣等、平时喜欢的事物也失去吸引力)、注意力不能集中、长期感觉疲惫、缺乏活力。

    如果同时具有以上症状中的多数,持续时间超过两周以上,就要考虑患上抑郁症的可能性,建议向医疗机构寻求专业的判断和帮助。也要请大家注意,抑郁症绝不是有些人以为的只是“心情不好”“自己作的”,更不是“休息休息,多交朋友”“坚强点”就可以治愈的。这是一种身心疾病,需要配合专业的治疗。抑郁症的“抑郁”的反义词也不是“高兴”,而是“有生命力”。

    如果是因亲人逝世而产生抑郁症状,则属于人之常情,不是疾病。这种失落是可以痊愈的,主要需要依靠我们心灵的自愈能力,只有当事人实在无法回归正常生活,才需要考虑专业协助。

    另外一种心理疾病叫躁郁症。这个名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暴躁易怒或情绪化行为,但其实并非如此,这是抑郁症的一种特殊形式。处于躁期的患者主观感受大多是正向愉悦的,并且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也会变得自大傲慢,追求兴奋刺激的体验;但接下来面对的郁期,躁期带来的不良后果让患者情绪低落。则会让人更加消沉。躁郁症的正式诊断用语是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意思就是患者常处于情绪的两个极端。

    理想状态下,治疗方式以药物和心理双管齐下最佳,但目前大多数患者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抗抑郁药物并非吞了药丸立刻见效,而是要长期稳定服用,才能明显改善症状。

    抑郁症的成因可分为生理与心理两种,一种是生理因素导致的,比如女性更年期抑郁和产后抑郁就属于内分泌失调抑郁;一种是心理因素,比如生活压力太大等。这两种有时并不能明显区分开,专业判断有赖于医疗机构的专业性。如果你有朋友身患抑郁症,你可以做这些事情:第一,鼓励朋友就医,遵从医嘱服药;第二,尊重、关心、陪伴他/她;第三,照顾好自己,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朋友。

    №.31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人生的焦虑

    焦虑的情绪一般是指面对不喜欢的人或事时,所产生的一种逃避倾向。构成心理疾病的焦虑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害怕多数人不怕的东西,比较常见的是社交恐惧症,也就是在社交场合会感到极度困窘与不适,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到商店买东西都有困难;另一类是对大家都怕的对象有异常的恐惧反应,异常是指害怕程度远比一般人强烈,或者持续了过长时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即是此类,这种疾病通常出现在重大灾害过后,比如大地震后,幸存者患上PTSD的例子并不少见。还有几种常见的病症,例如恐慌症、强迫症、广泛性焦虑症,都是焦虑疾患的范畴。

    恐慌症的主要症状是恐慌发作,突然出现强烈的生理不适(常见心悸、胸痛、发抖等),并伴随强烈的恐惧感。不过,恐慌症是心理疾病中比较轻的,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痊愈。

    强迫症有时会被理解为对某事异常狂热或执着,但并非全部,比如有的患者一天重复洗手数十次。但重复特定的行为并不是为了坚持什么,而是因为内在的恐惧使他们不得不这样做。这些恐惧带来的强迫意念会不受控制地反复闯入大脑,且理智起不了太大作用,有的意念荒谬至极,比如“如果我不眨眼七下,家人就会意外身亡”。目前强迫症的治疗方式,是以药物控制症状,再辅以心理治疗。认知行为取向的心理治疗有一定疗效,但由于过程太痛苦,因此患者大多还是选择以服用药物的方式来控制病情。

    相比于以上提到的疾病,这些疾病都能找到一个“害怕的对象”,但对于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他们害怕的对象,有时甚至找不到特别原因。这种病症的特征就是持续半年以上的过度焦虑,害怕的内容五花八门,芝麻琐事都可能引发焦虑。常见生理症状还包括容易疲倦、肌肉僵硬、烦躁易怒等。同样可以通过药物与心理治疗来获得痊愈。

    №.32 我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精神分裂症是最严重的心理疾病之一,通常对患者产生巨大影响,且医学治疗上也有许多瓶颈有待突破。这种疾病受基因遗传影响很大,发病年龄在20—30岁,也有可能出现在儿童和长者中,潜伏期症状相当不明显,容易耽误治疗。发病后有两大症状:

    正性症状:产生一般人没有的幻觉、幻听、妄想等;比较常见的是被害妄想,比如想象身边的家人朋友是邪恶组织的卧底,还在脑海中听到他们讨论把你抓走以后怎么折磨你等等,旁人如果试图戳破患者的妄想,只会引发患者愤怒或退缩的反应

    负性症状:缺乏一般人都有的表现,对外在刺激反应较少,情感极其淡漠,对社交毫无兴趣。有些患者不再重视外表和个人卫生,放弃洗澡,很多患者最后成了无业游民。

    精神分裂症产生的原因不仅是心理方面,大脑也会随着病症发展而持续受损,因此多数病人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稳定症状,少数可以痊愈。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治疗通常是辅助角色,教导患者预防或排解压力,帮患者学习人际沟通技巧来和亲友互动,这些都有助于病人的稳定。

    而我们常听说的“人格分裂”则与“精神分裂”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人格分裂”的学名是“解离性身份认同障碍”,患者在主要人格之外,还有其他“次人格”,数量从一个到数十个不等,次人格可以有独立的姓名、年龄、性别、声调、笔迹,甚至近视度数都与主人格不同,颇具戏剧性,临床上极为罕见。许多人格分裂源于童年虐待等巨大精神创伤,在医学上存在争议。也有很多艺术创作以患人格分裂症患者为主人公,比如纪实小说《24个比利》、电影《致命ID》、《搏击俱乐部》等等。

    №.33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失智症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精神疾病,又称为“老年痴呆症”。这是一种脑部疾病, 60岁之前发病相当少见,目前的医疗水平还无法治愈。许多因素都可能造成失智,例如中风、脑部受损、细菌感染等,最常见的是大脑萎缩或退化的病症。

    失智症早期症状是记忆力退化,但因为大多老人记性不好,所以不易在早期发现。在轻度至中度时期尚能保有基本的生活功能,但后期会连亲人朋友都不认得,吃饭洗澡等生理需求都需要他人照顾。与之相对的,照顾失智症的人本身也会产生慢性压力,导致焦虑与抑郁,而这一环往往容易被忽略。照顾患者的配偶、家人要注意自己休息放松身心,及时排除压力,不要勉强自己。

    虽然失智症目前没有治愈办法,但早期预防是有希望的。中年时期每周规律运动两次的人,患失智症的概率会比一般人低60%;饮食多鱼少肉,多蔬菜,可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等多种慢性疾病。

    №.34 你要拯救你自己

    这一节简单介绍精神医学的医疗系统,因为本书是台湾地区所出,所以可能会与大陆的情况有一些区别。

    在台湾医疗系统中,有两种医务人员提供心理疾病治疗的服务:精神科医师负责门诊业务,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心理师接受精神科医师的转介,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与心理治疗,不过心理师没有开药的权力。心理治疗一般疗程较长,只有极少数个案能在短期内获得疗效,一般至少需要2—3个月以上才能有稳定的疗效。

    心理学流派众多,治疗方式也各有千秋,患者可以根据自己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改变动机”是关键因素。所谓改变动机,也即个人愿意为自己的现状负起多大的责任,这也非常很重要。动机的强烈程度决定了疗效所能达到的程度。

    能得到最佳成效的个案,通常具有相当的“开放性”与“改变动机”的强烈程度,医师通常会引导个体以新的方式来感觉、思考,或训练个体养成某种新习惯。

    №.35 做个健康的人类

    看了这么多心理疾病的介绍,我们想问一问大家,健康到底是什么?在本书的最后,会为大家介绍一些健康心理学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健康。

    关于什么是健康,大多数人应该会同意这样一个定义:不为病痛折磨、吃得香、睡得甜、精力充沛,还能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过,少有人真正能达到这样的健康状态。譬如睡眠、压力,就是困扰大多数现代人的问题,我们来看看可以怎么解决这些困扰。

    (一)睡眠

    失眠的原因很多,例如过度思考,作息日夜颠倒,爱喝含咖啡因或其他添加剂的食品饮料、过度疲累的工作形态,以及过度流连休闲娱乐等。

    睡眠异常通常有5个指标:难以入睡、中途易醒、比预期早1—2小时醒来、极度浅眠、无法消除疲劳等。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有时可能牵扯到神经内科、妇科等其他生理疾病,需要专业医疗人员处理。

    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很简单,但也不那么容易。首先要纠正不利于睡眠的生活习惯;其次,培养“规律”与“弹性”的作息时间,养成让自己觉得最舒适的睡眠习惯。

    具体来说,纠正习惯包括:如果有喝咖啡的习惯,最好中午以前喝;不要以睡前一杯酒来助眠,因为酒精后续会干扰人的深度睡眠,而且会形成耐受性,就是越喝越多才能睡着;睡眠质量不好的人应节制使用电子产品,睡前一小时停止使用手机、平板、电视等。

    培养规律和弹性作息包括:睡觉和起床时间相对固定,卧室床铺专位专用,不要在床上看电视、工作,形成固定的睡前仪式等;关注身体的需求与节奏,不必强求“完美睡眠”,比如睡够八小时等等,不要为偶尔的低质量睡眠而焦虑。

    (二)压力

    人人都有压力。压力的本质让我们不断改变,往好处看,压力使我们不断进步,超越困境;不好之处则是,压力让我们力不从心,精疲力竭。

    每个人对压力的感受都不同,我们常用“抗压性”的高低来描述一个人能承受压力的程度,但其实压力能否击倒一个人,涉及因素相当广泛。

    影响主观压力感受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控制感”,也就是这个情况你觉得是否能应付过来,有时不一定跟真实能力有关,而是一种自我效能感,譬如我们常说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做某件事的动机。如果动机是“不得不”,无论成功与否,此人的心理压力指数必然很高。

    既然压力无法避免,我们不妨将压力事件看作机会——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有时反而会有意外之喜。记住:赤子之心是压力的天敌,功利主义则是压力的好伴侣。

    关键词:

    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失智症,健康心理学

    要点:

    抑郁症的成因有心理与生理两类,依靠药物能快速缓解症状,但防止复发则需要心理治疗。

    恐慌症会出现强烈的生理不适,并伴随强烈的恐惧感;强迫症无法克制的重复,主要也是由于恐惧。

    精神分裂的“正性症状”指患者有一般人没有的幻觉与妄想;“负性症状”则是缺乏一般人都有的表现,对外在刺激反应迟钝等。

    失智症即是“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脑部疾病,目前还无法被治愈。

    提升睡眠质量的法则是“规律”与“弹性”;赤子之心是压力的天敌,功利主义是压力的好伴侣。

    思考与讨论:

    今天,我们了解到一些心理病症,以及一些预防心理疾病的手段。至此为止,全书的阅读也告一段落了。这本书试图以简单的文字,带领大家看热闹也看门道,不知道大家的感受如何呢?希望大家读完之后,你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上,更好地为自己负起责任,不断探索、思考并勇敢地实践,从而拥有快乐、自由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了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oz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