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2年年度写作营(齐帆齐商学院)齐帆齐微课
《沙乡年鉴》读后感(三)‖徒⾔树桃李,此⽊岂⽆阴?

《沙乡年鉴》读后感(三)‖徒⾔树桃李,此⽊岂⽆阴?

作者: 红柳_3291 | 来源:发表于2022-04-01 16:02 被阅读0次

齐帆齐微课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这一诗句出自唐张九龄的《江南有丹桔》。抛开深层次的内涵不说,单就表面来看,作者认为,丹桔和桃李一样,也有自己的作用。

这句诗蕴含着一个朴素的思想:万物平等。

《沙乡年鉴》的第三部分,是对前两部分的总结,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性思考。在作者看来,人,跟其他物种一样,并没有特权。

为此,他提出了“土地伦理”这一概念。

土地伦理的内涵

作者认为,伦理概念有个演进的过程。

第一阶段,人们考虑的是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第二阶段,人们开始考虑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

现在到了第三阶段,应该考虑人与土地(包括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了。

作者把这一关系的处理,命名为“土地伦理”。

那么土地伦理的内涵是什么呢?

作者用“生态共同体”这一概念来作了说明。

人与土壤、水、植物和动物共同组成了生态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也只是普通的一个成员。

每个成员都有在这个共同体生存的权利,都应本着对共同体负责的态度,对其他成员负有责任。

作者又用“土地金字塔”这一概念,揭示了生态共同体事实上是能量循环的动态过程。

土地金字塔,形象地表达了共同体是生态系统或是食物链的结构。在这一结构中,土壤和水处于金字塔的底层,然后是植物和低等动物,最后再到高级动物。

不过,与其说它是食物链,倒不如说它是一个复杂的能量循环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土壤是能量的源泉,食物链是生命的通道,能量就在这一金字塔中无限循环。

这一循环系统,本身非常完整,如此完美。人类如果试图打破这一系统,或者只是稍稍改变,带来的影响将是人类无法承受的。

土地伦理的提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们对自己生存的环境必须要有忧患意识。

作者利奥波德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对他所处的美国的生存环境,也是充满忧患意识。

土地伦理概念的产生,正是基于这一忧患意识。

作者对他脚下的土地深深热爱,对人与土地休戚与共的关系认识深刻,因而他对时下美国文化中的自然观或者环境保护观,有一种深深的忧虑。

作者至少看到了三方面的问题:

一,人类自以为自己是征服者,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共同体的普通一员。

二,人类只享受共同体赋予的权利,而不履行对共同体应该承担的责任。

三,只重视共同体内有经济价值的物种,而忽视其他物种的价值。

以上问题的存在,必然带来这样的影响:

人类作为征服者,无限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而无限拓展,会带来人口数量的激巨增长,这势必压缩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人类为保护对自己有用的动植物,无情消灭其他动植物,而没有看到在这一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对生态共同体,对能量循环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

哪怕在人类看来一无是处的沙漠,也是生态共同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沙漠把太阳照射的能量反射回太空,避免地球持续升温;它产生的气溶胶吸收太阳热量,形成云,保证其他地区水汽的充足和平衡;沙漠绿洲里的瓜果特别甜;沙尘暴具有净化空气中污染物的作用……

庞大的人口数量,看似有用的物种的急剧增加,结果会怎么样呢?

地震,洪水,瘟疫……

哪一样不跟人类的自以为是有关?哪一样不给人类自身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土地伦理是一种拯救

基于人类与土地以及动植物关系存在的问题,利奥波德提出了土地伦理,即我们要正确处理自身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这一概念的提出,不只是对生态共同体的拯救,也是对人类自身的拯救。

那么,该如何拯救呢?

一,保持土地的健康。

土地伦理的核心观点,是要保持土地的健康,而土地的健康,是指土地有自我更新的能力。

自我更新,是土地或是生态共同体自有的法则。这一自然法则会自动调节动植物的规模和数量,从而保持共同体的平衡。

哪怕是自然灾害的出现,也可以看成是自然法则在起作用,在修复这个共同体。

二,要有生态良知。

环境保护似乎是保护生态系统,其实现有的环境保护对于土地的使用只是理性的利己主义,并未涉及人类对土地应该承担的义务。

土地伦理则要求我们,将社会良知的范畴从人类自身扩展到土地。

……

道家说,要无为而治。米兰昆德拉也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人类确实要减少对自然的干预。

但并不意味着人类该无所作为。

利奥波德认为,当一件事情倾向于保持生态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好时,它就是正确的。

人类的作为,应该是基于生态共同体这个全局,而不是仅仅基于人类一方。

但是,这很难。因为很少有人能跳出这个局限性——站在人的角度看问题。

不过,虽然难,并非没有可能,奥尔多·利奥波德不就在本书中给我们了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吗?

《沙乡年鉴》,这真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著作!

22年度年度营第49篇,1817,计79168字。主题文。

相关文章

  • 《沙乡年鉴》读后感(三)‖徒⾔树桃李,此⽊岂⽆阴?

    齐帆齐微课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这一诗句出自唐张九龄的《江南有丹桔》。抛开深层次的内涵不说,单就表面来看,作...

  • 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今天坐了半天汽车,回到老家很累,坐下来吃点东西,才想起还没日更,打开简书,昨天读了其一,想到了张九龄的《感遇...

  • 感遇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 偶遇其二(张曲江)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 【书虫记】沙乡年鉴-向往和沉思

    沙乡年鉴

  • 读《沙乡年鉴》之三

    “每一棵幸存的橡树都是因为要么兔子没注意到它,要么就是兔子少了的结果。”想起是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的那...

  • 读《沙乡年鉴》

    读《沙乡年鉴》 很难想象一个自然科学家写的书,居然可以这样生动,生动得像诗一样。这样美,这样闪光。也许,这正是他自...

  • 《沙乡年鉴》分享

    每年,在隆冬的暴风雪过后,冰雪仿佛在一夜之间开始消融,水滴落地的声音清晰地震动着鼓膜。水滴声不但唤醒了夜里沉睡的生...

  • 读《沙乡年鉴》

    决定买这本书,是因为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大雁归来》,选定侯文慧的译本也是同样原因。喜欢这种优美又具有哲...

  • 读《沙乡年鉴》

    读到《空中的舞蹈》一篇。 文中写到:“空中舞蹈的戏剧,每夜都在千百万个农场中表演着,农场主们却为没有娱乐而叹息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沙乡年鉴》读后感(三)‖徒⾔树桃李,此⽊岂⽆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pa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