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种东西,肯定能从这里面感受到心灵的慰藉。
只不过区分的差别是,有的东西带来欢乐速度比较快,而有的会等到很长时间才会到来。
现代的人心情心境越来越浮躁。能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去读一本书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少。
这本来在以前是非常普通的一件事情,现在对我们来说竟然变成了难题。
归根结底是人们对欢乐,对开心所需求的方式变得不同。
就拿看小说来说。
大家都知道其中的内容是虚假的,是虚构的,但是为什么还是满足沉浸于其中的环节?
归其根本是由于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了心理上的认同感,或者说思想上的富足。
人们在自己单独相处的时候,总会选择对自己宽松一些,容忍一些。
而现在如果我们对症下药的话,就需要让大家在一部比较短的视频里,或者比较简短的小说里,就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感觉到心灵上的满足。
就拿小说来讲,以前我认为小说的精华在于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和逻辑的严谨。并不在乎那些主人公通过自己的意向来进行一些客观的陈述,例如主人公的升级等等。
发现事情的真相并不是如此,其实读者在观看某一部小说的过程中,读者已经主观的把自己带进了相关的情境当中。
所以说作者在写自己升级,而读者一样认为自己也在升级,所以在简短的过程中通过比较简易的手段就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是心理上的满足,通过对比来完成的。
把握住了这个方向,下面我们干工作就比较清晰了。
我们围绕的中心线就是应该迎合,或者说如何精准的把握,读者所需求的心理。
这对我们现实中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做任何一项产品或者任何一项工作,根本应该是要找准受众目标群的心理需求,然后对症下药。
否则就是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虽然碰了一头鲜血,但仍然逃不出眼前的这个牢笼,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以前对于买某一件商品给他设计成比较有意思的花样,比较精致的模样,是徒有其表。
但是,在选择的过程中,如果,比较精美的外表和普通的外表相比较,价格又基本相似,肯定会选择外表精美的那一款产品。
这让我想到了近期工作中有几处失误的地方,明显没有把握准在具体干工作过程中,领导的考虑点到底在什么方向。
其实在党政机关工作一样会面临同样的难题,只不过需要把领导的心思在不同的环境下要掌握的清楚。
以后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主观臆断的认为。如果从最终达成的结果来看大家是不满意的,领导是不满意的,那样就没有实际的意义。
如果达成的效果不好,大家都不认可,是思想深处没有认清楚领导当时的所思所想的关键节点。
所以在以后的做事过程中,应该时刻把握准领导当时在考虑的是什么事情,要站到同样的思想高度,然后迎合想法,有重点有方向的去干工作,这样大方向不会偏。
这样干起工作来,就有抓手和方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