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个人一直在深入思考:
非标城投债这玩意不按时刚兑合理吗?
逆向思考,如果非标城投每次都按时刚兑了,那会发生什么呢?
那我散户投资人就会专挑收益最高的地方的城投买,而且我还会拉上我的七大姑八大姨来一起买,不管她们有没有风险承受能力,不管她们是否是合格投资人,不管她们是否能达到门槛,不够的一群人凑,甚至找银行贷款,再贪婪一点的,还可以找银行借低息个人贷款,再放给城投吃利差。而且这个玩法很快就会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那个发散速度是相当之快。
如果要是真这样一直及时刚兑下去的话,那整个金融市场就乱套了。谁去存银行呢?谁还会去买更低收益率的低风险理财产品呢?真这样发展下去的话,那明显是很不合理的,所以这种玩法必须得到制止和控制?
怎样才能制止和控制呢?
那就是必须要适当允许少量的极个别地方的非标城投违约。
一个延期的城投公司晚几天付,估计能把10%的参与人吓跑;
你给他拖一个月付,能吓走30%;
要是拖上一个季度,可能会吓走50%;
拖上一年以上,估计就能吓走70%以上的人;
至于那些站在门外看,正在徘徊想进的人,看到运气不好就会有延期违约的可能时,估计绝大多数都不会再进了。
深入看到有延期风险后,估计绝大多数人也不敢再去拉上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进来参与了。
这就是非标城投不按时刚兑的效果。
允许极个别地方,偶尔少量的延期违约,但不允许发生大面积的非标城投违约,这才是最合理,也是绝大多数人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未来很有可能这个趋势会长期延续下去。这是我个人站在一个旁观者角度来理解的。
十多年前,我去报考一建,从一开始就有人说闲话,说考来没用,有些人说这玩意有风险,又有人说这玩意会咋样咋样,总之就是,无论您是否是本专业的,考下来的都没啥用的言论一直都存在。
别人愿意说就说去呗,管别人干啥啊,我一直也没太在意,因为我自己本专业的,当时天天跟矿业打交道,提升个人的职业技能怎么可能没用呢?所以我复习准备了一年,一次性就考过了。
考过后,并不是外面那些人说的没用,而是年年都有用。尤其是到了今年,矿业专业的价格直接起飞了,不带业绩的最近一年都涨到20多W,带业绩的一年超过30多W,就这个价还不好找。那玩意还有上涨的空间,因为今年年底前要检查企业资质,这玩意最近太缺了,当然这种模式肯定是不可持续的,平时一年也有好几W。
实际上很多人平时上一年班才赚几万块。有不少人退休了,一个月也就一两千块钱退休金,在农村甚至还有更低的。
做任何事情,只要自己看准了,就大胆的放手去干,不要前怕狼后怕虎,遇到问题后,该咋办就咋办,我当年去考一建时,我那个考场有三分之一的位置几乎都是空着的,没人。
很多人报名了,都没去参加考试,估计是那些人误认为没啥用,然后就缺考了。
实际上现在回头想,如果不是每年都有那些缺考的人退出,又哪来剩下人的高价呢?
非标城投的潜在逻辑,估计也如此,真要是年年每次都按时刚兑了的,进来的人也是只进不出,然后越进越多,那非标城投的收益率真有可能被干到6%以下,而且有可能像标债一样需要抢,一出来一天就没了,真要是到了那一步,估计更难玩。
最后,附一个最近个人收到的城投第362次提前收租,这次的是某直辖市下属某区域的非标。
以后再继续分享!
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