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说过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想的太多”。
特别认同。
当你心情低落时,苏东坡的词会给你力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当你焦虑万分时,刘禹锡的诗会让人平静--“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当你思念某人时,崔护的诗会让你心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当你开心或不开心时,不妨找本书来读,一定会有收获。
你现在经历的事,古人也曾经经历。
最主要的是,长期读书的人能看得出来。
与不读书的人相比,他们主要有3点不同。
第一,为人更谦虚
不读书的人,眼中的世界巴掌大。
他们由于见识有限,所以性情乖张,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所以,习惯为人高调,到处吹牛。
读书的人,则不一样。
他们明白人外有人,世界是个多面体,所以很少说绝对的话,做夸张的事。
所以,习惯低调做人,谦虚待人。
第二,内心更平和
如今,每个人身上的担子都很重,时常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们都忙着赶路,忘了让心静一静。
林语堂曾说:“读书,所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读书能让人排除迂腐之见,获得崭新的认知,让人生豁然开朗。
你要记得,读书多了,心态就好了,心情也会越来越开阔。
所以,读书是改变心境的最好方式。
第三,选择更多元
之前,看到过一句话:“你不吃读书的苦,就吃社会的苦。”
确实如此。
读书如苦旅,路途艰辛,好多人因此退缩,早早步入社会。
初入社会,他们会嘲笑那些在书海中挣扎的人,觉得即便再努力,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远不如早早踏入社会,积累财富来的实际。
然而当面临生活的种种挑战时,他们才恍然大悟,曾经的决策如同断送了自己的未来。
那些埋头苦读的人,虽然起初辛苦,却渐渐崭露头角,不仅超越了自己,还拥有了更多人生的选择。
你觉得呢?
以上是我的个人理解,是从普遍的事实出发,得出的一般性结论。
不排除存在特殊情况,希望不要断章取义。
关注飞哥写作,让写作更有料
飞哥写作--写作的加油站,读者的俱乐部,日更的打卡地
如果觉得内容还不错,请点击关注,欢迎收藏、评论、转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