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两个读书观点,我之前是很模糊的。
第一,信任书籍,不被动读书,不再让别人替自己读书,不再读“二手书”。
第二,对读书作出规划,有目标的读书,告别无明确目的、无选择、随意性的阅读。
有人说很多语文教师就是一群不读书的人,在“威逼利诱”让学生阅读。而我就是这样的老师!
总是觉得阅读要有整块时间,所有“忙”成了不阅读最冠冕堂皇的理由。
现在有了自己的团队,队员的成长倒逼我得领着他们读书,方才明白,读书是需要方法的。
我之前读书最不爱思考,总是读到喜欢处做个标记或者摘录下来,就以为是读书了。对照观点一,还是没有真正喜欢阅读,在任务的驱动下被动读书,自然就思考得少。
我还会把随性阅读解读成无功利。殊不知这是无目标的漫读,读书所得自然也是零散的,难以形成体系,就更容易淡忘或者遗失。我的阅读状态就是底层次活动,所以要做到有规划有目标的高层次阅读。
等这本书读完,我还要和成员们一起研讨一下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列出共读的书单和具体的完成日期。
借用陶行知先生“书是一种工具”的观点,把书当成解决问题的工具,带着比较明确的目的去选择书、读书。我想这应该是实现高效阅读、提升自我的必由之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