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老师:啄木鸟的卓
汉代文人诗
汉代诗坛较为寂寞,形式多为研习诗经。
五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与其它诗歌样式一样,也是从民间产生的。
早在四言诗盛行的时代,五言诗就已经开始萌芽,《诗经》中的四言诗中偶然杂有五言诗句。
到了春秋末期,楚国的《孺子歌》、秦始皇时的《长城谣》等,已可看作是五言诗的雏形。
西汉时,五言的歌谣越来越多,自汉武帝以后,五言歌谣被大量地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
它们有不少的新故事以及相当的艺术技巧,逐渐吸引文人们的注意和爱好。
文人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开始模仿起来,于是就有了文人的五言诗。
从西汉五言歌谣到乐府五言诗,再到文人五言诗,这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跟其他诗歌形式相似,五言诗的发展历程也符合从民间创作到文人写作的基本发展规律。
汉初的《戚夫人歌》,汉武帝时李延年的《佳人歌》,其中多五言歌辞;还有几首大体上可以判定为西汉中后期的乐府民歌,也是五言体的,如《东光》《江南》。《汉书·五行志》所载的成帝时童谣,也是西汉后期一篇完整的五言作品。
不过这些都属歌谣,在整个西汉时期,文人所作五言诗尚不可见。相传为枚乘、苏武、李陵、班婕妤、卓文君等人的五言诗,皆不可信。五言诗的正式兴起,是在东汉。
在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文人开始学习写作五言诗。
东汉尚有模仿五言乐府民歌的作品,如辛延年的《羽林郎》和宋子侯的《董娇饶》,不但表现技巧纯熟,而且深得乐府民歌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五言诗由叙事到抒情,由模仿民歌到作家独创的转变。
这段时期文人五言诗的抒情性得以加强,独创性也渐趋明显。
东汉前期,五言创作的开始起步并逐渐成熟。班固的《咏史》诗,是东汉最早的一首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拘于敷述事迹,缺乏形象描绘,锺嵘说它“质木无文”,这是文人初学新诗体式时不易避免的创作现象。
张衡《同声歌》用新婚女子的语气自抒怀抱,词采绮丽,“雅有新声”(《文心雕龙·明诗》),绮丽华美的创作取向,奠定了东汉文人五言诗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
秦嘉《赠妇诗》三首,以朴素自然的文风抒写深挚的感情,“词气和易,感人至深”(清沈德潜《古诗源》),标志着文人五言诗创作的成熟。
东汉末年,文人自如地运用五言诗控诉和批判社会现实。
郦炎《见志诗》二首,表达了不信宿命的思想、超迈绝尘的雄心壮志,并抒发了贤才遭受压抑的感慨。
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篇末二首《疾邪诗》,批判东汉末年社会政治的腐败,充满了愤激情绪。
蔡邕的《翠鸟》诗以翠鸟自比,反映了作者遭遇迫害而幸脱世网的心情,全诗弥漫着全身远害的忧患意识。
直至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文人五言诗的创作才完全进人了成熟期。最著名的五言文人诗是作者失考的《古诗十九首》,抒写游子羁愁和思妇闺怨,乡情和恋情融会在一起。
同时诗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触及永恒和短暂、人的心态和生命周期、悲伤和欢乐等问题。
《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语言炉火纯青、一字千金,直接影响了曹植和陶渊明等魏晋诗人。
另外,《文选》中题为李陵、苏武的所谓“苏李诗”,还有散见于《玉台新咏》《古文苑》等总集中的几十首五言古诗,当是东汉末年的作品,写得情深意切,艺术也比较成熟。
随后,建安时期,通过“三曹”“七子”和蔡琰的五言创作,迎来了我国诗歌史上五言诗创作的第一次高潮。
今天晚上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汉代文人诗。上一节,我们已经讲了汉乐府民歌。他是一个民间作品,来自民间。
整个汉代,除了民间,还有一些文人的诗作。我们今天晚上就来了解一下汉代文人诗。
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汉代文人诗的一些状况。可以这么说,在五言诗兴起之前,或者说汉代的五言诗兴起之前。整个汉代的诗坛是比较寂寞的。这个时期他并没有出现过一些在文学史上有影响力的诗人或者是诗作。
它的内容或者是形式也都是研习《诗经》的《雅颂》或者是屈原的《离骚》。
整个的发展史上来说,算是缺少创造和创新性,因此它对整个文坛作品就比较的暗淡,这对整个汉代诗歌来说,总体发展是这样。
1.汉代文人诗的兴与影响
在五言诗兴起之前,汉代的诗歌主要以民间作品为主,没有出现有影响力的诗人或诗作。汉代五言诗的兴起时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起源于民间,也有学者认为是起源于李陵和苏武等无名氏诗人。此外,汉代五言诗在文坛上并不活跃,很多作品都研习《诗经》、《雅颂》等传统文学,缺乏创新性。
2.汉代文人与民间诗歌的关系
汉代文人与乐府民歌分别属于士人和老百姓阶层。乐府民歌起初被认为属于民间娱乐,后来逐渐谱曲流行。汉大夫们耻于创作五言诗,而民间的元氏作品则逐渐增多。
秦家正赋诗等文人的创作,展示了他们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表现出文人的情感和韵味。乐府诗歌与乐府歌词相比,在描写水平上略显低一些,但已经体现了文人的腔调。
3.汉代文人五言诗的韵味与成就
《古诗十九首》这些诗是汉代五言诗的典范,因为它们具有抒情诗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古诗”和“五言诗”的相对概念,古代诗歌在两汉时期被称为“古诗”,而到了更晚的时期,人们开始称其为“五言诗”。陶渊明的作品具有质朴、自然的特点,受到了古代诗歌的影响。
4.古诗的定义与《古诗十九首》解析
《古诗十九首》、两汉乐府歌词、近体诗等 。其中古诗是指没有明确题目、有讲者姓名的五言诗,是汉代无名氏的五言诗,具有汉代五言诗的特点。
两汉乐府歌词是汉朝时期采集民间民歌的机构,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诗歌体裁。
近体诗是唐代的一种诗歌形式,与古诗、乐府、格律诗等并列。《古诗十九首》主要反映了当时中下层世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如游子思父、相思离别之苦等。
5.诗篇解读与相思之苦表达
古诗中的相思离别之苦。通过各种版本的唐调吟诵,展现了思念之情。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作品,也表达了相思离别之苦。这些古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6.《古诗十九首》深度解读
《古诗十九首》中反映了追求功名富贵、思念家乡、相思离别等共同的情感。这些情感在各个时代都有共鸣,因为人类都面临着生老病死、财富追求、家庭离散等问题。
《古诗十九首》通过诗歌形式,表达了这些共同的情感,因此被称为千古志文。
7.梦想与情感的交织与转变
人情与梦想的关系,以及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文人诗创作所面临的转折点和变化。得志者和失志者的情感差异,追求梦想的重要性。
朋友之间的情感共通性,认为只要我们表达了自己,实际上也是表达了所有人。
《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其用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8.古诗中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古诗十九首》特点和表达情感的方式。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烘托出失意世人的孤独、惆怅等情感。运用生活细节来抒发内心情感,带有叙事的成分。运用笔性手法,通过以情容事来表达情感。通过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与具体的形象相结合,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9.古诗19首的韵律与情感表达
《古诗十九首》以其叠字、韵律美和情感表达等特点,展现了古人的诗歌才华。
这些诗歌对文言诗和建安诗歌的发展起到了先导作用,对中国诗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诗十九首》出现也影响了陶渊明等后人的创作。因此,学习《古诗十九首》对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感受古人的诗意具有很大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