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 2607字 8图
预计阅读时间: 7分钟
很久很久以前(具体多久不要问我),存在着一个防守严密的军师要塞。很多国家都很想将这个要塞纳入囊中,纷纷派各自军队前去攻取。只可惜派出去的军队大都是吃闭门羹,攻不下来。
有一次,又有某国派出军队前来攻打这个要塞。这个军队里头的将军是一个奇才。
当他们到达要塞的附近时,这个将军分析了这个要塞的情形之后,认为如果采取常规的方式正面进攻,非但很难攻下,而且还会损失惨重。
要塞的兵力主要集中在中间的地方,两边的兵力相对薄弱些。那么可以把部队分成几部分同时从两边和中间一起进攻,从而分散敌人的短时兵力补给,然后再增派兵力从中间进攻,从而一举攻破敌人的防线。
结果正如奇才的将军所预料的,要塞最终被攻破了。
看完之后,你有哪些收获呢?可能最多停留在佩服那位将军的高智商,采取分几个小部队的方法对敌人同时进行攻击的奇招最后取得的胜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而没有进一步去思考为什么将军能想到这个方法?我们可以怎么样利用好这个经验?我们人往往只关注最后的结果,而忽略其中的过程。
那么我们该如何吸取这个经验为自己所用呢?
知识分为表象的知识和抽象的知识,我们大部分人很容易被表象的知识所迷惑,而抽象的知识则具备迁移能力。
1、什么是表象知识呢?
我所理解的表象知识:就是你眼睛能看到的,脑子里面能够浮现出这个画面的知识就是表象知识。
上面列举的例子表象知识就是:将军把部队分成几个小部分,同时对防守严密的军事堡垒进行攻击,从而最后取得了胜利。此时你脑子里面可以很快提取以往的认知构思出上述的这个画面。
当别人看完上述这个材料时,你问他能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没?他可能通常会说,我又不是要打战的人,不是事件的参与者,这件事情和我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对于他而言没什么实际收获可谈。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我们人很容易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认为将军的这个成功战略就只能用在战争这个领域内。但是,知识不应该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知识与知识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
对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的思考不能只停留在表层的知识。而应该进一步的深加工,触及其本质,把表象的知识转化成抽象的知识。当变成抽象知识的时候,那么知识就具备了可迁移的能力。
还是举上面这个例子,它背后的本质(抽象知识)是对一个点的同时弱攻击可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那现在这个知识已经变成为抽象的知识了,具备了可迁移的能力。
2、如何迁移呢?
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个知识还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这时候就需要调用你以往的认知,锻炼你举一反三的能力。
这时候你可能是采用发散性思维,在大脑里面想尽办法搜索相关的例子。可能举出2个、3个或者5个,但你老是觉得意犹未尽,觉得自己瞬间智商不够用。
其实这个不是你的错,当我们在进行思考的时候,在没有框架的引领下,思绪往往是混乱的。如果你有了框架之后,思绪就会变得清晰明朗。
我们思考的内容就如同自来水,而框架就是水管,只有在水管的引领下,思考的内容才能够被定向的进行输送,从而达到最终的目标。
3、思考的框架应该是什么呢?
就是在前人对世界万物归纳分类而得到的各个细分领域内进行搜索。什么意思呢?万事万物皆可分类。
当我们思考的范围没有受到限制的时候,往往这个时候是发散性思维(想到什么就是什么)。与之相对的,当我们思考的范围被限定在一个又一个的具体、小的范围内(收敛思维)时,我们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思考,从而更快,更全面的得出答案。
举个例子,我查阅了资料,截止到目前,我国的行业可以分为:
保险业、建筑业、医疗服务、餐饮、宾馆、电讯业、房地产、服务、服装业、公益组织、广告业、航空航天、化学、健康、保健、采矿、教育、培训、计算机、金属冶炼、警察、消防、军人、会计、美容、媒体、出版、木材、造纸、零售、批发、农业、旅游业、司法、律师、司机、体育运动、学术研究、演艺、能源、艺术、设计、银行、金融、因特网、音乐舞蹈、邮政快递、运输业、政府机关、机械制造、咨询等等50+个大行业。
每一个行业,又可以细分出更多的分支。
按照上面的例子来说,这时候你思考的框架应该是这样子的
具体运行思路是:首先思考保险业,看看这个抽象知识已经用在了保险业的哪些地方或者哪些地方可以用上这个抽象知识?
如果确实想不出,那么就跳入到下一选项→建筑业,看看建筑业的哪些地方再用这个抽象知识。后面的以此类推............
通过这样的方式,你就可以快速的举出相关的一些例子。
在建筑业的爆破领域内:通过对一处位置的同时小规模爆破从而使一个几百米的烟囱轰然倒下。
在医学服务的手术治疗里面:医生通过对一个恶性肿瘤的同时放射低强度的X射线能够形成一股强大能量消除肿瘤从而避免直接单一高强度放射X射线导致破坏肿瘤周围的良好组织。
在演艺界里面,舞台的几十展灯光通过同时聚焦在表演者身上从而产生强烈的光线。
...................
刘末鹏在他的书《暗时间》里说过这句话:你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得多少,而在于它们能够在恰当的时候被回忆。我们刚才通过举一反三的形式,列举出大量的例子,从而对这个抽象的知识(对一个点的同时弱攻击可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产生更多的链接,从而增加了我们日后对于这个知识的调取概率。
4、具体应用
我们前面说了一大堆的内容,你的思绪可能是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旅行。但你定过神之后可能会说,那究竟上面的这个例子该如何为我所用呢?
因为不存在哪一个抽象知识是适用于任何地方的,每个抽象的知识都有着自己适用的领域。
这个抽象知识结合你的实际情况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情况1:直接可以用
情况2:暂时用不上
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三个维度:工作、生活、学习出发,去思考哪些地方是已经在运用这个抽象知识或者哪些地方可以用这个抽象知识去改进,然后你就去实施。
如果实在想不出这个抽象知识和自己有什么关系的话?那也不能把这个抽象知识丢掉。你现在用不到,不代表将来用不到。
所以你需要建立一个个人知识体系,然后把这个抽象知识进行贴标签,分类安放到你的个人知识体系里面。
个人知识体系就是一个框架,如同树木的树枝,而这个抽象知识就是树上的“果实”。因此你需要做的,就是在学习中,不断的收集“果实”,然后在实际解决问题中,不断的从树上采摘“果实”去处理问题。
这样持续的做,你就能够充分的吸取别人的经验为自己所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