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见过“年”,但是人们十分敬重他,因为他在一个重要的日子,打败了欺负人类,恶行人间的怪兽“夕”,人们为了纪念“年”,所以把这天成为“除夕”,把第二天成为过年,寓意过了一个胜利的节日。这样的神话故事是有些牵强的,当然版本也有很多,诸如恶贯满盈的不是“夕”,却是“年”,人们每到那几天就躲起来,后来人们用鞭炮来驱赶他。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年”字是来自农业社会人们丰收后的喜悦,字体结构以“人”扛“禾”为图形,一年结束,庄稼有了收成,喻为“年成”。年,甲骨文
(禾,借代谷物)(人,农人),表示农人载谷而归。
不管你相信什么观点,年都是刻在中华民族心间最深的传统记忆,回家过年成了在外漂泊的儿女每年最大的心愿,大规模的人口短暂迁徙,就是一部跨越千年的中华生活画卷。人们希望家人团圆,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为了这种企盼,人们就会让年显得更有味道,前面所说的神话就是古人最大的创造了,和神仙一起开黑打怪兽吧,哪怕跟着大神只管ADC输出也是好的。当然还有各类民俗,打米糕、年糕;包粽子、吃团圆饭;走亲访友,领着孩子给长辈拜年。
那么,年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是一家人团聚后唠起家常的温馨和喜悦;是品尝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妈妈私房菜后的味蕾全开;是在小孩面前被长辈数落曾经少不经事的懵懂。
所有这一切都化作春风,从你身边飘过,从我身边游过,从他身边吹过,万物都被滋润,生命的种子再一次被激活,裂开了禁锢自己的束缚,期待新年里恣意地生长,热情地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