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禁止多线程
以前总是开着邮箱和一些觉得“会有用”的网页,事实证明这样只会分散精力,现在又知道了注意力残留,大概就是那种总觉得心里有别的事儿要做的感觉。
2 反例
深度工作适合学者、职员,但是一旦做到管理层深度工作就不太合适了。
3 干扰
虽然脸书那种全开放工作空间看起来先进又高大上,但是我肯定受不了随时有人在我旁边叽叽喳喳。
4 小调查
最近开始使用moment记录自己一天用手机的时间,一开始是5个半小时,现在大概在4个小时左右。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浪费了多少时间在手机上。
5 忙碌代表生产力
工资单也不能准确地描绘我们的生产力,但是我们又很需要一种可视化的反馈来告诉我们,我们的工作室有产出的,所以我们喜欢看到自己忙碌,不管忙的事情到底有没有价值。
6 落伍?
深度工作的大敌是网络和社交媒体,但是一个普通人,又不是科学家或作家,如何把握社交和专注工作的平衡呢?
7 匠人
深度工作在手艺人身上比较容易见到,比如像寿司之神,但是知识工作者就很难。
8 主观
虽然这样有些唯心,但是深度工作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其它理论都在强调要相信它们并付诸实践才能有效,也就是首先主观上要有动力,而不是强调客观环境的艰难。
9 掌握注意力
注意力只放在负面情绪上就会不开心,重置一下,把注意力转移到证明情绪上就会轻松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