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是年华,是心境,是无边的憧憬,是恢弘的想象,是生命的深泉在涌动,是炽热的感情,是美丽的象征,是无穷的希望,是力量的绽放,是勇气的勋章。
绝代《芳华》看了那张海报,觉得是段令人回味的历史。
看了这场电影,觉得是一个物是人非的悲剧。
或许看走了眼,这部电影叙述的不完整。
以文工团的兴衰作为背景,有令人惋惜的爱情,还有迷茫疯掉的英雄主义,以及试探着的是非善恶,更切合于现实不能再现实的实际。
电影的两条线索就握住了爱情和现实,并相互交融。
是萧穗子的爱情,
她爱于心底,但表面上的爱意在电影里看来,表露无遗。最后那封情书却败给了“门当户对”。
她心存美好,就像初恋一般的存在,她勇于追求,以至于把情书封好放进他的乐器盒里,她把母亲给她的金货决然掏出来去给他做牙托,为了能有共同的事业她愿意去努力。后来“我们都是高干子弟,门当户对嘛”打破了萧穗子心底的美好,她败给了现实。
影片中萧穗子作为回忆的主人公,是目击这十几年变化的旁观者和参与者,可以说是这里边最为理智的人。
刘峰活雷锋一样的存在,这些运气也刚好在战争中能够存活的体现吧。在文工团他事事照料每一个人。还有那些纯粹的笑容,以及照顾被排斥的何小萍,难免何小萍会对他有好感。
影片中的刘峰就像是雷锋一样的存在了,接受得了好意却接受不得他的爱意,是一个所有人心中不食人间烟火宛如圣人的男人。在拥抱过林丁丁后就被扣上了骚扰女同志的罪名。刘峰一直保有一颗纯粹的心,不去争什么,也不去怨什么。只是影片的结尾刘峰的形象总会给人一种:好人没有好报的意味。
他沧桑的很,拖着残缺的身体,在城市之间来回穿梭,没有了军人的光辉,但仍然坚强维持生计。
一个永远不被人理解的何小萍。她的内心是强大的,心中的英雄主义也是迫切的。在影片的发展中一步一步走向的是深渊但终归于平淡。她年轻过,年轻的时候追求的是出人头地,隐约身上还带有韧性,是其他舞蹈演员不理解的那种。她也表达过爱意,是对一个不排斥她的刘峰所表现出来的好感。她拥有曼妙的身姿还有把所有的美好都寄托在舞蹈上边,以至于在精神失常之后听到舞曲之后一人独舞,最后她活过来了,靠的是美好的回忆。
我们看到的是现实,在这些现实当中看到的是真实。
看了这个时代,时代的蔓延下林丁丁去了澳洲,萧穗子成了旅美作家,郝淑雯嫁给高干。
却真真切切显示出一无所有只有相互依偎刘峰和小萍最为美好。虽然“廉价”,但也是相对于其他人结局的一股清流。
与其说这是一部回忆历史记住历史的影片,到不如说是一部青春剧。影片中的场景多是舞者为时代的歌颂,绿背景红标题的映衬下更是那样的具有年代感。当文工团兴盛的时候就像我们的大学时代,那些单纯美好在文工团接近于解散,在时代的变迁下开始成熟,各自都开始自谋出路。
那一夜的酒,那一夜的驼铃,那些年的回忆,在文工团解散的那一天都结束了,成了忘不掉的回忆。那青涩的青春也在此时宣告结束。
影片中对人物或者事件的刻画有些仓促了,看后的人会有多处的不解,像刘峰就简单抱了林丁丁一下就被扣上了骚扰女同志的罪名,何小萍是怎样住进精神病医院的,还有那一车被烧焦人的来历,以及之后每个人是怎样发展的结局的都没有做深刻的刻画。或许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想象,想象这一代芳华后的辛酸。
出彩的地方还是在结尾吧。何小萍靠在刘峰肩上,相互依偎坐在长椅上。这是最好的场景,也是这部影片没有遗憾的点睛之笔。一份爱,一份善。足以最真实的体现在他两个人身上。
绝代《芳华》就像最后旁白说道:
“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原谅我不愿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荧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
那个混账的年龄,你的心里身体里都是爱,爱浑身满心乱窜,给谁都不重要。
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
这份记忆就好比那些旧照片,曾经鲜艳夺目、绚丽多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最终还是渐渐褪色泛黄了......但无论如何,相片上的轮廓和一张张面孔永远不会随着颜色褪去。
芳华就是理想,有理想就会使你的青春变得璀璨、壮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