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需要素材,这是明摆着的事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
素材从哪来也无非两个渠道,一种渠道是从书本或网络上直接获取,另一种就是从生活中通过自己的经历获取写作素材,不管用何种方法获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我们的写作。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从课本或者网络上获取的写作素材肯定没有从自己生活中获取的写作素材那么真实,而且从新鲜度或者论据说服性来说也相对逊色。
写作,无非是在写个人人生的经历,这里边包括真实的所见所得,也包括自己内心的所想所思,大部分人只不过是想通过文字的方式呈现或表达自己五彩缤纷或不尽人意的生活。
如何使文章内容渲染性更强,最能与读者产生共鸣,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不过这些还得靠文章素材运用的恰到好处。
文章素材选用的好,就是给文章添砖加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素材选用得不得当,就是文章的一大败笔,不仅浮笔浪墨,而且画蛇添足。
比如说要写一篇关于鼓励大学生考研的励志文章。
最明智的做法肯定是选用一些某某某因为考上研究生,最后过上幸福生活的实例,而不应该将每年考研报考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数据不加修饰的直接摆放出来。
毕竟,我们都知道这两者之间数据的差距是比较悬殊的,如果直接拿出来当素材用,不仅容易挫伤考研人的斗志,而且与自己写这篇文章时的初衷背道而驰。
所以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应该根据自己文章所对应的领域和属性或者是服务的对象选择适量的素材。
励志类型的文章就该用励志的事例,予人警醒的文章就应该用那些教训性极强的例子做铺垫。
行文素材从哪里获得,直接决定着文章的质量。
想写一篇优质的文章,就得反复斟酌,合理取舍,选取最恰到好处的素材并恰如其分的安置到文章相应的位置中去,常见的格式有:
故事或事例—道理和观点
道理和观点—故事或事例
文章中没有素材是万万不行的,因为这会让整篇文章读起来枯燥无味。
但素材太多也不行,不仅会给读者一种纯属是在凑字数的感觉,而且会让读者抓不住文章所要表达的重点,感觉茫茫不知所云。
那么应该如何为自己的文章选择最为合适的素材呢?
第一、素材新鲜度一定要高
这是一个比拼谁更能在最快速度之内把握热点的时代,谁能通过热点事件迅速博取读者的眼球,谁就能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所以那些烂掉大街的成功人士或古代圣贤的事例和故事能不用就别再用了,比如像孔融让梨,夸父追日,孟母三迁等等,因为这些都是大部分人耳熟能详的东西,再摆出来无非就是教大家再重温一遍,可是在这个文化快餐的时代,几乎没有谁再会愿意去看一些自己特别熟悉的东西。
所以在选择文章素材的时候,首要注意的就是素材的时效性和新鲜度,这些对构建一篇好的文章都至关重要,一般选用三年之内所发生的事情作为文章的素材为最佳。
第二、文章素材要贴近现实生活,最好是自己或周围人的亲身经历
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实在想不出好的事例可以作为文章的引子,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方法可能就是编故事。
编故事确实不啻是一种打破自己故事瓶颈的最便捷的方法,但不是最好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不断收集自己或周围人亲身的经历,最后作为自己的文章素材,因为这样得来的素材才会让文章读起来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过小说除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好一篇广受读者欢迎的文章,就得靠“素材”这个东西的合理运转。
但是光靠素材的长期累积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时刻更新自己的素材库,并且学会如何灵活运用素材,只有这样,才会让素材在一篇优质文章中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