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20年1月9日,周四,晴,连续1000天阅读日记第542天。
几乎每个周末,家里总是一大帮学生。
每次,我要花一点钱,更要花宝贵的时间陪他们一起谈天说地,聊寝室关系,聊学业进步,聊读过的书,聊怎样爱人,说说理想,谈谈我的期待……

许多时候,他们中有人失恋了,痛苦;有人最近学习没有效果,沮丧;有人跟父母吵架,灰暗;有人跟室友相处不来,纠结……我都说,来老师家吧,在火锅的热气腾腾中,在一饭一蔬中,在我专业咨询师的同理和共情中把心捂热,让情温暖。
城市有点大,人间有点冷,世态有点凉,人际有时不太顺……他们,从家乡来到异地求学,远离父母亲人昔日同学朋友,难免孤独寂寞,我,愿用我的真诚,热情,陪伴,关爱,师者兼母亲的心让他们有不一般的大学四年。
非我钱多,非我时间不宝贵。而是,因为爱。
作为咨询师,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为什么我对他这么好,他却这么对我?为什么我付出这么多,回报这么少?
非我唱高调,我并不期待他们毕业后还经常回来看我;甚至,就算他们此刻,我也并不期待他们同样爱我。如何对待他们,是我的选择。我的爱,没有什么附加条件。有条件的,要求付出什么就一定要收回什么的,那都是交易,不是爱。
市场经济里,交易是正常现象。然,让情感经济化,那是对情感的亵渎。打着爱的名义和旗帜,行使商人交易的本质,还误以为高尚和伟大,可怕。
所以,非我道德高尚,我所做的,就是很普通的事情,自然而然的遵从我心出发做的事情。当然,也是我所从事的专业——心理学教会我的。
众所周知,心理学有一个人际相处的黄金法则和反黄金法则。
举我自己为例。
性格内敛的雅贝贝,朋友甚多,人缘甚好。这跟孩子本身善良有关,但其实,跟我对待她的朋友的态度也是分不开的。上周二,两个朋友来我家,昨天,又是两个,我给她们买好吃的,说热烈欢迎她们的话语,她们在我这里,跟在自己家没有任何区别。甚至,雅贝贝最好的朋友在两年前因爸爸出差来我家住了一个星期,那时,孩子年幼,天天晚上哭,甚至是晚上十二点哭。我睡书房,每到孩子哭,即便再累,我便都会过去抱她给她轻轻按摩,直到孩子睡着为止。跟对待雅贝贝没有任何区别。
我的想法很简单:我是怎么对雅贝贝的,就怎么对待雅贝贝的朋友。甚至,其他陌生孩子。我希望雅贝贝能被人温柔以待,我就温柔对待我遇见的所有孩子。我希望雅贝贝未来遇良师,我尽最大努力悉心对待我的每一个学生。

这就是人际相处的黄金法则的运用。
那么何谓黄金法则呢?
所谓黄金法则是: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所谓反黄金法则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也必须对我怎样。
具体地说,就是你希望有人爱你,那你就去爱别人;你希望有人欣赏你、鼓励你、支持你、帮助你,那么,你就要去欣赏别人、鼓励别人、支持别人、帮助别人。你希望困难时有人向你伸出援手,你就必须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也伸出援手;你希望碰到的是善良、不苛责你、不抱怨你、而是对你宽容大度的人,那么,你就必须自己先学会宽容、温厚、善良、悲悯等这些品性。
然而,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我的咨询室里经常见到的是,有人整天绷着一张脸却觉得家人朋友对他们没有笑容;有人在陌生人甚至熟悉的人面前一毛不拔,却抱怨这个世界冷酷无情;有人一遇见一点事就想着去找关系开后门,却骂这个社会太黑暗;有人善于欺上媚下,却抱怨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有人见到美女帅哥便眉开眼笑却抱怨别人以貌取人;有人经常打骂子女,却觉得孩子对她大吼大叫大错特错;有人一受委屈就寻找家人尤其是比他弱小的孩子发泄,却跟我抱怨孩子情商太低;有人跟我谈话,一口一个“我”字,却抱怨别人太自私;有人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花时间陪伴孩子鲜少给孩子洗衣做饭,却去抱怨孩子长大以后不理他们不跟他们亲近……
那么,是不是我对别人微笑了,别人就必须对我微笑?我在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援手了,别人也必须要在我有困难时倾尽全力帮我?我在孩子年幼时为她洗衣做饭,她就必须要在我年老时回报给同样多?我请别人吃饭了,别人也必须请我吃饭?我在你结婚时给了一千元红包,你也必须在我结婚时回报一千元,甚至,要还1200?否则,就是忘恩负义,就是白眼狼?
或者,是不是我不抱怨了,别人就不能抱怨?我不带鼻环,别人带鼻环就是异类怪胎?我不信教,别人信教就是可笑?我不吃牛肉,别人吃牛肉就是不对?我不是愤青,别人愤青就是不正常?我不在十四岁是谈恋爱,孩子十四岁谈恋爱就是早恋就是坏?我不喜欢纹身,别人纹身就是荒唐?我喜欢读书,别人不读书就是不上进?我不打麻将,别人打麻将就是不求上进?我不家长里短,别人这样就是虚度生命?我不打游戏,别人打游戏就是虚度青春?我不爱每天大红唇粉白脸,别人爱这个就是虚荣?
凡此种种,都是不懂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而想当然的视反黄金法则为正常为惯例所致。
这样思考的后果是,我们看不过这个,看不惯那个,觉得这个人是坏人,那个人是坏蛋,世上没有一个好人,这件事不可理喻,那件事太荒唐无稽;觉得人情冷漠,世态炎凉,人间昏暗,生而无欢,生活就是磨难,他人就是地狱……于是,抑郁、焦虑、急躁、悲观、恐惧、痛苦、纠结、矛盾、怨恨……继而,种种身心疾病便找上门来。
而当我明白,我每天对那个给我开门的保安微笑致谢,那是我的选择那是我的修养和为人之道,跟别人是不是回报我微笑致谢无关;我请别人吃饭,那是我觉得请别人吃饭很快乐,跟别人以后请不请我吃饭没关系;我爱学生,那是我为师的责任,跟学生是否同样爱我无关;我为孩子洗衣做饭给她读书倾尽全力抚养教育她,只因她因我而来,我对她负有责任,而跟她日后是否在我年老时同等对我无关;
我不抱怨,那是我的选择也恰恰是因为我读过许多次《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那些喜欢抱怨的朋友,不过时还没有读到它而已,所以,这不构成我反感别人抱怨的理由;我不打麻将,那不构成别人打麻将就不对的理由,只是因为,我已经在阅读和写作中找到了更好的度过时间的方式;我爱孩子,弟子,亲人,朋友甚至陌生的网友,是因为我需要去爱人,否则,我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恰恰是在他人中,我们的自我才有存在的根基(这是《活出生命的意义》和其他一些书这本书教会我的);
我不指责别人犯错,是因为我刚好读过一些书,懂这一点道理:耶稣曾在有位妇女犯与人通奸的错误,周围的人想要用石头去打这个女人,耶稣说你们中间有谁没有犯过错的,就可以用石头去打他。所以,我不再轻易指责别人犯错,当然也包括我的孩子和弟子;而那些经常指责别人的人,不过是还没有读到这个故事而已。
我不因自己读了几本书,写了百万文字而有丝毫自鸣得意,不过是知道,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认同,我的今天,不过是命运捶打之下顺势而为的结果,不足挂齿。
我尽量不强求他人,跟所有来访者、弟子哪怕是在雅贝贝面前,我都尽量尊重他们,遇事跟他们商量,不过是,我深知人类的自我本性,自我中心性。这无可厚非,但当时时提醒自己,千万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觉得自己有何了不起,可以任意评判,任何指挥,任意操控。那都是自我做出的假象。世间所有生命,众生平等,哪怕是总统和乞丐,母亲和孩子,更无论学生与老师……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倘若世界以痛吻你,你回报痛和怨,则几乎只会更痛,永远痛。不管外界如何,我们永远可以选择怎么做,怎么面对,则生命的主动权,始终在自己手里。
这个话题,其实可以无限延展开去。写这篇文章,也是站在多年心理咨询师的现实观察和书本研读领悟中,去审视自己的思维。
但愿,能让朋友们有所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