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有着一个才华横溢的父亲,有这一个不懂诗文为何物的平凡母亲。性情与人生观皆是背道而驰的他们,却是被月下老人狠心的拴在了一起。
一些事情,开始就注定是错误的,如你还要执着的走下去,总会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和期待。因此,而造成的伤害和苦楚,算不上是因谁而造成,只能将其作为你必须经历的劫。
劫后余生,才能重新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与春风的柔情。
林徽因的父母便是如此。
林长民,风流倜傥,才气横溢,精通诗词,工于书法,谈笑风生。因为,他的才华,一般归于他的智慧与努力,更重要的是,他在这么一个书香门第中成长,便是耳濡目染,也能有上几分的才气。
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出身在浙江嘉兴的一个富商家庭,十四岁嫁给林长民做了继室。她不懂诗词歌赋,心底里认为都是些无用侍弄文字;她不懂琴棋书画,觉得这些都不是生活的本领。她需要的,晒着那暖暖的太阳,嗑着瓜子,似睡非睡的昏迷,不知不觉一天,不明不白一年。就连这个院子的生活,她都懒得去打理,连去细心瞧上一眼的心情都不会有。有钱养着下人,何必需要自己的劳心操劳。
这样的女人,在林长民这等文人心中的那湾清池中,似乎是引不起一点点的涟漪,哪怕是一点点。
在前院被父亲夸奖成“天才的女儿”的林徽因,高兴的喜上眉梢,萌萌的蹦蹦跳跳的回到母亲居住的后院,总会是得到母亲无情的奚落与批评。
金乖巧伶俐的林徽因的内心,茫然的面对着两种不同的际遇。前院是天才,后院是傻笨;前院是温暖,后院是冷遇;前院是轻松自由,后院是紧张呆板。
林徽因,在小小的心里,恨过父亲,为何不多点爱给母亲,以便让自己免除寂寥的批评和苦闷的指责。她,亦是恨了自己的母亲,为何不自己争点气,取得父亲的恩爱,让自己更快乐一点。
这种“恨”,也许根本不是成人眼里的那种情感憎恶,而仅仅是幼小心灵的点点的期盼与向往。时间长了,林徽因跑到前院,便是欢快聪颖智慧的“天才”;走回后院,便是懂得宽慰母亲的乖女儿。
随时变换着心情,时刻调整着自己的情绪。她幼小的心,便开始慢慢变得坚韧,坚定;思维变得逻辑与理性;头脑变得清澈与清亮。她,懂得了如何最好的选择;她亦是在此时,懂得了如何不让自己受伤。
后来,林徽因写了一篇小说《嗅嗅》,一个天资聪明的小女孩,生活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母亲的软弱无力,怀疑敏感。父母情感不合,小小的绣绣夹在中间,寻不得一点点的温暖和如意,“不恩爱,为何在一起;在一起,为何不能恩爱”。绣绣带着对情感世界的不解,得病去世。
读这篇小说,总是能读出林徽因儿时的影子。也许,她不是在小说,而是在记录着自己儿时的一段情感经历。爱与不爱,成人尚不能理解的清楚,尚不能处理的得当,有些人甚至为此用尽了一生的光阴,搭上了可怜的生命,却证明了在爱的世界里,一切都是“伪命题”的无聊。
一个小女生,又怎能想得通这些。想不透,再无休止的纠缠这些,便生苦恼。林徽因,只是作了短暂的思索,不得要领的她,便不再理会。因为,她懂得选择,懂得避免落入逼仄的角落。
在那微雨朦胧,青石斜径,假山溪水旁,一把油布小雨伞,清脆的童声,,内心却波澜不惊,平如镜湖,那就是小徽因。
雨,似乎是要下个不停,谁又会替她接过那把雨伞,为她撑起一辈子的天,挡住一辈子的雨哪?是的,是他,梁思成,梁启超的大公子。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