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刑警》最近看的有点入迷,不仅仅是因为于和伟演的秦川,大叔风范果敢,还因为素材取自是现实中那些大案,具有真实的背景,看的时候能一秒带进戏里。
播到现在,案情崎岖的大案播了三个,一个是1.28枪杀案,一个是职业罪犯连环案,一个特大爆炸案。这个剧从警察怎么破案的角度去切入,感受到浓浓的警察入职气息。
每个案子的难度在当时都是天字号的,然而跟随秦川,这些案子破的过瘾。
在案件侦办过程中,也看到了检测技术的升级迭代,核酸检测 指纹比对,在里面的应用有了很好的应用,真羡慕那些刑侦技术科的岗位,能学有所用,利用专长为案件服务,也是得到了真正的价值感,这种感觉如此高级。
在特大爆炸案中,是线索最少的,规律最不明晰的。但是秦川对案件的布置,相当的有逻辑,几个小组迅速的分好,对现场的勘探分配,打格子分片包区,体现了秦川办案安排的超高严谨性。
本来预计能很快结束的案件,在寻找物证的方面一直没有进展,这一线民警的焦躁情绪,肉眼可见。
但是,还好,秦川是真的稳。
稳如泰山的那种,不找到物证不罢休,其实大家都在崩溃的边缘,一块地方翻来覆去好多遍没有收获的那种沮丧是真实的。在基层做过事情的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情绪。
秦川是怎么处理这些情绪的呢?
他其实做为一个指挥部只是一个象征,面对基层的民警,他其实是没有领导权的。他代表的权威在情绪面前在一点点流失,他就是在苦苦的坚持着,市里的领导说,先回家休息两天吧,他没同意。
“人走了,精气神都没了,无论民警走不走,反正我不走!”
以身作则,设身处地,秦川用这样的坚持,守住了一线人员情绪崩溃时候的底线。
终于,在坚持了个把月之后,终于发现了物证遥控器,却失去了做技术分析的价值。没有条件,刑侦被逼回了摸排、走访的老路上。
这里才是酸爽,要进行200公里左右的摩托车店走访,那工作量大的,不是秦川在坚持的话,估计没有人能扛过去。
他就是这么舍得下本,只有这么一个线索,再多摸排也得排啊,干啊,不能歇着啊!
大海捞针似的找到了嫌疑人的录像,这也让那些神探剧祛魅了。原来真实的样子大多是这样子的,会困顿,会崩溃,会欣喜,还会解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