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我去云南参加中央电视台《电视研究》承办的研讨会,来到传说中的旅游胜地丽江。这是一个小型会议,当时研究电视的人还不多,时籍我的第一部专著《电视策划学》刚刚出版,便作为专家邀请参会。但我是那么迫不及待想出去一睹丽江风采,于是便利用会议午休时间我爬到狮子山上俯拍古城。
会议安排我们下榻木府客栈,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纳西族人原来没有汉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朱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木”姓,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成汉姓名字。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而其座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族传统文化之精神。 丽江旅游有一句话:“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
参加研讨会的是当时我国电视研究的核心队伍,主要来自高校和电视台,也有一些学术期刊的代表。那时我还在电视台工作,在风和日丽的古城丽江,忙碌的电视人难得有此闲情逸致。丽江的魅力挡不住,我们抓紧时间把会开完好去看看这座古城。丽江市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原是一个边远而闭塞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一场地震引来境内外记者,他们完全被丽江之美所震惊,随之报道并传播起来。当地电视台的领导很骄傲的告诉我们,全国电视台都有播出他们丽江的镜头。
那时丽江的游客已蜂拥而至,此前古城还在讨论要不要卖门票。可能由于城内的居民太多没有实施,导致的结果就是满街人头涌动,连拍照也很困难。相比之下,懒洋洋晒着太阳的纳西族老太太反而成了我们的摄影模特。据说纳西族妇女是很辛苦的,里里外外什么活都是她们干。而纳西族男子是比较潇洒,只须懂得琴棋书画就行,社会地位比较高。这一点与西双版纳的傣族相似,不知云南其他少数民族是不是都这样。
丽江聚居的主要是纳西族,这是一个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由于闭塞的地理位置便得纳西族较好的保留了中原文化。纳西古乐源于唐、宋、元时期中原的词牌、曲牌音乐、道教科仪音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 传闻原有汉语经文配唱,传到纳西族民间后, 逐渐变为单纯的乐曲。后来被一个名叫宣科的文化人发掘出来并把它推出世界。在古乐会上我还欣赏到一段奇特的表演,歌者背对观众演唱,因为古代宫女是不能面对皇上唱歌的,但这样唱会压迫声带,未经特殊训练是唱不了的。纳西族使用的东巴文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因此被誉为中国文字的“活化石”。彼时商业化的大潮已席卷古城。我很想买一个手工制作的刻有东巴文字的工艺品,但找了半天全是工厂化生产的工艺品,只好空手而回。
其时束河古镇也在开发中。束河纳西语称“绍坞”,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悬挂着“原始人”旗子的店铺,其实已告知我们这里的生活已不原始了。
导游很了解我们这些文化人的喜好,把我们带到一个较为偏僻的小村子,未经商业开发的村庄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引得摄影师们手痒痒,狂拍了一通[。村民们出售他们制作的玩具娃娃,形象奇特,色彩艳丽,我也为女儿买了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