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选择的意义
书中讲到:“一个事物或者原则,如果被称之为真理或者规律,那么它们就是可以在任何环境起作用的”。就像书中讲到的,重力作用就是一个相对来讲普遍的真理,在地球上有、在月球上有,在各个星球上都有(当然,这个说法目前还有待于科学界的统一)。
但估计有好多人会说,感觉在月球上一个人一蹦就可以蹦十几米高,为什么地球上不行呢?这原因是,地球和月球虽然都是有重力的,但是重力的系数却是不同的,依照某些物理学家的说法,月球的重力大概是地球的1/6。
所以,我们看选择的前提是知道适用的范围,例如,地球的重力系数,就只能在地球上用,只能用在地球场景下的重力计算;而月球重力计算方法虽然不变,但是重力系数就要变化一下,同时,适用的范围也要变化。
或许像我们开车一样,不管是在什么条件下开车,原理都是一样的。但在雨雪天、城市城区、高速公路、山区山路、夜间无人情况等等不同的场景行车,虽然原理相同、规律相同,但不同的场景下方法依然不同,这就是选择的意义。举个例子,同样的车,如果是遇到雨雪天气就容易打滑、侧滑,我们就要采用降速、轻点刹车的方式去应对;而降低速度和轻踩刹车的方法如果用在正常的高速公路上,就可能会造成车祸、事故,这就是环境对于选择的影响。
通过这节的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选择一定是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去进行环境的细分,找到更多的方法,这样的选择才是有意义的。
3-4 行动的欲望
书中讲:“本质上,你只是在自己大脑病毒的催促下,不停地想做事情,想获得一些分离的快感,然后再不断地用所谓的理性,给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
行动的欲望和选择的意义都很重要。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我的父亲给我讲过南辕北辙的故事,我当时非常反感,我认为这是父亲瞧不起我,讥讽我的表现。但当时迫于无奈,我真的是按照父亲的要求,想清楚了高中语文老师给我的建议,让我读鲁迅的小说和杂文,不仅是让我阅读,更是希望我去模仿,而改变自己的写作水平。高中三年的时间,鲁迅全集我读了很多遍,从懵懂到信手拈来,最终也获得了高考作文接近满分的好结果。
后来,我上大学了,我就开始去疯狂阅读,每天读1本书,有的时候读2本书,即便是大部头的书也要2天读完,甚至还能做一些笔记。而结果是非常惨的,看了3年书,当学院的一些教授和我聊书中的内容的时候,我就傻了,啥也没记住,只是读过而已。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陷入了行动的欲望,例如,驾车强调公里数,那一定驾车距离越远的司机技术越好吗?很多人都在去看短视频,一个一个的视频去看,那一定是视频看得越多的人,收获越大吗?好像也不一定。而这些真的只是在给自己去寻找一些快感而已,甚至在潜意识里给自己一个理由:你看,我这一天,都要累死了。我是多么的勤奋,其实,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行动欲望驱使着我们做一些无聊的事情而已。
本章就学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