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1日,汇贤教育集团红梅坊的八位成员来到青浦区清河湾中学的美丽校园,参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群文教学新课堂实践”的教师研修活动。
在上午的活动中,“师之蕴”领衔人关景双老师就课例研修和主题课例教学进行了培训讲座。关老师从主题课例教学的内涵价值、内涵形态、课例主题、主题生成与实操感悟、“主题式”意义与课堂筛选等多个维度继续就课例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释。这场活动于我而言是我第二次现场聆听关老师关于课例研修和主题课例教学的讲座了,上一次是在浦东新区。
![](https://img.haomeiwen.com/i8532154/80c142362e2adc7e.jpg)
关老师的讲座给我带来了至少两点深刻的体验:其一、我惊喜于关老师的讲座总是如此地让我受到启发,他所传递的理念总能让我觉得能对我现实的教学产生非常实际的意义,在优化个人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人非常接地气的建议。其二、我敬佩于关老师的坚定执着和他的专业态度。浦东的讲座和青浦的讲座,关老师全程站在讲台位置从容淡定地为在场学员们带来具有逻辑性和思辨性的经验,长达将近三小时的讲座,只有一次暂停,这是让人感到震撼的。
下午我们现场观摩了赵婧老师的《文言文群文阅读之人物对话分析路径》的教学。赵老师抓住了群文阅读中人物对话的路径,以《橘逾淮为枳》、《曹刿论战》和《赵威后问齐使》三篇文章为例子,带领学生走近以人物对话为主的路径进行品读,从而深入到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以及对课文主旨的把握。我认为这堂课对我是有启发的。首先在于群文阅读教学中对于群文的选择,赵老师的三篇课文,《橘逾淮为枳》是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的,《曹刿论战》是正要学习的,这两篇都是课文,《赵威后问齐使》则是课外文言文。三篇文言文的选择对于学生而言是有梯度的,有延续性的。群文阅读的群文选择,是有内在逻辑的。可能是一篇带多篇,可以是多篇带一篇,也可能是A类的多篇带动B类的多篇,都应该是以比较阅读为核心的阅读过程。学生从群文阅读过程中所习得的经验,往往对他们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带来更加多元的阅读视角和阅读体验。
当然,这堂课还给我留下了一点疑问。本课以对话为路径,课堂上是否可以让学生多多展开对话练习,或者是多种形式的朗读,以此加深对人物说话时神态以及动作等内容的理解?语言描写是走近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路径,而动作或神态描写也不应该被独立。如在《橘逾淮为枳》中“晏子避席曰”中的“避席”,又如在《曹刿论战》中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中的“下”、“视”、“轼”、“望”等动词,都是非常传神的刻画。此外,关老师在点评中提到的关于《曹刿论战》中在乡里和在朝廷上,主语“曹刿”的出现和省略,也是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这个细节很难被发现,但又确实充满值得品读的空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8532154/5b545e8d45d15c45.jpg)
这次活动还有一个细节让我感动。那就是当青浦朱家角中学的王友老师发现我没有拿到活动资料册时,他主动地将自己的那一份资料留给了我。我很久前就听闻王友老师在主题课例教学中的研究,而在这个小小的细节后,更加敬佩于王老师的亲和与平易。往往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而这样的活动体验,更是让人在惊鸿一瞥语文教学探索的美丽后,久久难忘。
奉贤区汇贤中学 陶烨
![](https://img.haomeiwen.com/i8532154/799b79b22c48223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