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故事-约旦1

作者: Ati蒋 | 来源:发表于2017-06-11 18:36 被阅读50次

    为了赶上从neweiba到aquba的轮船,我早早就从dahab出发,虽然要价并不低,我还是选择了私人出租车。据说是3,4个车程的2个多小时就到了neweiba,买了票坐在旁边等。一个旅行者都没有见到,周围全是埃及人跟约旦人,大多是外出务工或者外出务工后回家的人。要么就是看亲戚或者看完亲戚回家的人,如同坐在我旁边的这一对约旦父女,父亲40多50岁,穿着长袍,一幅不苟言笑的表情。女儿18,19岁的样子,带着头巾,没有长袍,穿着T恤外搭一个薄针织衫牛仔裤,应该还是一个学生。

    这是一个关口,环境却是一定都不好,可以看到满了垃圾的垃圾桶,垃圾桶旁边地上也堆着垃圾,石灰墙显得破旧,上面一些穆斯林图案。房子很高,使得空气相对没有那么闷,却照样很热,没有空调,没有风扇。椅子倒也还算整齐的摆在大厅里,可是明显座位不够,好多人站到过道上,所以整体上给人凌乱感。随随便便跟一个小城的车站一样,虽然海关照样严格。阿拉伯国家妇女儿童具有优先权,所以我很容易出了关,等在埃及关口之外。即使还没有上船,我也觉得我终于除了埃及了,我终于要放弃dahab的舒适,战胜恐惧,上路了,奔向未知的约旦。

    我坐在座位上,打包放在面前,我趴在大包上睡觉,惊醒的时候抬头看到这个女孩对我笑,我也回笑,尝试用英语跟她打招呼,她抱歉着表示听不懂,我也笑笑,然后埋头继续睡。中途又醒过来好多次,最后一次醒过来便无心思再睡。女孩递过来瓜子,我高兴的接受她的好意,我们两个便没有言语的坐在一起嗑瓜子,偶尔相视一笑。我开始从侧面细细看她,瘦削单薄的身子,四肢都很纤细,瓜子脸大眼睛,典型的中东肤色,脸颊上有些许雀斑,有淡淡装扮的很久。笑起来显得俏皮可爱整个形象蛮招人喜欢的,至少招我喜欢。所以即便是语言不通,这样静静坐着听着嗑瓜子的声音也很舒服。

    我在包上铺一层纸巾,纸巾上一边放着瓜子,一边放着瓜子壳。每当瓜子快要完时,她就会一边加些新的倒在纸巾上,一边甜甜对我笑。甚至还会帮我把垃圾清理掉。谋这陌生人恩惠,心底阵阵暖意。女孩包里瓜子的品种还真多,有我见过的,也有我没见过的,各种味道,算是对埃及的瓜子长了眼界。

    大厅里有个小女孩哭声很大,无论妈妈怎么哄都哄不住,算是个调皮小孩吧,即便是哭闹的样子,我也觉得可爱,妈妈倒是气疯了,想打她又下不了手,她的声音那么大,引得好多目光看过去,妈妈束手无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一身黑袍,望着小女孩。也有旁人拿着食物过去哄,可是都没有达到让小女孩闭嘴的目的。也许是哭累了的原因,声音倒是越来越小。

    候车室里有祷告室,陆陆续续有人去祷告。漫长的等车过程,我开始起身走两下,地方小,一下就走完了,倒是发现了给手机充电的地方。手机是否满格是安全感的问题,即使我的手机只是差一点满格,我也花了几块钱去从点,蹲在旁边一边玩着手机。这个候车室不大,是否该有的故事情节都掌握了,所以我的目光回到小手机世界。

    上船的时候我发现了同类,是的,背着大包的旅行者,个子高高的,大胡子欧美人。我却不敢上去说话,只是默默站着排队。他一直背着大包并不寄存行李,我正在犹豫要不要跟他一样把大包随身携带,我旁边的女孩示意我该寄存行李,于是我将行李放到了拖车上。一直到船上坐下来,我都没有尝试去跟那个旅行者交谈。

    船上很大,很多座位,船上的餐厅也很大,好多些人在用餐,我从旁边经过,可以闻到香味。然后上楼,有露天的椅子,可以晒晒太阳,看看美景,吹吹海风。这里是红海,海水青蓝,海水两边是被太阳晒得金黄的陆地,带着泥的石头,一边是埃及,另一边是沙特阿拉伯,我要去的地方是两国夹角的第三国,约旦。我跟约旦女孩在露天下摆着各种姿势拍了好多照片,笑着闹着。

    再下楼去我看到了日本人。日本人我是在dahab的旅游小店里看到的,我当时去咨询去以色列的旅行团,由于我的护照过不了海关只得放弃直接去以色列而改道从约旦入。日本人的英语讲得不好,他支支吾吾表达起来比较难,他的护照可以直接去以色列,他在旅行小店里根老板谈。我只得离开,道不同不相为谋。再见到日本人,倍感亲切。我立马上去打招呼了,问他怎么会在这里。看到我他也很开心,我没听清楚他讲的原因,不过谁管呢,至少现在有个伴了。跟他交谈一会儿,我便怂恿他去搭讪前边的大胡子。是的,我觉得队伍越壮大越有安全感,虽然即便是我一个人也照常过来了。

    大胡子是英国人,他要去petra,然后有航班从安曼去印度。日本人也是去petra,然后有航班从安曼去伊士坦布尔。英国人因为看够了沙漠,不想再去rad gum,土耳其则是航班紧张。我坐下来开始犹豫自己到底要不要一个人独自去rad gum, 虽然网上有评论说rad gum 比petra更值得一去,可是想到要自己一个人去就害怕了。我真不该在dehab待那么久,待到我都胆怯一个人上路了。

    跟他们两个一起去petra吗?或者可以先跟他们去petra,然后回头再去rad gam,虽然会走回头路。已经是下午3点,等到达aquba估计天都快黑了,自己走的话需要在这里住下,然后明天自己去rad gum,然后去rad gum待2,3天,然后去petra,然后再是安曼,这是我的计划。可是这都得一个人。如果是跟他们两个一起的话,不会那么孤单,自己只是需要跟着,不需要做决定,会轻松很多。脑袋打着架。

    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有人用中文问我,说话的人是个年轻的约旦人,脸上有点小痘痘,但整体看着还不错。你会讲中文?我住在广州。然后欢快的跟他聊了起来,他叫阿布,是跟家人一起旅行的,他跟我说安曼的西瓜很甜。在中国的约旦人跟在约旦的中国人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朋友,我们一起谈论中国又谈论约旦,还谈到埃及,他说埃及很脏不喜欢,可是约旦很干净。

    阿布跟船上的警察是朋友,所以警察对我也是比较照顾,还给了我一个阿拉伯名字,哈德娜,警察稿子高高的,除了脸上的痘痘有些过多之外,可是算一个帅哥的,他友好的逗着我玩,开玩笑哄我开心。阿布说等我玩好了Petra到了安曼可以联系他,他可以带着我玩。入约旦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认识的人多了,就有了底气,反倒我成了主人,就跟自己家一样,带着约旦女孩满穿乱撞。约旦女孩也喜欢跟着我玩,我们不停的拍照,换座位,活蹦乱跳的。她用的是三星的手机,她给我看她上面的照片,我则给她看中国,看非洲。引得坐我们前面的大叔也拿过相机过来给我们看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国家,一般都会拒绝旅行者入内,所以这些照片相当珍贵,大叔小心的护着,又得意洋洋的神情。他偶尔还会帮我跟约旦女孩翻译几句,我们这个奇怪的组合在船上笑着开心着。最后要跟女孩分开的时候我将头上的发箍送给了她。我记住了她当时甜甜的笑。

    下船的时候警察又领过来一对阿根廷恋人,加上英国人日本人跟我,5人一起,我们都是需要在约旦落地签的。从船上下来,太阳刚好打在船身上,斜阳透过来,十分漂亮。我拿出手机开始拍照,为这个地方做个小小的纪念,虽然这里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为开心之旅吧。

    拿完行李,我们耐心等在海关办公室门口等着盖章。中途我在外币兑换的地方将身上的硬币换成了约旦币,才发现约旦钱很贵,比美元要贵,也就是这个国家会很贵,花钱应该不会低的。除了时间久了些,出关都很顺利,警察给我们之路那里坐车会比较方便。阿根廷恋人本来想着在aquba住一个晚上的,可是英国一说明天上路的话又会浪费一天,便决定坐晚上的车去petra,而我除了随大流去petra,怕也是别无选择。于是我们坐上了大巴车,目送这个暮色下满是灯火的城市渐渐离开我们的视线。

    在陌生的地方我喜欢白天坐车的,可以在车上看沿途风景,可是现在是夜晚,除了零星几点灯火以外,黑漆漆一片,目光再回到车上,车内人都各自休息,没有言语,我便也在座位上闭上了眼睛。车子在夜晚11点多到达了petra,英国人带着我们找到了旅舍,我住了最便宜的四人间,日本人英国人跟我住在了一起。从旅舍的角度便可以看到petra最出名的那张夜景图,一大片灯光在天际中划出长线,却并不是豪华的,平平淡淡,一点也不浮夸。灯光中是高低差不多的建筑沿着坡度延伸。这是一座山城。丢下行李我们便按着旅舍前台的指路找到了餐厅。味道还算精美,可是价格确实贵了些,跟埃及比起来,还是埃及的性价比高,老板还算热情。吃过晚饭,我想买一张约旦的电话卡,他们两个陪我去电话店里咨询,价格还真是贵,英国人问我如果没有必要还是不买的好。我点了点头,一出门,日本人不见了,我们站在门口等了好久才见日本人再走过来,他说差点走丢。虽说一整天没有做什么大动作,就是坐车坐船再坐车,可是还是浑身很累,一躺回床上,便沉沉睡下。

    我早早的起床了,等着他们醒过来,然后一起去petra风景区。我冲了一杯咖啡坐在天台上打量这个小城。跟昨天的夜景相比,呈现出的是不一样的风景,没有了灯火,黑色的天空换成了白色的,带点灰蒙蒙的感觉,早晨这个小城蛮凉快的,建筑参差不齐,却可以清晰的看到清真寺的圆顶。清真寺里传出来穆斯林音乐。我估摸着是被这声音吵醒的,可是我并不讨厌这个音乐,也许是在埃及听习惯了的原因,还倒是喜欢这种音乐,低沉的,悠远的,阿拉伯。

    我们在门外小店买好面包水带在身上,小店里很多东西都是1约旦币,相当于人民币10块钱,所以里边的东西并不便宜,petra是个很贵的小城。

    我们沿着弯曲的山路,根据旁人的指示,下山,由于是下坡的原因,走得比较快。大概15分钟的路程,便到达了petra。Petra 门票很贵,以至于我都忘记了用学生证去打折。事实上好像这是不打折的。

    从大门进去是一条宽敞的马路,中间是正道,旁边还有小道,都是黄沙的,正道到处都是马蹄印。引入眼帘的是黄石,沙尘,不回头就看不到绿色了。马路边上很多匹马跟喂马的约旦小伙子,这时一匹马蹦过来,扬起一片沙尘,骑马的小伙子问有没有人骑马,说里边还很远。英国人一看就是专业的旅行者,虽然一双拖鞋,却也毫无绝不退缩之一,当然是要走着去。日本人随我们。我穿着一双登山徒步鞋,不用说,我肯定是要走进去的。

    黄沙路过后是长长的石板路,石板路还算干净,除了一路上都有马粪以外。然后这马粪味就一直伴随我们一路。每当路上的景观有变化时,我都会让日本人或者英国人轮流给我拍照,后来每次我把手机递给英国时,英国人总会笑着,说中国人真喜欢拍照。日本人则是很温和的配合着,谦逊而且礼貌。

    石板路上经常都会响起马蹄声,声音特别气势洪亮。不见其身,只闻其声,这时候我们也一定得从路中间闪到路边上,而后马车就会经过我们。有时候道路是在山的夹缝中,有时候路旁的山上有雕刻,有塑像,有各种文明古迹。然后最出名的神庙赫赫出现在山的夹缝中,随着我们迫不及待想要走过去,又随着山路的夹缝消失在出现,变大变小。

    Petra

    佩特拉古城(公元前9年—公元40年),是约旦南部的一座历史古城,它是约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也是约旦最负盛名的古迹区之一。

    它距首都安曼约260公里,隐没于死海和阿克巴湾(今天的约旦国境内)之间的山峡中,位于干燥的海拔1000米的高山上。它几乎是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的,并以岩石的色彩而闻名于世。佩特拉因其色彩而常常被称为“玫瑰红城市”。实际上,这里的岩石不只呈红色,还有淡蓝、橘红、黄色、紫色和绿色。

    2007年7月8日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佩特拉在希伯来语里是“岩石”之意,这个名字取代了《圣经》中的“塞拉”一词。据一些神话传说,这里是摩西(古代希伯莱人的领袖)点出水的地方。 它以岩石的色彩而闻名于世。佩特拉因其色彩而常常被称为“玫瑰红城市”。这是源于19世纪的英国诗人J·W·柏根的一首诗里的一句:“一座玫瑰红的城市,其历史有人类历史的一半。”

    佩特拉为公元前4~公元2世纪纳巴泰王国首都,在希腊语里是“岩石”之意,这个名字取代了《旧约圣经》中的“塞拉”(Sela)一词。据一些神话传说,这里是摩西(古代希伯来人的领袖—译注)点出水的地方。

    这个事件发在生古代希伯菜人从埃及出逃后处于一片荒野的40年里。公元前 1 世纪,在国王阿雷特斯三世统治时极其繁荣,疆土曾扩大到大马士革。公元 106年被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军队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曾作为商路要道盛极一时。3世纪起,因红海海上贸易兴起代替了陆上商路,佩特拉开始衰落, 7世纪被阿拉伯军队征服时,已是一座废弃的空城。1812年为瑞士人J.L.伯尔克哈特重新发现。 佩特拉遗迹有一条长约1.5公里的狭窄峡谷通道。建筑物雕凿在悬崖峭壁面内,其房间也隐没在岩石之中。大约公元前312年,纳巴泰人(古代阿拉伯部落)在此定居。峡谷最宽处约 7米,最窄处仅 2米左右,两侧雕凿有洞窟、岩墓等。峡谷尽头豁然开朗,耸立着一座高约40米、宽约30米的依山雕凿的哈兹纳赫殿堂(意为金库)造型雄伟,有6根罗马式门柱,分上、下两层,直至洞顶。横梁和门檐雕有精细图案。穿过哈兹纳赫殿堂前面的小谷,有古罗马剧场遗迹。剧场后面有一片开阔地,城市依四周山坡建筑而成,有寺院、宫殿、浴室和住宅等。还有从岩石中开凿出来的水渠。在东北部的山岩上开凿有石窟,其中有一座气势雄伟的三层巨窟,正面为罗马宫殿建筑风格,是历代国王的陵墓。现设有佩特拉石窟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该处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特拉城地处从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的贸易之路上,所以它成了那些横越干旱乡村地区疲乏的旅行者们喜欢的歇脚地。

    公元106年古罗马人接管佩特拉以后,该城市仍然十分繁华。但后来因贸易路线改变了,佩特拉的重要性因此大为削弱。最终它被遗弃了,直到1812年后才被人发现。

    佩特拉遗址的岩石带有珊瑚翡翠般的微红色调,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远观垒垒石窟构成的楼群,好似

    天上琼楼仙阁,尤其在朝阳和晚霞的照射下,整座城市就会变成玫瑰色,所以佩特拉又称“玫瑰红古城”。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伯根在诗里赞美它:“令我震惊的唯有东方大地,玫瑰红墙见证了整个历史。”这座方圆20平方千米的古城,寺院、宫殿和住宅等建筑物都在岩石上开凿出来,蔚为壮观。

    卡兹尼

    古城核心卡兹尼是一座依山凿出的大广场,广场正面是一座高40多米,宽30多米,依山雕凿的殿堂——卡兹尼,意为“金库”。整个殿门分为两层,下层有两根罗马式的石柱,高10米左右,门檐和横梁都有精细的图案。殿门上的3个石龛中,分别雕有天使、圣母和带有翅膀的战士的石像。宫殿中有正殿和侧殿,石壁上还有壁画,石壁上的原始壁画色彩虽已暗淡,但粗犷线条勾画出的画面仍然清晰可辨。传说里面曾收藏着历代佩特拉国王的财富,也有人说它是一座陵墓。卡兹尼造型宏伟。

    女儿宫

    遗址山脚下有一座具有拜占庭风格的古庙建筑——本特宫,也称“女儿宫”。传说当年城市缺乏水源,国王下令如有人能引水入城,愿以公主相许。后有一建筑师从谷外的穆萨村,劈山筑渠,引水入城,国王便将公主下嫁给他,此宫遂改称“女儿宫”。现如今峡谷进口处石壁左边的水槽,即为当年的引水处。

    剧场

    古城内部的剧场也是雕凿出来的,可容纳6000人。看台成扇形,沿山而上排成阶梯。而剧场的中央是有石柱支撑。佩特拉又叫“玫瑰之城”,距离安曼约260公里,走修建在沙漠中的高速公路要3个多小时。到达佩特拉新城时已经很晚了,绿色和黄色的灯光繁繁点点的,像一个童话世界般安静祥和。佩特拉几乎所有的住宅都是玫瑰色的,而且依山而建,漂亮别致。佩特拉古城是由阿拉伯游牧民族纳巴泰人在岩石上敲凿出来的城市,一直是东西商路的重要中心,随着南北商路的开通,货物可以直接从南边的红海出入,佩特拉才逐步失去了原有的重要地位,最后渐渐被人遗忘,变成一座死城。1812年,瑞士一位探险家重新发现了这里,在销声匿迹了几百年后,佩特拉终于重见天日。古城建立在一条狭长的峡谷中,进入峡谷,首先看到的是在岩壁上的空洞,这些是凿岩而成的墓碑群。这些墓碑群根据所有者身份的不同而规格不一,雕刻的图案也各不相同。

    佩特拉曾经是古罗马帝国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现在还能看到很多在古罗马文化中常有的建筑,比如阶梯剧场、广场、公共浴室等等。沿着峡谷前行就能走到锡克(一条所有游客到佩特拉“宝库”的必经之路),这是一条深陷在岩石中、狭窄、隐蔽的裂缝。前进中,游客会突然看到阳光照射下的宝库正面,这会让你感到无比震撼和惊奇。“宝库”是个令人难忘的建筑物,正面宽27米,高40米,纳巴泰式设计风格,是佩特拉最著名的纪念碑。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岁月侵蚀,但宝库仍然保存完好,在阳光下,不管从任何角度去看,都能给你一种神奇的感受。佩特拉峡谷中全是砂岩,以红褐色和粉色为主,还有其他颜色的。看见有个摊子在卖这著名的天然彩沙,并用它在一个小瓶子里面作画。

    佩特拉是一个值得介绍的地方。第一,它易守难攻,唯一的入口是狭窄的山峡,敌方无法调集大军攻城,可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第二,资源丰富,环抱城市的高地平原上森林繁茂,木材丰富,牧草肥沃,利于游牧;第三,水源充足,一股终年不断的喷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在罗马人统治下,佩特拉曾一度繁荣昌盛,罗马工程师们铺筑商道,改进灌溉设施。可是佩特拉的贸易该城的经济支柱却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货物依靠海上运输,地中海岸的一座名叫亚力山大的城市抢走了它的一部分生意;陆地运输也开始变化,罗马人在它北部兴建了一条大路,连通了途利亚的大马士革与美索不达米亚(今天的伊拉克),掠走了更多的运输贸易。到了公元3世纪,佩特拉的经济实力和财富大大减弱。公元4世纪,佩特拉沦为拜占庭(或称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在这期间,它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或称东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东山再起,迅速波及西亚和北非地带。伊斯兰帝国日趋强大,最终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佩特拉区又成了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

    通往佩特拉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叫西克的山峡,深约200英尺。这条天然通道蜿蜓深入,直达山腰的岩石要塞。这就是加保·哈朗(圣经中称为荷尔的)要塞。西克山峡漆黑一片,回声荡荡,可是一转过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山峡,则是另一番景观,世上最令人惊叹的建筑就呈现在眼前:高130英尺,宽100英尺,高耸的柱子,装点着比真人还大的塑像,整座建筑完全由坚固的岩石雕凿成形。这座建筑名叫卡兹尼,它最引人注

    目的特征是其色彩,由于整座建筑雕凿在沙石壁里,阳光照耀下粉色、红色、桔色以及深红色层次生动分明,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沙石壁闪闪烁烁,无比神奇。

    过了卡兹尼,西克峡霍然开阔,伸向约1英里宽的大峡谷。这峡谷中有一座隐没于此的城市:悬崖绝壁环抱,形成天然城墙;壁上两处断口,形成这狭窄山谷中进出谷区的天然通道。四周山壁上雕凿有更多的建筑物。有些简陋,还不及方形小室大,几乎仅能算洞穴;另一些大而精致——台梯,塑像,堂皇的人口,多层柱式前廊,所有这一切都雕筑在红色和粉色的岩壁里。这些建筑群是已消失的纳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庙。

    历史将永远铭记重新发现佩特拉的功臣──贝克哈特,而重新发现佩特拉本身就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19世纪初,处于穆斯林世界的佩特拉与西方世界完全隔绝,由于战乱,除了阿拉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外,几乎没有外人涉足此地,任何西方人对它的接近都将引来极大的危险。1806年,一名德国学者曾试图“好奇地溜进”佩特拉而惨遭杀害。

    1812年,一位年轻的瑞士探险家名叫约翰·贝克哈特,热衷于对阿拉伯文明的研究,他身为“非洲内陆地区

    研究促进协会”成员,奉命前往非洲研究尼日尔河的源头。他精心准备着自己的旅行计划,由于要穿越西亚的阿拉伯世界,因此他必须学会如何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讲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他在叙利亚和约旦完善他的伊斯兰教的知识。本职工作的便利给他的研究带来了重大机会,在从大马士革去开罗的途中,他听说一个被瓦迪穆萨群山保护的城市竟遭至难以置信的毁灭性破坏(瓦迪穆萨至今仍标在佩特拉的地图上,从游客中心搭的士出发未超出一个第纳尔起步价的车程)。他知道当地的贝都因人从未见过欧洲人,他们对任何陌生人都抱着猜疑和敌意,为了不招致他们的惊觉与怀疑,贝克哈特精心制订了周密的调查计划。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因此试图达成一个目标,来表示对亚伦(圣经中人物)的敬意,我要寻找谷地尽头的亚伦墓。”谷地应就是传说中被群山包围的佩特拉。

    他装扮成阿拉伯人,蓄了长须,改名为埃布拉罕·依布·阿布道拉。由于他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和丰富的伊斯兰教知识,沿途被误认为伊斯兰教的学者而未引起怀疑。他雇了一个当地的向导领他去亚伦墓,一切依计划进行:走过狭长、险峻的西克峡谷,惊人的一幕出现在他眼前,他不露声色,只是匆匆巡看了法老宝库和厄恩墓,马上断定他脚下的城市就是传闻中的佩特拉,他在日记中写道:“瓦迪穆萨的毁灭,可能就是指古城佩特拉。”惊人的发现纵然令他激动万分,但他未敢久留,只呆了一天就离开了佩特拉。他是第一

    个证实传说中的佩特拉尚还存在的西方人。这一天是1812年8月22日。

    追溯历史,佩特拉的建造者纳巴泰人在现代人的眼中,始终是一个充满了迷惑的民族。他们好像在一夜之间控制了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间的重要商路,一夜之间建立起了佩特拉。鼎盛时期,纳巴泰王国的疆域从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却始终将都城定在群山环绕、易守难攻的佩特拉。

    然后,似乎一夜之间他们又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在这一点上,纳巴泰文明很像印加文明,来也突然去也突然。据说印加文明的消失,主要是因为西班牙探险家带去的疾病。而纳巴泰人败于罗马人后,一下子无影无踪,连一点线索都未留下,只有一整座石城让现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抓耳挠腮。

    评价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是纳巴泰人沙漠商队建立的城市,是阿拉伯、埃及、叙利亚腓尼基之间的交通要塞。佩特拉一半突出,一半镶嵌在环形山的岩石里,到处是小路和峡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古希腊建筑与古代东方传统在这里交汇相融。

     我们到达景区的中心,我一个人走在最前面,然后发现了一条蛇,它跟沙土的颜色一样,一曲一拐的扭动,我大叫起来,跑开,等英国人跟日本人走过来,除了蛇的脚印什么都没有发现。

    英国人问我接下来要去哪里,我所随便呀,你们做决定就好。英国人说我们大家没有必要一起走啊,大家可以分开去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蛇我的惊吓并没有退却,可是我不得不自己一个人上路了。我第一次打开这个门票看我该往哪个方向走。日本人说就在这附近转转,英国人去向右边的山,我往左边走去。

    有约旦土导游牵着马跟过来,要我骑马,我情绪低落,不想搭理他,虽然我不骑马不消费,他还是好心的给我指路,我走到拐弯处又折回来,说前面好像没路。然后他领着我走过去,半路上他把马栓了起来,独自领着我走,他说前面有个小湖,可以游泳,很漂亮,我便跟着他走。中途路过修建的埃及工人,路过一台发电机由小声到大声再到小声,每每车到山前必有路,明明就没路了,感觉都是山,是死胡同,却在某个转角处生出希望来。甚至我们经过一处植物茂密处,树两边的枝上开除花来。经过这段小道时,我突然有种错觉,像是在婚礼上的那段路。我紧紧的跟着约旦人的脚步。有个小地方冒出水来,在这荒漠中见到水如同奇迹,我学着约旦人的样子饮用了这清甜的泉水,冰凉,生命之泉。然后一个小小的湖泊出现在眼前,湖面的颜色较深,湖水应该很深,约旦人说等到下去的时候有人会过来游泳的,别看这个湖小,可是湖很深,水很凉,这么热天,下到水里可舒服了。以前有游客搭着帐篷在这里住上3-5天的都有。

    我也想搭着帐篷在这里住上3-5天,甚至一个月。

    我们沿着原路返回,然后我上了另外一条道,虽然我并不知道这条道上有什么,约旦人不再跟着我,我跟他微笑告别,他则奔向下一个目标客人。

    新的道路上一开始人很少,后来人多起来,估计是因为爬山的缘故,很多人开始疲倦下来,速度慢下来。也有一些马加入了队伍,马背上是各式各样的人们,高高在上的,也会对路上的我们微笑。我一边擦着汗,一边回笑,我并不知道山顶上有什么,可是我跟着人群,辛苦,却不退却。

    山顶上是另一座佩拉特古城,比山脚下的要大,视野更宽阔。突然就高兴起来,物有所值,爬山的幸苦不是百搭的。先是站在石头的阴影下望着这古城,遥远的年代这里发生过什么故事呢。好多人在古城内外拍照。我站到太阳低下去,犹豫要不要找人帮我拍照,这些景色尽收眼底就好,何须张扬呢,可是我的记忆对不住我的脚步,不如现在我想不起来我到底有没有招人帮我拍照,一张有我的照片也找不到,我丢了手机,丢了所有的照片,有些什么照片,我根本记不起。

    古城迎面还有另一高山,也不算高,只是那上面有更好的视野,我觉得要登上去。然后我等上去,坐在山顶的帐篷下不知道多久,也许一个小时左右吧,我插着耳机,感受着风的抚摸,不跟周围的人讲话,偶尔遇到对视,也是微微一笑,便立刻转移掉目光。

    一览纵山小,四川都是戈壁,土黄色,看不到植物,天阳光很强,不得不眯缝着眼睛,我会用眼睛四川张望,然后戴上墨镜四处张望,然后再取下墨镜。这么大片隔壁,10天半个月都不一定走得完吧。佩拉特跟周围的群山比起来,显得好渺小,可是还是可以很容易辨认出来,这是人类文明的精工细作。

    我做在这个山头感觉特别孤独,虽然身边有人,可以随意搭讪。可是我的耳机是一种拒绝的信号。我守着一个角落,不知道做了多久以后,开始下山。

    下到山下,我又参观了几个景点,爬山,下山,或是躺在地上,躺在木板上几乎要睡着或是已经睡着。有山洞,有教堂,踩着大路,或是踩着小路。有些地方可以遇到很多人,有些地方一个人都没有。佩拉特景区很大,估计要一个星期才可以走完,要是带着帐篷来可能还真会踩遍了这块土地再撤。

    我坐在岩石下,随着太阳西下的角度不断的变换座位,躲避着太阳,太阳的照射会让我迅速脱水,这里水的补给是很贵的,我得尽量节省体力消耗。傍晚的佩拉特是最漂亮的,我在等太阳下山。我靠在石头上却倍感难受。饥渴交迫,几经挣扎,我不得不决定要撤回旅店咯,虽然心有不甘,也许另外两位会等到太阳下山吧。

    一路上都很多马蹄声,地上有新鲜的马粪,估计这些马儿都不停蹄吧。

    在景区外的小店门口,看到约旦人在吃午饭,我仔细的瞧了瞧,跟在埃及帝王谷门口看到的食物是一样的。视线从食物移到约旦人脸上时,才发现人家早已经在盯着我了。他们笑着邀请我一起吃,我不客气起来,不过貌似我也从来没客气过。味道跟埃及的差不多,我喜欢阿拉伯食物。

    心满意足,到过谢,我继续往回走。回去的路是一长段上坡路,想着还有这么长一段路程。我记得我有挣扎我是走回去呢还是打个车呢,可是我不记得最终的决定。总之回到旅店的时候已经筋疲力尽。英国人已经率先回去了,睡着了。我稍加洗刷也睡过去。

    沙漠,戈壁,不是那么好闯的呢,体力呀,还需要多锻炼身体,才对得起徒步。

    睡醒后,来到天台,刚好赶上晚霞。很漂亮。原因望去,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在佩拉特上头,山头上却又雾霾,看不清山头的颜色。我开始后悔这么早回来,应该在佩拉特里感受晚霞的,而如今没有了机会。从山头往过来,是高低不等的建筑。在建筑缝隙里可以看到车辆在路间行驶。建筑群里颜色并不杂乱,清真寺很容易显现出来,里面阿拉的声音响起。自己独自出门在街头走走,找些东西吃,沿着街头,想找一家好吃的,然后看到有个餐厅看着很不错的样子,我站在窗口看不说话,然后服务员递过来一个鸡肉饼一样的东西给我尝,我尝了下,恩就买了。其实他不给我尝,我也会买,只是他给一点让我尝带给我快乐。一种被陌生人在乎,别陌生人亲近的快乐。我一边吃着东西一般继续沿着街头走,只是街上人很少,天色已经很晚,风吹过来凉飕飕的,我赶紧回去了旅舍。

    日本人虽然英语并不怎么好,可是却是最活泼的一个。他交了新朋友,日本人,约好跟他们一起明天去安曼,他还帮我跟英国人定了位置。他还是学生,24岁,英国人25,我26.

    早上我一早就洗刷好,收拾好东西,退了房,在大厅等他们。我们除了门,英国人说他要自己去坐车,车站很近,就在旁边不远处。英国人站在右边,日本人站在左边,我站在中间,突然不知道该往那边走,他们两个都在等我做决定。这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标准,我决定冒险,我选择了跟英国人同行。

    我们一边走一边问路,很快就到了车站,车子很快就出发了。估计日本人他们得赶下一辆车了。英国人说车站这么近,真不明白日本人为什么要跟他朋友一起,明明很容易就可以自己找到的。英国人是独居动物,日本人是群居动物,这就是区别。而我,群居的时候就跟着大众,独居时则自己做决定。我跟英国人都不是爱说话的人,大多数时候我都是盯着窗外,虽然窗外的风景大致一样。我一直在找习惯,我一直记得abu说的那句西瓜好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旅行故事-约旦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ah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