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轼生于眉州 东坡生于黄州

苏轼生于眉州 东坡生于黄州

作者: 为什么要用昵称呢 | 来源:发表于2020-03-02 09:21 被阅读0次



    今年的情人节正是疫情最紧张的日子。虽然一向对西方的节日无感,但也做不到完全无视。情人节这天对应阴历是正月二十一日。期间,正在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突发奇想,查一下,正月二十一日大文豪在干什么。

    还真有一首诗写的就是正月二十一日。

    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

    屋上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

    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

    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巾。

    曲栏幽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

    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同城的太守陈襄也是名士,宋史对他亦有专门的记载。陈襄字述古。

    这首诗画面感很强。屋顶的鸟叫了,门前的水池解冻了,病后初愈,照照镜子,头上竟然新添了白发,心情自是不悦。恰好,述古邀请他去城外游玩,赶忙正正衣冠,一起出行。陈太守真是了解他。在城中的时候,那些曲栏幽榭还透着寒意,但一到郊外,春意盎然扑面而来。

    在疫情中宅在家,苏轼这首病后寻春诗很容易引起共情。不免心生期待,疫情解除后,想必已是春深。

    此时的苏轼还没有卷入政治漩涡中。苏轼也不是东坡。东坡居士的名字得于黄州,应是今天的黄冈市,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苏轼生于眉州。东坡生于黄州。

    因乌台诗案身陷囹圄,幸得保全。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团练副使这个职位唐代始设,初为准从六品,到宋哲宗时代已经降为从八品。而且是个闲职。有宋一代,团练副使几乎就是专门给贬官设置的。苏轼获得团练副使的小官位,条件是“限”住该区,不能随便离开,也无权签署公文,无异于隔离。

    初到黄州,苏轼一家居无定所。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得到军营的一块贫瘠山坡地,苏轼在此建了自己的雪堂。也因此拥有了东坡的号。才子苏轼在这里成就了中国传统知识阶层的精神依托,成为千年不朽。

    文有前后赤壁赋、书有黄州寒食帖、食有东坡肉。东坡不是神、不是仙,而是活生生、有滋有味的一个人,他那些本应悲惨的经历被他过成了诗意人生,千年以来一直蕴藉着中国文人的心怀。

    黄州虽然不是东坡一生最低的低谷,但从黄州离开的时候,他却迎来了仕途的高峰。登上高峰之后,他才迎来了日后真正的悬崖,直至被放逐海外(海南)。

    不能用“性格即命运”的宿命论来解释苏轼的一生。苏东坡虽被称居士,又与僧人多交游,但他骨子里道家的成分多一些,倒不是说他信奉道教,不如说,他其实是无求的,自然是最好的解脱。

    一生的风流倜傥,满身的烟火气息。苏轼是矛盾的。

    人间烟火味不仅体现在他贬到哪里就吃到哪里,还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美食、中药,林语堂的书里说他对炼丹异常痴迷,接近专业。

    还体现在他与传染病的交集。

    苏轼两次在杭州任职。第二次去的时候已经升任太守。苏轼发现,杭州人口五十万,连一家公立医院都没有。杭州位于钱塘江口,海陆游客荟集,很容易传染瘟疫。他从公款中拨出两千缗,自己捐出五十两黄金,建了一座安乐坊。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苏轼在密州任职的时候,曾叫人用大字抄写药方公之于众,造福百姓。其中有一个药方他深信有效。这个方子叫“圣散子方”,由二十味药构成。

    据记载,在多个放逐地,苏轼都曾尝过药草。

    在惠州的时候,一直陪着他南迁的朝云姑娘死于瘟疫。而苏东坡被允许离开海南北归的路上,随行的仆人中有六人死于瘟疫。几经颠簸,到达常州的时候,苏轼自己也染上传染病,一病不起。最终仙逝在常州。

    生老病死,世事无常。

    苏轼最著名的中秋词当属《水调歌头》。然余最爱《西江月》: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是元丰三年(1080)做的,苏轼在黄州的第一个中秋。

    东坡居士的诗文把豁达灵性留给了世人,他自己呢?一年以前,苏轼调任湖州的时候凭吊欧阳修的平山堂,也曾做过填过一阙《西江月》: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休言万事转头空。

    未转头时,世事还是一样,一场大梦。

    庚子之疫,未尝不做如是观。


    《苏东坡传》(林语堂著 宋碧云译)

    武汉出版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生于眉州 东坡生于黄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au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