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宋太祖赵匡胤一席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结束了五六十年间皇帝轮流当的局面。
从此,皇帝只赵家一家来当,这一当就是三百年。
为什么?
其实宋太祖走的也是五代时期权大欺主、谋朝篡位的老路,为啥他的屁股就坐稳了呢?
还一步步把边上的几个小国都给收了,勉强算是统一了天下,让老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
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祷告感动了上天,圣人真的出世了?
难说。
不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该就是宋太祖的个人素质比较好,说白了吧,就是有文化。
五代乱世,那些个突然冒出来的皇帝,基本都是武将出身,很多都没读过书。
只相信拳头,根本不搞什么礼仪廉耻,即便当了皇帝,也不知道怎么当。
齐家、治国,一塌糊涂。
比如后梁太祖朱温,灭了李唐三百年基业,却被儿子给杀了。
后唐庄宗一开始很了不得,英武非凡,当上皇帝只三年,却死在了戏子手里。
后唐明宗,五代时期难得的好皇帝,也是目不识丁,四方奏事都需要贴身秘书念给他听,附带讲解;大臣偶尔掉一下书袋子,明宗就懵圈了。
后晋高祖石敬瑭,为了当皇帝,脸皮不要了,认契丹主做爸爸,最后又被这个爸爸给灭了。
后汉刘知远只当了一年皇帝就死了,他的儿子也只当了三年多的隐帝就完蛋了。
后周世宗柴荣倒是一个英雄,精明果敢,可惜死得太早,皇位丢给了年龄还很小的儿子。
直接给宋太祖铺了路。
二
宋太祖也是武将出身,但是他和前头那些武将皇帝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爱读书,懂得读书的好处,而且他有一个好妈妈。
陈桥兵变后,他妈妈听说儿子当了皇帝,说:“我儿子向来有大志向,果然如此!”
宋太祖尊他妈妈为太后,在大殿行礼时,群臣欢呼,太后却并不高兴。
太后身边的人问:“母以子贵。儿子如今当了天子,您这当母亲的为啥不高兴?”
太后说:“我听说皇帝不好当啊。是个高危职业。身在亿万百姓之上,如果国家治理的好,那么这个皇帝的位子的确是尊贵的。如果国家治理的不好,就是危机重重,到时候恐怕就是想活着做一个老百姓都不可能了。这就是我担心的啊。”
居安思危,思虑长远。
有这么一个妈妈,儿子又怎么会差呢?
况且,宋太祖还是一个极孝顺的儿子。
杜太后只当了一年的太后就病死了。
她生病的时候,宋太祖亲自侍奉母亲吃药不离左右。
太后弥留之际,召宋太祖的心腹赵普进来嘱咐后事,并问宋太祖:“你知道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天下的吗?”
宋太祖说:“都是靠祖宗保佑和妈妈您的教诲啊。”
太后说:“不是的。正是因为后周柴氏是个小孩子当皇帝啊。如果后周有年纪老成的人当皇帝,怎么还会轮到你呢?所以啊,你百年之后,应当传位给你的弟弟光义,光义再传给你的三弟光美,光美再传给你的儿子德昭。天下这么大,能够立下老成的君主,是社稷之福啊。”
宋太祖哭着说:“儿子不敢不听您的话。”
太后看向赵普说:“你把我的话也记下来,不要违背了。”
赵普就把太后的话记下来,并在最后一行签了字:“臣普记”。
然后藏到盒子里,命令谨慎的宫人保管好。
儒家以孝悌治天下,在孝悌方面,宋太祖完全做到了,比先前的汉唐等朝好上不少。
比起前头父子相残、兄弟相争的鸡飞狗跳的五代,又不知道高出多少。
这就是有文化的好处。
三
宋朝开国后,宋太祖多次要求武将们去读书,去懂得治理国家的道理。
由此开启了朝廷的读书之风。
他的心腹赵普,会办事儿,但是个半文盲,当上宰相后,也在他的谆谆教导下认真读起了书。
每次下班一回家,赵普就钻进书房里。
第二天上朝,处理起政事来如行云流水。
他读的是什么宝贝秘笈?
直到他去世,家里人打开箱子,才发现他读的是《论语》!
嘻嘻,没错,赵普就是那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宰相。
《论语》威力不小。
太祖对弟弟光义十分友爱,之后果然按妈妈的吩咐把皇位传给了光义。
就是宋太宗。
“烛影斧声”,据说宋太祖临终前曾屏退所有单独召见宋太宗,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大约是传位的问题。有人说宋太祖是被太宗逼死的。
不过,这不是我们现在讲的重点。
重点是这个宋太宗,也和哥哥宋太祖一样是武将出身,但是比哥哥更爱读书。
每次打仗,都是驮着书去的。
当了皇帝后,仍然勤奋学习,孜孜不倦,一直从巳时读到申时,四个时辰!
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的9点多一直读到下午的3点多,8个小时。
这劲头,一般人还真赶不上。
更何况,他已经是皇帝,不需要考功名。
他命史馆修《太平御览》一千卷,自己每天要读三卷。
他的宰相怕他读书读的累出病来,劝他悠着点,太宗说:“开卷有益,不辛苦。我打算一年内把这部书读完。”
有空的时候还向他的翰林侍读、侍书询问书的经义和笔法。
他对翰林学士钱若水说:“翰林学士这个职位,亲切贵重,不是其他官职可以比的,我也很想做这个翰林学士呢。”
他专门建了一个秘阁(图书馆)用来放书,弄个人来管。
他说:“当皇帝应当淡然无欲,不要把自己的嗜好暴露出来,这样奸佞小人就没办法靠近。我没什么爱好,就喜欢读书,看看古往今来的成败,多借鉴多学习罢了。”
四
读书,让人有学识,有文化,不过,这个读书,可不是那种读书。
后唐明宗的儿子秦荣喜欢作诗,经常聚集一些浮华子弟,互相吟诗唱和,附庸风雅。
明宗便对他的儿子说:“我虽然没读过书,但是我喜欢听那些儒生讲五经的道理,开启人的智慧和思想。以前我看庄宗也喜欢作诗,但其实我们都是将门弟子,作诗向来不是特长,会被人背后笑话,你可别学样啊!”
宋太宗说过一句话:“吾不待五十,已知四十九年之非。”
意思是今年看去年,又有过,要改,要进步。
这就是把读书和个人的实践修养结合起来,不断的提升自己。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为了明理。
明理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明理的目的是为了把人做得更好,把事做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