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大量的资讯涌入我们的生活,真真假假,扑朔迷离。
很多时候,自己撸着手机真心实意为某件事揪心难过,结果数小时后,事件就发生了惊天逆转,后知后觉的自己,又被妥妥韭菜了一把,比如马金渝家暴事件。
对一个有良知的读者,被笔者的文字唤起了深度复杂的情绪体验,当发现自己被愚弄的时候,这种感觉比吃了苍蝇还恶心。
那么,如何让自己学着做一个相对冷静,不轻易被套路的冷静人儿?
可以从先贤智慧里取取经。
公元前300年以前,亚里士多德,这位世界上第一位有著作传世的社会心理学家,写道:
“与其他人相比,我们会更容易完全相信一个正直的人,一般而言,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问题,这一点都是正确的。而当人们对问题的认识不能做到确定无疑或者存在不同意见时,这一点便是绝对正确的。”
在历经2300年以后,亚里士多德的观察结论才得到了严格的实验结论,这一实验是由卡尔霍夫兰德和沃尔特魏斯完成的。
实验表明,一位少年法庭的法官可以左右人们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意见,一位著名诗人和批评家可以左右人们对一首诗的评价。
即,人们更容易相信那些值得信任又对所谈论问题比较熟悉的人的意见。
想到了什么?
去年疫情期间抢购一空的双黄连,还有N年前在某位砖家的侃侃而谈下身价暴涨的绿豆,还有高知女性马女士,挖坑从未停止。
那有办法可以避雷吗?
不妨试试这个思路:
如果一个人在说服我们的时候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甚至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那他说的事情,是可以认真思考并值得用“相信”二字去尝试的。
至于像马女士这样,经历“九死一生”后,还能从容又优雅地说:不后悔,仍然相信。
我只能说,信你个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