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哲思
享受孤独,从而享受人生

享受孤独,从而享受人生

作者: 蜗牛爬行者 | 来源:发表于2016-09-11 05:28 被阅读0次

    文|蜗牛爬行者

    写在前面:想到“孤独”一词,大多数人的第一感觉是惧怕和抗拒,我们不愿意孤独,觉得自己犹如被世界所抛弃一样。而实际上,孤独并非是一种消极的生活状态,相反,只有在孤独的状态时我们才能真正懂得如何自处。懂得享受孤独的人才懂得享受远离喧嚣世界之外的生活本身, 享受孤独,从而享受人生。


    Pictcure from Picjumbo

    正文

    我们总是习惯把孤独与空虚寂寞联系在一起,而事实上这两者不是一回事。当我们感到空虚寂寞的时候,是源于我们的精神世界的贫乏,更多的表现为心情压抑,失恋,生活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寄托。而孤独本身,是没有好坏差异的,当我们的精神世界丰富时,孤独可以是一种境界,一种自然与本我相融合的状态,孤独的人思想是自由的,是奔放的,他不用沉浸于每天思考如何把自己完美得展现给外面的世界,他所做的,就是平静而又深刻的思考与自省

    从前的我十分惧怕孤独,总认为当我孤独的时候就是被群体所抛弃了。心理学上说,人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群居性的生活方式,群居性的动物总是倾向于集体行动,在情感上和行动上对群体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因此一旦离开群体,一个人的时候便会感觉到孤单和落寞。当我们到达一个新环境时,我们总会迫切的想融入这个新环境,其中的一项融入就是加入一个集体,交几个朋友,从而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朋友圈,来获得心灵上的归属感。

    出国的头两年,我害怕孤单

    四年前我刚来荷兰的时候,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那时候真的是十八年人生第一次感觉到如此孤单,是一种无依无靠的感觉。我那时候的专业总共30个人,除了大部分荷兰人和德国人,剩下的就是我们3个中国人,名为国际酒店管理,实际上压根不国际化。出国前想着的都是,到了国外不和中国人抱团,多去交外国朋友,融入他们的生活。真正到那种时候,发现履行起来并不容易。开学后的第一节课,30个人就已经分成了3个团体,荷兰人全部坐一堆,德国人坐在另一堆,剩下的就是我们3个中国人坐在最后一排。最后只能是,他们抱他们的团,我也就抱我的团了。

    在海外生活的中国人似乎对群体的渴望会更加强烈,那时候就怕一个人,就连一个人在荷兰空荡荡的街上走路总会油然而生一种孤单感。这也是为什么,在海外留学的人总是三五成群,要不就是找个男友女友同居在一起,让自己不至于那么的孤单。

    我最孤单的时候开始于大一下学期,那个时候其他两个中国同学一个退学一个转学,剩下的中国人就我一个了。当时所在的城市是荷兰的一个小城市,而那个城市里就我们一个专业,学校的本部在另外一个城市,后来的一年里我几乎在那个城市里看不到除我以外的中国人,除了中国小餐馆的夫妇和理发馆的叔叔。

    那时候,我害怕孤单,却又不得不面对孤单,所以心情总是处于压抑的状态,偶尔参加一两个专业组织的聚会,而通常是德国同学和荷兰同学各自说着他们的语言谈笑风生,我在旁边玩着我的手机,在那两年里,手机是我避免尴尬的最好工具。

    当我们在害怕孤单的时候,孤单带给我们的只会是负面影响,包括寂寞感,抑郁情绪等等。其实孤单本身只是一种一个人的状态,至于它带来的积极性或消极性影响仅仅取决于我们如何去看待孤单。

    改变对孤独的看法:热爱独处我们才热爱自我

    后来的一年我转学到了另一个城市,周围的中国人开始多了起来,有了一两个朋友,感觉孤单的时候慢慢的少了,但是我还是不喜欢一个人,我能感受到自己内心希望有一个伴的渴望。我仍然惧怕孤单,因为它让我沮丧。

    心态真正有所改变是在这半年,我逐渐认识到一个人的时候是我活得最自我最洒脱的时候。我可以不去考虑周围人的感受和情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最重要的是,通常一个人的时候才是最能静下来思考的时候。

    我之前看过周国平写的一篇文章“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对于其中的一些观点很赞同。经常生活在社交中的人必须要学会包容和忍让,希望自己在群体中的表现不会让他人觉得难受和尴尬,因此,场面越大的社交往往越枯燥和乏味。因为我们更多的是要取悦和考虑他人,而需要把自己放在第二位。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我们才能最大程度的取悦自己,满足自身的需求,文章里有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不热爱独处,那他就是不热爱自己,因为只有独处的时候,一个人才是自由的,不受拘束的。” 体会到这句话我用了很久,当我真正察觉到自己不去惧怕独处的时候,我开始庆幸现在的生活能给予我这么多能够独处的时间。

    孤独可能是无声无息的,但在精神层面,孤独的人是饱满的。活到22岁,我才意识到独处这项能力的重要性,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倾听自己的声音。长期频繁得活跃在社交中的人,很少有时间能静下来思考,在工作中我们为别人服务,在社交中我们被与己不同的人夺走自我,那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做回自我呢,只有在独处的时候。

    如果说我们在外在世界的社交是在吸收,那么独处就是在消化,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时间来去与自己交流。思考就是与自己交流的最好方式,“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思考的一种方式。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人生很短,我们最需要讨好和取悦的不是任何人,是我们自己。如果说社交恐惧症是一种缺乏社交的心理障碍,那么缺乏独处也是一种心理障碍。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害怕独处是来源于精神世界的贫乏。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人,他们根本不能自己待着,一旦脱离群体,他们就开始惶恐不安,然后去找各种各样的消遣来排解自己的不安,表面上看着,他们似乎拥有活跃的社交型人格,而实际上,频繁的社交和消遣下是他们空虚的内心世界。正因为害怕面对自己,他们在逃避独处,连他们自己都忍受不了自己内心世界的贫乏。

    一个能享受独处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或者说,自我满足感强的人。他们自身已经足够有趣,以至于他们不需要靠社交和消遣来寻找有趣的东西。对于享受独处的人来说,孤独非但不可怕反而很珍贵,只有在孤独的时候一个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创造力,才能拥有最平静的内心。在历史的长河中,哪一个杰出的伟人不是在孤独中成就一番事业,他们在时代的缩影中留下的就是一个个孤独的背影,这种孤独是丰富的。

    几年前我看过一张国际摄影展的获奖作品,照片上是一个在夜里只身行走在沙漠里的人,起初看到这张照片时,我的第一感觉是他真可怜。此刻突然想到这张照片,不禁感叹道,他一定是一个灵魂丰满的人,我相信他并不觉得沮丧,他有他圆满的内心世界,有清风,有明月,有广阔的沙漠为伴,他的孤独是一种圆融的状态,是一种自然世界与内心世界的和谐与统一。在当今这个浮躁喧嚣的社会中,能做到这样的人恐怕是极少数了。

    孤独:独一无二的王者

    我发现对“孤独”网络上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解释,“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孤独二字加在一起就是独一无二的王者。顿时喜欢上这一种解释,的确,孤独的人何须怜悯,只有能享受孤独的人才拥有最强大的内心。

    时代潮流中的逆行者,喧嚣闹市中的独行者,他们都是孤独的,但这种孤独都是深刻而丰富的,他们不选择随波逐流,而选择了另外一条孤独的道路,是他们在深刻思考后得出的结果,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求自我世界的圆满。我佩服那些选择归隐的人,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人越来越少。

    我曾经想过,为什么我们那么害怕孤独,总是想与人相处。思考后得出的想法是,因为我们缺乏自我内在,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完满,希望从别人身上得到自己缺乏的东西,无论是择友还是择伴侣似乎都是如此,就像脾气不好的人希望找一个脾气好的人,没文化的人希望找一个有文化的人。因为我们无法忍受自己的不足,我们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来达到圆满的状态。相比忍受和包容他人,我们更难忍受无趣和贫乏的自己。

    这似乎也能解释为什么在历史上,一些天赋秉异出类拔萃的人终其一生都是孤独的。他们无法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得到趣味,索性就从此一个人。由此我想到生活大爆炸里面谢耳朵在祝福朋友新婚时说的一段话,印象很深刻。

    “人穷尽一生追寻另一个人共度一生的事,我一直无法理解。或许我自己太有意思,无需他人陪伴,所以,我祝你们在对方身上得到的快乐。与我给自己的一样多。”

    现在想来,编剧笔下的谢耳朵就属于享受孤独的那一类人。他的内心世界已经足以让自己过得很有趣很快乐,可能与他人交往带给他更多的是烦扰,所以他享受一个人。

    享受孤独,从而享受人生

    目前的我只能说开始慢慢适应孤独,并且不因此觉得沮丧和难过,但离真正的享受孤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我深知自己精神世界的不完满。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这句话听着很刺耳,但仔细想来的确是这样。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孤独的王者都是极少数。他们因为深感与大众精神上的分离,与社会主潮流的不相符,他们选择了孤独。对于普通的平凡人来说,我们的自我内在都丰满不到不需要与他人交往就可以感到幸福圆满。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摒弃孤独,毕竟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与自己的相处时间是最长的,因此学会如何独处是一项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能力。我们需要那些孤独的时候来做回自我,与自己好好得聊一场天。孤独并不可怕,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过得很精彩。

    愿我们都能在喧闹的世界中学会享受仅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惬意与自在。

    享受孤独,从而享受人生。


    写在后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我不求内心自足到无须他人陪伴,唯愿在独处时光里我的精神世界能让我自得其乐。

    共勉

    蜗牛爬行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享受孤独,从而享受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ku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