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年前我回国探亲的時候,惊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飞速腾飞,同時很明显的感觉到空气中都弥漫着快快快的急促和焦虑。
人们总是行色匆匆,脚步急促,恨不得可以瞬间转移。而且,人们似乎显得暴躁,耐心成了奢侈品。我记得有次出火车站后看见两位过客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互相谩骂欧打而目瞪口呆。
我无意于站在任何立场上做任何评价。我更愿意观察思考背后的导因。
那时候只是觉得,大环境发展太快了,人们必須要迅捷地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赶上,所以等不得,也不再有慢工出细活。
后来我自己回来生活,切身体会到这种紧迫。互联网的发达,造成各种资讯喷涌而出,人们来不及过滤。营销的广告语牢牢的抓住人们心理弱点,营造出各种转𣊬即逝的错觉,使得人们生怕慢了半拍便落后于千里之外的焦虑。
可是弦不能总崩的紧紧的。
我很喜欢一句话,据说是梁实秋先生说的,"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一个人"。
让自己有闲,才能思考,才能打开我们的五感,去感受这个世界,去拥抱这个环境,去"吸取天地精华"。
我喜欢冥想,深沉悠长的呼吸去感受周围空气的流动。至于能不能放空,我不在意。我就喜欢那种有闲后全身心都在充电的感觉。
所以,偶尔按下暂停,给自己安排个有闲的时段,让自己能活的像个人。毕竟,我们到人世间,行的单向路,沒有人可以活着出去,何不活的像个人呢,哪怕是偶尔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