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552415/d95bcc3f4c8b4214.jpg)
《悬崖之上》是张艺谋的一次类型片尝试,与他以往擅长的不同,《悬崖之上》是一部标准的谍战片。对于观者而言,重要的其实不是张艺谋拍了一部什么样的悬疑谍战片,而是他能为这个类型带来些什么。
放眼张艺谋的导演履历,可以说,《悬崖之上》放在其整个作品列表里,都是非常商业化与类型化的一部。
他早在八十年代,就第一次尝试联合执导了商业片《代号美洲豹》,接下来的商业片和大片则主要以古装为主,每一部的票房也都可观,观众也很熟悉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52415/8b1c418856bd290e.jpg)
再说到国内的谍战片,其实是中国类型片里发展很成熟的一类,只是产量不多。国内谍战片跟好莱坞动辄投资过亿的不同,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高成本大片,偏冷峻和写实,是在意识形态背景下产生的叙事。一部分是由历史原因,另外则是电影工业化程度不足,难以支撑动作大片的创作。
我国的谍战题材从民国时期起步,到建国后的发展,其间共有三次谍战片的浪潮。包括十七年期间,八十年代以及最近的2010年代。
十七年期间,谍战片拥有了一个专属的名称——反特片,可以说是五六十年代最具类型片特征的电影。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意识形态的开放和西方文化的涌入,这时的谍战片表达更为丰富,开始有了惊悚、悬疑、以及更加刺激的元素,并富有娱乐精神。
回到今天的谍战,在我看来,《悬崖之上》作为谍战类型片,放在整个类型片历史中,有两个明显的突破。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52415/fc36c26024545087.jpg)
其一是结尾不再有明确的成功或失败。在曾经意识形态领域的反特片,首先结局是需要大获全胜的。比如总拿来对标的《风声》,结束于明确的胜利之后。而对于《悬崖之上》来说,基本上四人小组的乌特拉行动是失败的,斗争是要继续的。
其二,个别人物脸谱化,群像的反脸谱化。张宪臣的角色其实相对而言是较为脸谱化的,是需要展现坚韧不屈意志的绝对英雄主义的正面角色。而其他几个角色以及反派人物,则刻画得非常有说服力、人物动机均有支撑。更值得肯定的是,这部绝对的男性主导群戏中,终于没有再出现花瓶型的工具人女性角色了。无论是王郁还是小兰,女性特质都着墨于隐忍不发的感情戏中,这一点值得鼓掌称赞。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52415/dd12ac7576d2beba.jpg)
经典谍战片的高潮部分,即激烈冲突的动作场面,我认为张艺谋是做了反高潮的处理,十分克制地推动了情绪。
所以可能有些抱着看典型商业片期待的观众会感到失望和泄气,毕竟没有一气呵成地把情绪顶上去,与前面铺垫的紧凑情节形成了反比。但这就是张艺谋。
我想这是他最类型的一次自我表达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52415/3d0a94886ebde90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