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件发生后,因当局的退让、张学良的不抵抗导致群情激昂,反应最激烈的是各地的学生,他们纷纷组织抗日会,宣传抗日精神。
然而学生往往除了满腔热血之外,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本书的主角两位中学生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与大家商讨写一篇宣传抗日文章。
文心
国文老师问他们:“如果你们有军事能力,可以给出军事计划,从军事上抗日;如果你们有外交能力,就告诉大众以外交上的抗日策略,而你们中学生,叫大众如何去抗日?有什么具体可行的方法?”
参与商讨的学生也是一脸懵逼,于是老师引出本次课程要介绍的写作知识:在心理学上,心的作用分为:知、情、意,知是知识,情是情感,意是意欲。对一件事物,明白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是知的作用;对一件事物,产生喜悦、愤怒等情感,是情的作用;对某一事件,想要如何处置它,是意的部分。
文字是心的表现,也有三种:知的文、情的文、意的文。
军事上的方案、外交上的策略都是知的部分,这类文字应交给专门的专家去执笔。而作为普通大众,当从情与意的方面着手,对于日本人的暴行谁不愤慨呢?谁不想抵抗呢?文字作品是给大众看的,应该以激烈的感情来激发大众的抗日决心,联合大众一起抗日。事实上,情和意往往更有力量,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都极大地引起了当局的恐慌。
从情意方面去写文章,要注意情意与知识虽方面不同,但是却是相互关联的,情意如果不经过知识的驾驭就成了盲目的东西。比如骂人的话:“你是畜生”、“杀千刀的”等,骂别人是“畜生”人家并不会变成畜生,骂别人“杀千刀的”, 人家也并不会被“杀千刀”,这就是只顾情意,不顾知识。
总结
心理学上将心的作用分为:知、情、意三种,文字是心的表现,分为:知的文、情的文、意的文。当缺乏专业知识的时候,可从情和意方面着手写出激烈人心的文字,威力不亚于知的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