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 |  格非《文学的作者》

作者: 木子言寺月 | 来源:发表于2019-04-27 23:55 被阅读3次
    湖南大学

    记录于2019年4月27日(格非老师主题分享内容)

    “文学从古至今,究竟发生了什么?”

    “文学又是如何变过来?”

    很多时候,多问为什么,就能够顺着导火线一步一步推导。

    经典就是经典,经久不衰。

    格非老师讲文学划分为三个层次:传统时代的作者→现代作者→当今作者。

    传统时代属作品重要,作者不重要。古人写书,宁求匿名,写之于他们而言,并不能成为赚钱工具。通常一部作品有好几人,甚至百人千人,《金瓶梅》的作者就有57个,人人都可以在上一位作者的基础上进行添加删减,最后署名自己。

    “好的故事是流传下来的,而不是想象编出来的。”《一千零一夜》故事之为精彩,追本溯源,都有理可据。而一部作品也是多人编纂出来的,就《红楼梦》而言,曹雪芹在描写一半儿后离开,于是后人便收拾结尾,虽不尽人意,偶有真正读书钻研人指点。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自是不错,分享个小故事。

    一个吃饼的人,每天都会下楼去买饼,几天后,发现每次下楼卖饼人都在,而且买的都是最后一个,于是买饼人好奇,一个月后,他决心去问原因,结果卖饼人突然消失了。后来,某日逛街遇见,于是询问当时卖饼原因,(十六道门,唯独一道门不能开——自信(人的好奇心)),卖饼人起先拒绝,但这人偏要知其因,于是卖饼人说:“好吧,既然你这么想知道,那就告诉你吧!”

    “我们家主人因为骑马撞伤了腿,结果腿伤恶化,最后化脓不得治愈的最后将这化脓水每天做成了一个饼,又恰巧遇见您爱吃,于是每天做一个。”……

    故事听完,却有脊背发凉的感觉。

    卡夫卡《审判》中也有同样的故事,听之令人一阵发麻。

    古人有才,一人多才多艺,能画者,亦能写出文章,所以一人多种称号——军事家,文学家,诗人等等。

    “一物不知是知耻。”只知一物应自愧不如。

    过去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写给读者,所以很多优秀的作品甚至不知其名,掩埋土壤几百年后,才为人发掘,于是称为待访性文学。

    格非

    现在作者,作者与作品同样重要。

    一部作品出来后,蹭一波热度,于是想在比基础上更进一步,需要了解读者需要什么?根据他们的需求加以调整。

    过去从百无聊赖,能够反复听、看一部电影,一本小说,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从非均质时间到均质时间。以往的大家庭模式转变成独自一人,

    以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都是教孩子看清社会的阴暗面,如今《猫和老鼠》也能同台表演钢琴曲,成为朋友,于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都是好的,一旦出现反差,自然无法接受。小说保留了社会生活的完整性,“忍”是必须的。

    古人的理想是完成美德,现代人则是追求幸福。

    读书片刻

    当今作者,作者比作品重要。

    “你这个人的可辨识度,与销量有关。”中国人对书籍的“乱象”选择,致使许多三流的作家的书畅享到让西方人怀疑。

    格非

    作者的文学,文学的作者。

    并非浅浅的口舌之战,读过,思考,深度挖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华大学教授 |  格非《文学的作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qr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