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轼《雪堂问潘邠老》

苏轼《雪堂问潘邠老》

作者: 高德华 | 来源:发表于2020-08-31 16:25 被阅读0次

苏轼《雪堂问潘邠老》

  关键词:辩论、美学、房屋装修、隐士、建筑 

【原文】:

  苏子得废园于东坡之胁,筑而垣之,作堂焉,号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为,因绘雪于四壁之间,无容隙也。起居偃仰,环顾睥睨,无非雪者,苏子居之,真得其所居者也。苏子隐几而昼瞑,栩栩然若有所适,而方兴也,未觉,为物触而寤。其适未厌也,若有失焉,以掌抵目,以足就履,曳于堂下。

  客有至而问者,曰:“子世之散人耶,拘人耶?散人也而天机浅,拘人也而嗜欲深。”

  苏子心若省而口未尝言,徐思其应,揖而进之堂上。

  客曰:「嘻,是矣!子之欲为散人而未得者也。予今告子以散人之道:夫禹之行水,庖丁之提刀,避众碍而散其智者也。是故以至柔驰至刚,故石有时以泐;以至刚遇至柔,故未尝见全牛也。予能散也,物固不能缚;不能散也,物固不能释。子有惠矣,用之于内可也,今也如猬之在囊,而时动其脊胁,见于外者不特一毛二毛而已。风不可搏,影不可捕,童子知之。名之于人,犹风之与影也,子独留之。故愚者视而惊,智者起而轧。吾固怪子为今日之晚也,子之遇我,幸矣!吾今邀子为籓外之游,可乎?」

  苏子曰:「予之于此,自以为籓外久矣,子又将安之乎?」

  客曰:「甚矣,子之难晓也!夫势利不足以为籓也,名誉不足以为籓也,阴阳不足以为籓也,人道不足以为籓也,所以籓子者,特智也尔。智存诸内,发而为言,则言有谓也,形而为行,则行有谓也。使子欲嘿不欲嘿,欲息不欲息,如醉者之恚言,如狂者之妄行,虽掩其口,执其臂,犹且喑呜跼蹙之不已。则籓之于人,抑又固矣。人之为患以有身,身之为患以有心。是圃之构堂,将以佚子之身也,是堂之绘雪,将以佚子之心也。身待堂而安,则形固不能释,心以雪而警,则神固不能凝。子之知既焚而烬矣,烬又复然,则是堂之作也,非徒无益,而又重子蔽蒙也。子见雪之白乎?则恍然而目眩。子见雪之寒乎?则竦然而毛起。五官之为害,惟目为甚,故圣人不为。雪乎雪乎,吾见子知为目也,子其殆矣!」

  客又举杖而指诸壁,曰:「此凹也,此凸也。方雪之杂下也,均矣,厉风过焉,则凹者留而凸者散。天岂私于凹凸哉?势使然也。势之所在,天且不能违,而况于人乎!子之居此,虽远人也,而圃有是堂,堂有是名,实碍人耳,不犹雪之在凹者乎?」

  苏子曰:「予之所为,适然而已,岂有心哉?殆也,奈何?」

  客曰:「子之适然也?适有雨,则将绘以雨乎?适有风,则将绘以风乎?雨不可绘也,观云气之汹涌,则使子有怒心;风不可绘也,见草木之披靡,则使子有惧意。覩是雪也,子之内亦不能无动矣。苟有动焉,丹青之有靡丽,水雪之有水石,一也。德有心,心有眼,物之所袭,岂有异哉!」

  苏子曰:「子之所言是也,敢不闻命?然未尽也,予不能默,此正如与人讼者,其理虽已屈,犹未能绝辞者也。子以为登春台与入雪堂,有以异乎?以雪观春,则雪为静,以台观堂,则堂为静。静则得,动则失。黄帝,古之神也,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邱,南望而还,遗其玄珠焉。游以适意也,望以寓情也,意适于游,情寓于望,则意畅情出而忘其本矣,虽有良贵,岂得而宝哉?是以不免有遗珠之失也。虽然,意不久留,情不再至,必复其初而已矣,是又惊其遗而索之也。余之此堂,追其远者近之,收其近者内之,求之眉睫之间,是有八荒之趣。人而有知也,升是堂者,将见其不遡而僾,不寒而栗,凄凛其肌肤,洗涤其烦郁,既无炙手之讥,又免饮冰之疾。彼其趦趄利害之途,猖狂忧患之域者,何异探汤执热之俟濯乎?子之所言者,上也;余之所言者,下也。我将能为子之所为,而子不能为我之为矣。譬之厌膏粱者与之糟糠,则必有忿词;衣文绣者被之以皮弁,则必有愧色。子之于道,膏粱文绣之谓也,得其上者耳。我以子为师,子以我为资,犹人之于衣食,缺一不可。将其与子游,今日之事姑置之以待后论,予且为子作歌以道之。」

  歌曰:

  雪堂之前后兮春草齐,雪堂之左右兮斜径微。雪堂之上兮有硕人之颀颀,考槃于此兮芒鞋而葛衣。挹清泉兮,抱瓮而忘其机;负顷筐兮,行歌而采薇。吾不知五十九年之非而今日之是,又不知五十九年之是而今日之非,吾不知天地之大也寒暑之变,悟昔日之癯而今日之肥。感子之言兮,始也抑吾之纵而鞭吾之口,终也释吾之缚而脱吾之鞿。是堂之作也,吾非取雪之势,而取雪之意;吾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机。吾不知雪之为可观赏,吾不知世之为可依违。性之便,意之适,不在于他,在于羣息已动,大明既升,吾方辗转一观晓隙之尘飞。子不弃兮,我其子归!

  客忻然而笑,唯然而出,苏子随之。客顾而颔之曰:「有若人哉!」

    

【翻译】:

  苏子在东坡之侧①买到一处废弃的小园子,盖了几间草屋,当中的堂屋命名为“雪堂”。记得盖这间屋子时正逢大雪,所以在四面墙画满了雪——也就是涂得雪白啦。每天在里面起居生活,入目一片雪白,很开心。这天,他靠着矮桌小憩,快要睡着,半醒半睡间,似乎有了几分飘然化蝶的感觉,可惜这种空灵境界才刚刚升起,脑袋一点一点,就磕到桌子醒来了。带着起床气,他怅然若失,揉揉眼睛,脚够到拖鞋,靸着鞋子一歪一歪出来了。

  来了一个客人,入门看到他这样子,笑着说,你是尘世一朵白莲花还是被人侍弄的盆栽啊?做个闲散隐士放不下,受人摆布偏又欲念太甚。如今像是未脱缰的野马,可有所得,可有所失?

  苏子被他莫名其妙的一通话说得一愣一愣,心中一动,嘴上说不出反驳的话,心想等我想想再和你吵,于是做个揖请他进去。

  客人大咧咧地坐下,喝了一口茶,在苏子身上打量两眼:嘻嘻,是了是了!

  (苏子一头黑人问号,你说你呢?)

  他说:你是想做个散人隐者却做不到吧。今天老哥告诉你什么才是做散人的道理,遥想大禹理水,庖丁解牛,正是因为避开了所有的阻碍,用最省力的方法,体现了“散”的智慧。所以说,最柔软的东西能驾驭最刚建的东西,这是水滴石穿的道理②;如果偏要用刚强去硬搞柔软的东西,比如用牙齿咬舌头,那是眼光短浅的傻逼。如果我能明悟散的道理,没什么能束缚我;如果不能,想放下都难。你是聪明人,在心里好好想想这个道理,比如有个口袋里的刺猬,拱来拱去,露在外面的只是几根毛罢了——正如我们内心的刺猬,怎么动得厉害,如何mmp,表面都是笑嘻嘻的,不可不慎。

  风打不着,影子抓不住,小孩子都知道。名声对人来说,不就是风和影么,你留着做什么?憨包看到受了惊吓,聪明人不愿与你为伍。我很奇怪为什么你到现在还没发觉,还好你今天遇到了我,能抢救一下。来来来,和我一起红尘作伴,浪迹江湖,活得潇潇洒洒吧?

  苏子笑着说,我在雪堂里住了一段时间,以为自己早已在物外游荡,你又要带我去哪呢?

  客人说,沙雕,你也太笨了吧!权势利益不是真的藩篱,名声荣誉也不是藩篱,阴阳变化也不是藩篱,人事伦理也不是藩篱,限制你的,是你的智商啊!智慧在我们心中:体现在言语里,所以言有所指;智慧的表现就是一个人的行为,所以行为有目的。言语行为都经过了考虑。

  那么石乐志是什么表现呢?

  让你想安静又不能闭嘴,想睡瞌睡又睡求不着,就像喝醉了说胡话,精神病人没脑子的行为,虽然捂住你的嘴巴,抓住你的手,你嘴里还嘟囔,手脚还要挣扎踢打。

  (苏子:???)

  所以,理智对人的束缚,是最大的。理智让我们做正常的事,压抑我们的欲望,控制言语和行为。人生的悲剧就在于这具躯体,身体的悲剧在于受到内心的控制——因为我们有了这个身体和身份,不得不依照它做事,而身体的悲哀在于,一切都要受制于内心。

  (苏子os:长恨此身非我有?)

  所以啊小苏,你在这园子里盖一栋房子,是束缚了你的躯体啊,在墙壁上画雪,会压抑你的内心啊。待在堂屋里不能安宁,形体就不能解放,每天看着白色的雪,不会觉得压抑么,精神也不能稳定。

  (苏轼:老哥是想说,装修要用暖色墙纸?)

  你的智慧烧过后只剩下灰烬,又盖了这样一所屋子,不正如又把灰烬点着烧一遍?不但没什么作用,还会让你的疑惑和愚昧加深。你眼前的白不是白,你看到的雪不是雪,所以目眩神迷。你看到雪白,就感到寒冷,鸡皮疙瘩和寒毛都起来了。人的五官,视觉冲击是最直观,也是最大的,所以圣人不迷五色。

  (阿苏:男人都是视觉动物?)

  雪啊雪啊,我看到你家的装修,就知道是为了好看,你真是个弟中弟!

  客人站起来,拿着拐杖敲敲墙壁,指着一处不平的地方,忍不住笑出了声:这里凹下去,这里又凸起来。如果下了一场大雪,则看上去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到处一样平。一阵狂风吹过去,凹下去的雪还在,凸起来的地方就会露出原形。难道老天吹风有讲究?非也,是它们的形状导致,地势使之然。天都不能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也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住在这里,虽然远离人境,但是有这么个园子,有这么个房子,还像模像样搞个名字,啧啧,还是个不通的人啊,就像凹处没被风吹走的积雪一样。

  苏子酝酿了半天,终于可以说话:我的所作所为,都是我乐意。恰好那天下雪了才叫雪堂,画了雪,又不是故意去卖弄,开心就完事了,凭什么说我错得离谱?

  客人说: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的保护色……如果那天下的是雨,你要画雨么,叫雨堂?如果那天刮风,是不是要画风,叫风堂?雨可千万不能画,看乌云滚滚,汹涌澎湃,会让你产生怒心;风更不能画,看到草木被刮倒,会让你感到害怕。看到这些雪,你的内心就没点触(b)动(数)么?如果有,那么颜料的色彩,和水雪的清丽③是一个道理——你以为不用五颜六色就很纯洁了,本质上和杀马特没什么区别。有德之人必有心,有心之人会有眼力,内心的体会与外在的观感相通,事物之间的道理共通,哪里有什么区别!

  苏子(你不会是个杠精吧,好气哦,保持微笑):哥哥说得太好了,我听您的。不过还有没说到的地方,弟弟要说几句,就像和人吵架打官司,虽然自觉理屈,但是嘴上气势不能输了。

  你认为春游登台④和我在雪堂里有什么不同么?用雪和春游比较,雪是静的,从春台的角度看我的草堂,我是安静的。静有所得,动会失去很多。黄帝那么厉害的上古圣人,跑出去游山玩水,过赤水,登昆仑,登高南望,玩得很开心,回来才发现自己的宝贝玄珠丢了⑤。游水为了让自己快乐,登高而望是抒发感情,游玩与观赏,让心情愉悦得到释放,可惜这种愉悦和释放让人忘记了自己的本心、遗失了珍宝,虽然得到了一些小小的满足,怎么比得上玄珠那样的本命呢?所以会有那么多的遗珠之憾。哪怕得到了暂时的情意满足,可这种愉悦是短暂的,会回到最初的状态,那时候才惊觉丢失的宝贵,为时晚矣。

  (作者同学说:人有所得也有所失,而且这种得失往往在变化里,有时我担心失去的是我的“玄珠”,得到的只是暂时的愉悦。所以不知怎么处理身心的位置和关系,患得患失。)

  我这个雪堂,想要追求很远的东西稍微靠近一些,比如夏天的雪;而能触碰到的东西,想要收入胸中,比如夏天的风。哪怕只是眼角眉梢的流转,也有八荒之外的情趣。如果明白我心意,来到这里,看到雪啊,将会不用思索便能隐约明白⑥,没有寒冷却发抖,身上起鸡皮疙瘩,内心烦忧一扫而空,没有炙手的讥嘲,也免去饮冰的疾忧⑦。那些在追求名利道路上和小小天地里颠扑猖狂的人,和伸手摸热水和拿着滚烫的东西后等着用凉水洗手降温的人有什么区别?试一下就被烫一下,不知何时能免去炙手的烦忧。

  老哥你说的话是这个,极有道理,我讲的东西是,不值一提。不过,你做得到的我也行,我能做的你不行。正如一个吃惯精米饭的人,给他糟糠咽不下,肯定会骂;穿惯好衣服的人,给他一件地摊货,肯定抬不起头。你说的这些大道理,就是米饭和名牌,是上等人玩的。我向你学习,你也可以借鉴一下我的说法,就像衣食于人,缺一不可。行吧,就和你一起去耍耍,今天的事下回再说,最后给你唱一首歌。

  这是歌词:

  雪堂前后春草齐,

  雪堂左右小路靡。

  雪堂之上有人兮,

  长得好看的一批。

  盖了一间小屋子⑧,

  穿着草鞋和布衣。

  渴时一杯清泉水,

  抱着土瓮忘尘机。

  为君《采薇》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副歌部分):

  山人年有五十九,

  不知往非今是也,

     亦不知往是今非矣!

  不知天与地,

  不知寒暑易。

  雪堂之上有人兮,

  以前才堪百十斤,

  身材癯瘦不胜衣。

  俱往矣,

  今夕竟何夕!

  

  感子之言兮,

  抑我欲,清我心,口也闭。

  解开了野马的缰绳和笼头⑨,

  如今得以绝尘去。

  盖这雪堂啊,

  非取雪之势而取雪之意,

  非我逃世事乃逃世之机。

  

     情性变化,

  不在于他,

  我看到草儿发了芽,

  山野开满花,

  太阳往上爬,

  风缠绵着沙,

  你若不嫌弃我呀,

  就让我们潇潇洒洒,

  浪迹天涯。

  

  客人邪魅♂一笑,没有回答,苏子跟在后面。他突然转过身,嘴角仍有笑意,微不可查地点点头——

  “还有你这样的人啊!”

  ……

  

  

【注解】:

  原文出自苏轼《东坡志林》卷四《雪堂问潘邠老》,潘邠老,宋隐士,与大苏有交,有诗集,入江西诗派。

  

  ①东坡之胁:胁,旁边。胁,两膀也(《说文》),指腋下,引申为两侧。

  旁著岸胁,去地二百余丈(《汉书》)

  胁士:佛教用语,指主佛像两边的菩萨像,胁者侧也,如文殊普贤为释迦摩尼胁士。

  作为地理位置常用人身体部位比较,如柳宗元一篇同题材散文即数用此法。对不起,记性不好,具体是哪篇忘了,如果知道,还请告诉我。

  

  ②泐(lè):水滴石穿。

     泐,水石之理也。——《说文》

      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周礼·考工记》

  

  ③水雪之有水石:这句不太通达,一般水石是指流水与石头。联系前一句,丹青的靡丽,水雪之水石,暂解为清丽。

  

  ④春台:春日登临览胜之处,众人热闹的春游,东坡用来和自己独居雪堂作比。

  《老子》:“荒兮其未央,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⑤玄珠:《庄子·天地》:“ 黄帝游乎 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

  道家借指“道”的实体或教义的真谛,此处指本心和内心的珍宝。黄帝的本命。

   

  ⑥不遡而僾(ài):僾,《说文》解为仿佛,即暧昧不清楚,其意同暧,幽暗,隐蔽。由隐蔽引申出草木茂盛之意。一般就这几个意思。

  遡,同溯,向也。逆流,追溯,探求。

  结合下文不寒而栗,和段落意思,我解释为不求自明,僾反用其意。后文有洗涤烦郁,即观雪能澡雪精神,使内心畅达之意。

 

  ⑦炙手,饮冰:炙手即烫手,饮冰即饮冰雪,这里都是用本意,骈对而言。

  炙手指追求权势,炫耀,饮冰语本《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即饮冰而自警。下文有探汤执热,即炙手。意为在雪堂之中,可以不用饮冰就能洗去烦忧,内心清明,也洗去了追求名利的炙手之心。

  

  ⑧考槃:出自《诗经·考槃》,描述隐士生活。

  考,筑成,建成。槃,架木为屋。一说为扣盘而歌,此处用筑屋意。

  

  ⑨鞿(jī):马嚼子,束缚。

相关文章

  • 苏轼《雪堂问潘邠老》

    苏轼《雪堂问潘邠老》 关键词:辩论、美学、房屋装修、隐士、建筑 【原文】: 苏子得废园于东坡之胁,筑而垣之,作堂焉...

  • 2018.8.12读苏轼的《雪堂问潘邠老》

    苏轼《雪堂问潘邠老》 原文: “苏子得废园于东坡之胁。筑而垣之,作堂焉,号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为,因绘雪于四...

  • 水调歌头•问雪〈苏轼体〉

    作者/申健 门外一株雪,世事几清明? 往来儒者师客,惆怅说飘零。 锦锈繁华谁表?空遗青山浅照。沽酒忆曾经。 禹舜绩...

  • 富商巨贾栖息境,豪门大宅若鹤立|洪江古商城传奇⑦

    潘存德堂 潘存德堂,即潘家宅院,是洪江著名绅士潘蓉庭先生的宅府。潘蓉庭乃洪江万国红十字会的理事长,“恻隐堂”的负责...

  • 关于生死轮回的对话

    一 “你知道什么是世上最大的公平吗?”老潘盯着我,问。 我开动自己不太灵光的大脑,希望能够找出一个稍稍能入老潘法眼...

  • 2019.11.5甲骨文

    "甲骨四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 "甲骨五老":陈梦家,唐兰...

  • 老潘

    老潘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五十多岁的一个老太太,她很矮,也很瘦,说话很尖酸刻薄,总让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小学考中学时...

  • 老潘

    我第一次见到老潘,是在两年前的初三,是我最无所畏惧,是我语文最辉煌的年代。我记得清楚。 我是在李大伟学校的新客站教...

  • 老潘

  • 老潘

    老潘应该还在人世吧! 多年前,我大学毕业分配到省城大医院工作。老潘正好从很远的一个海边县城到我们科进修。当时觉得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雪堂问潘邠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tp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