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管教的勇气》-3

《不管教的勇气》-3

作者: 波拉葫芦 | 来源:发表于2019-10-25 11:18 被阅读0次

    第二章

    会学习的孩子和不会学习的孩子

    获得新知识的喜悦

    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说“谢谢你好好学习”之类的话,这显然是非常奇怪的做法,因为孩子并不是为父母而学习。父母如果这么说,聪明的孩子肯定会指出其不当之处。

    学习是必须由孩子自己来解决的课题 ,不是为别人而学,谁都无法代替。

    虽然不是为父母而学,但有的孩子考了好成绩之后还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生活中有的父母在孩子考了好成绩之后就大加赞扬,也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好成绩并不进行褒扬。但是,父母如果认为孩子考上了好的初中就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这就等于是告诉孩子:只要拼命学习考上了好初中,现在的辛苦都将会收获褒扬。

    人生并不会因为考了一所好初中而从此一帆风顺。这一点大人们都非常清楚,但却不对孩子说实话。

    如果孩子形成了学习是为了获得表扬之类的想法,那么在他觉得升学考试希望不大的时候就会放弃学习。

    如果只注重考试结果的话,也许考场上就很难杜绝作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这样的孩子并不知道通过学习会体会到获得新知识的喜悦。这种喜悦与是否能够通过学习获得有形的回报没有关系。

    当然,要想感受到这种喜悦,必须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有时也会感到非常辛苦。而这正是父母应该发挥作用的时候。

    也许孩子只顾考虑眼前的升学考试,这时候希望父母能够告诉孩子:学习绝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会对社会有所贡献。

    这种话不要仅仅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讲,平时也要找机会多说。这是父母为了让孩子获得学习方面的贡献感所能做的事情。

    我就读的高中以升学率高而出名,老师们就经常教育学生说:“一定要献身于社会!”即使是头脑聪明、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尖子生,如果只知道考虑自己,则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并不是考好了就一定有好的未来。

    不要欺骗孩子。

    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轻易放弃的孩子和继续坚持的孩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孩子学习轻松、成绩优异、升学有望,孩子和家长自然能够相处得其乐融融,幸福度日。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学习上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任何学习困难的孩子极少。

    这种时候甚至在这种情况发生之前,父母就往往想要给孩子一些帮助,但有些时候父母原本出于为孩子着想的一些言行反而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父母应该认真思考一下究竟该如何正确地帮助孩子。

    学习是必须由孩子独立完成、自己解决的课题。即使不好好学习导致成绩下滑,责任也只能由孩子自己承担。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有需要,父母或许可以帮助孩子,但并不能总是如此。毕竟父母根本无法代替孩子学习。因为,父母不能干涉孩子的课题。

    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上的麻烦都始于对别人课题的介入 。这一点恐怕父母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深有体会,但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可以干涉孩子的课题。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说“一定要好好学习”,那么认为只靠自己也可以做好的孩子就会对父母的话产生反感。这时,也许孩子会说出“您可真烦”或者“您就不用操心了”之类的回答。

    如果说连父母们都非常讨厌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那么孩子也是一样。尽管如此,依然主张父母可以干涉孩子课题的人们似乎是基于两个理由。

    一个理由是,如果父母不严加督促,孩子就不会学习。的确,也许对有些孩子来说父母不管他就不学。但这也是因为父母一直强制其学习的缘故。如果孩子真正懂得了学习的喜悦和获取新知的快乐 ,即使无人强制也会主动学习。

    假如说孩子不学习父母有责任的话,那就是父母没有让孩子感受到这种学习的喜悦和获取新知的快乐。并且,学习并不是为了出人头地。不懂得学习是为了贡献于他人和社会的孩子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马上就会放弃。

    有些父母认为自己可以干涉孩子的课题还有另外一个理由,那就是父母和孩子并非处于平等的地位。的确,父母和孩子在知识、经验以及能够承担的责任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作为人是平等的。

    恐怕没有人愿意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孩子也是一样。那些认为孩子不如自己、小瞧孩子的父母 即使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孩子也听不进去。

    虽然知识和经验有所不同,

    但作为人绝对平等。

    懂得获取新知的快乐。

    开口只谈学习的父母肯定也很烦人吧

    有位母亲听了我的话之后明白了学习是孩子的课题,必须由孩子自己解决。那日看着放学回来的女儿的脸,这位母亲突然意识到,长久以来自己和女儿说的竟只有学习的事情。

    在孩子看来,开口便只谈学习 的父母肯定也很烦人吧。即使有需要,孩子恐怕也不会向这样的父母求助。要想帮助孩子,就必须让孩子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关系。那么,大家想想该怎么做呢?

    首先,批评肯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孩子其实很清楚自己的行为会被父母批评。既然如此,他们依然去做,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所以,父母批评得越厉害,他们反而越要去做。

    孩子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家庭或学校里的存在感 。但是,很多孩子并不知道该如何获得这种存在感。所以,对于那些无法靠其他事情吸引父母注意力,故而想要通过被批评来引起父母关注的孩子来说,父母越批评,他们就越会做一些令父母头疼的事情。也有一些孩子虽然不主动去惹麻烦,但就是不好好学习。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可以令父母烦恼和担心。

    对孩子来说,学习和升学是无法回避的人生课题。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一个在其他方面没有自信的孩子不可能唯独在学习方面有自信。在孩子要面对的人生课题中,学习并不是多么重大的事情。希望父母帮助孩子树立勇于面对人生课题的自信。如此一来,孩子肯定也能够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其次,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学会友好待人。的确,升学考试竞争很激烈,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人生就只有竞争。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周围的人并不是对自己虎视眈眈的敌人,而是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准备向自己伸出援手的朋友。不仅如此,还要教孩子乐于帮助他人。千万不能让孩子成为学习很好但却只知道为自己考虑的人!

    为了做到以上事项,父母在平日里必须关注孩子所做的贡献。并且,这种贡献并不仅仅限于孩子的实际行动,还包括孩子本身的存在。希望大家一定要具体地对孩子说“谢谢”或者“你帮了大忙了”之类的话。听了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形成一种贡献感,进而体会到有所贡献的自己是有价值的。

    孩子平安无事地活着,这本身就很可贵 。但却有很多父母只顾眼前,因为孩子的成绩而忽喜忽悲。这些父母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还是希望父母们不要用自己过高的期待去挫伤孩子的勇气,而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独立完成他们自己的课题。不过,对父母来说,大胆放手、默默守护往往又是最难做到的事情。

    父母们有没有因为眼前的事情而忽喜忽悲?

    孩子的存在本身就非常可贵。

    医学院的学习入学之后才更加辛苦

    学习或者不学习基本上由孩子自己决定。如果不好好学习的话,择校范围就会大大缩小,甚至也有可能根本无法报考。但即使如此,父母既不能代孩子学习,也不能过多干涉,只能默默地守护。不过,父母也并不是完全不能帮助孩子。

    父母有时也会告诉孩子要更加努力学习或者跟孩子一起讨论报考哪所学校 。但是,如果对成绩不太好的孩子谈“照目前的学习情况来看,会怎么样”之类的话题,孩子也许会把父母的话理解成讽刺或者威胁,根本听不进去。而如果平时就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就不会把父母的话理解为讽刺或者威胁。

    为什么父母会干涉孩子的学习呢?一言以蔽之,是因为不相信孩子 。有的父母认为自己不严加监督,孩子就不会学习。事情果真如此吗?

    即使今天不学习,孩子一般也不会总是不学习。如果孩子说“明天开始好好学习”,父母也只能相信孩子的话。大人也是一样,假如在自己宣布明天开始减肥或者戒烟的时候,有人说“这种话早就听腻了”,我们的心情一定不会好吧。假如孩子经常这么说但却并不好好学习,那么即使父母更加严厉地督促,恐怕孩子也不会改过自新、好好学习。

    这种情况下,父母必须停止唠叨,改变一下之前的做法。只需要相信宣布“明天开始好好学习”的孩子,并鼓励他说:“那就好好干吧!”尽管这样听上去好像是父母在命令孩子学习,但也千万不可以让孩子养成父母说了才学习的习惯。

    正如前面讲过的一样,学习原本就是为了获得新知,所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当然,掌握知识需要付出努力,但学习绝不是令人望而却步或者必须拼命忍耐的苦差事。如果父母认为学习艰苦,那孩子也会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 。也有人认为现在虽然辛苦,但如果拼命努力学习,日后就能够轻松生活。我却认为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我曾经听一名医学院的学生讲,当初父母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于是,信以为真的他拼命学习终于考入了医学院,这才惊愕地发现父母当初的话就是谎言,上了大学之后的学习更难、更苦。因为以后要从事关系着患者生命的工作,自然必须非常认真地学习医学知识。不仅仅是说学习医学必须认真刻苦,学习本身就是需要持续一生的事情。

    如果想要跟孩子讨论学习是怎么一回事,父母首先得正确理解学习,同时还必须相信即使父母不说孩子也会学习。

    学习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绝不可以养成只有父母监督才学习的习惯。

    明天开始减肥!这样的台词是否已经听腻?

    如果孩子非常乖巧听话,不需要父母说就每天努力学习的话,父母就什么也不用做了 。假如父母一点儿也不为孩子的事情着急,还是心平气和地过日子,也许周围的人就会说:“就要升学考试了,这样可以吗?”但是,不用父母说就主动学习的孩子和丝毫不干涉孩子学习的父母都不多见。

    当孩子说要好好学习的时候,你能真正信赖他们的话吗?我在这里之所以使用“信赖”一词是为了区别于带有附加条件的信任,是想用这个词来表达无条件的信任或者正是在没有信任根据的时候选择信任。当你对家人说明天要开始减肥的时候,如果家人或朋友回应说这种话已经听腻了,这时你一定很烦吧。即使说这话的时候自己的决心不够坚定,心中隐约预感这次也会几天就失败,那也不愿意听到别人不信任自己的话。

    这种时候,如果有人无条件地信任自己,那我们就会非常喜欢他。孩子在学习中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并且,懂得不应该辜负信赖自己的 。

    关于孩子,一定要相信以下两点。首先,孩子能够独立解决自己的课题。孩子不学习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最终会降到孩子自己身上,不学习的最终责任也只能由孩子自己承担。

    如果是这样,即使孩子看上去并没有好好学习,父母也不能马上就训斥说“你学习了吗?”或者“快点去学习!”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课题的横加干涉。这种时候,希望父母们相信孩子能够独立解决自己的课题,并默默守护 。同时还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地方,尽管告诉我!”

    这是因为,即便是自己的课题,也有需要别人帮忙的地方。不过,即使孩子请求说“能替我学习吗”,

    作为父母也不可能做到。

    其次,即使在父母看来孩子的言行中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也一定会隐含着好的意图。多数情况下,孩子的一些不当言行其实并没有什么恶意。他们只不过是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如果孩子看到自己不学习这件事最令父母头疼,他们就会认为不学习就可以把父母的注意力吸引到

    自己身上。

    所以,此时如果父母训斥孩子,他就会学着用挨批评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的关注,于是就会更加不学

    习。父母不要去训斥孩子,可以告诉孩子自己一直在关注着他。这种情况下,父母如果信赖孩子的话,孩

    子也一定不会辜负父母的信赖。

    学习或者不学习都是孩子的课题。

    孩子懂得不应该辜负信赖自己的人。

    学习比帮忙做家务更重要吗?

    我们往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搞砸之后还想要去帮助孩子。批评会使关系变好还是变坏呢?答案不言而喻,任何一个孩子被批评的时候都不可能会喜欢批评自己的父母。如果有人说孩子以后会感激父母对自己的批评,那我希望他能够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孩子非常清楚自己所作所为的意义。孩子的确不愿被批评。但是,假如不能通过考试取得好成绩之类令父母满意的事情获得认可,有些孩子就会企图通过被批评之类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

    父母能做的就是让孩子明白不必用这样的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为此,父母一定要多多关注孩子表现好的方面。但是,也许很多父母会说:“这根本不可能,我家孩子整天净做一些令我头疼的事情。”

    有一个小学生每天放学后都会照顾卧病在床的祖母。听了这件事,我对这个孩子的母亲说这太令人惊叹了。但这位母亲的反应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她说:“但是,这孩子不怎么学习。”

    如果这样的话,孩子就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了。也许父母的想法是希望孩子即使不做家务也要好好学习,但是,父母在对孩子提出这种期待之前,一定要先让其找到自己在家中的存在感。

    这个母亲白天一直上班,祖母又卧病在床,大家明白怎么回事了吧?孩子希望听到母亲对自己说“谢谢你!”或者“多亏你帮忙做家务,我才能安心工作!”之类表示感谢的话。

    如果听到母亲对自己这么说,孩子就能够感到自己是有用的。如果能够感受到这一点的话,孩子也就明白不必再做一些令父母头疼或生气的事情了。

    这种时候,从关注孩子的贡献这一意义上来讲,父母应该对孩子说“谢谢”,而不是表扬。假如孩子对父母说“妈妈可真棒啊!”这样的话,父母的感受是什么呢?会开心吗?如果不开心,那原因又是什么?因为,表扬是一种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做的自上而下的评价 。以上下级关系为前提才可以进行表扬。

    但是,和大人一样,孩子也不愿意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关于批评,这一点非常清楚。正是因为父母认为孩子地位不如自己才能够进行批评。但是,亲子关系并非上下级关系。正因为平等,父母才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帮助孩子,孩子才能够冷静地接受父母的建议。

    的确,父母和孩子在知识和经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如果能够认识到作为人的平等性,那父母也就不会再任意批评或表扬孩子了。希望大家具体思考一下为了形成这种正确观念和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究竟该如何跟孩子对话 。

    孩子很清楚自己行为的意义。

    孩子会在心中问自己对他人有用吗?

    不要因为是考生而在家中享受特殊待遇

    考生也是家里的一员。所以,大家应该先弄明白一点: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享有考生特权、只要学习就可以,父母如果也认可这种想法的话就可能会产生问题。

    如果孩子只是一个劲儿地学习(实际上,更多的是考试临近必须学习的时候,孩子依然不能像父母期待的那样认真学习),这就跟痴迷于工作的大人或者被爱情占据了头脑的年轻人丝毫不去关心其他的事情一样。

    一味投入工作的人也许会说因为工作太忙,所以即使回到家里也没有干家务事的精力和时间。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的原因是不想做工作之外的事情,所以才找出工作太忙这个理由。

    孩子们也是一样,一旦父母发话说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他们也许就会借着学习这个理由不去承担学习之外的任何事情。而且,还有可能就连重要的学习这件事也做不好 。事情如果是这样不就太糟糕了吗?

    因此,我认为作为家庭的一员,孩子首先必须学会合作。假如有的父母认为现在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而不去教孩子如何合作、不给孩子为他人做些贡献的机会,那即使顺利通过了升学考试,孩子在将来面对将来人生中比考试更加复杂困难的课题时也会很容易失去勇气。因为,人生中的许多课题必须通过合作来解决。

    当然,我并不是说可以不学习。我的意思是说,不要因为孩子是考生而在家里享有特殊待遇,只有孩子跟父母或其他的兄弟姐妹保持良好关系并能够作为家里的一员和大家通力合作之后,学习上才能取得进步。因为,只有能够通过合作体会到自己对他人有用的孩子才能够喜欢自己,进而树立可以独立解决包括学习在内的各种课题的自信 。

    如果没有自信,孩子可能在面对考试的时候根本不想去挑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父母应该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而并不是简单的激励鞭策。

    有时父母不经意的话往往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和勇气。所以,为了避免这一点,父母需要具体学习一下如何跟孩子说话 。可以说这与为孩子的学习营造一个好环境同样甚至更加重要。

    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不过,为了能够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首先要让孩子不抵触来自父母的帮助。为此,父母必须努力构筑良好的亲子关系。

    作为家庭的一员,合作很重要!

    假如成为只知道学习的人……

    不要俯视孩子

    面对为谁学习这个问题的时候,恐怕没有孩子会回答为了父母。没有人能够代替孩子学习。

    即使不学习导致成绩下滑,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最终也会降到孩子身上,只能由孩子自己来负责 。之所以说学习是孩子的课题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是孩子的课题,原则上来说父母就不能横加干涉。不过,父母看到孩子不好好学习的时候,自然想要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并且说这种话时通常还带着怒气)。但父母这么说的时候,孩子往往不会有太好的反应。这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课题被人干涉了。

    孩子不学习的时候,父母往往会去说孩子。但事实上孩子自己也并不认为可以不学习。因此,被戳中了痛处的孩子就会非常抵触父母。孩子的焦虑急躁其实是源于“自卑感”。即使父母不说,孩子自己也知道应该好好学习。但父母一说,孩子就会懊恼生气。

    如此一来,学习就偏离了其本来面目。原本应该在获取新知中感受喜悦、进而通过学习为社会做出贡献,结果演变成了亲子之间的斗争。甚至有的孩子认为在父母的强制下学习,即使取得了好成绩也是输给了父母,并因此放弃学习。

    我从未对孩子说过“要好好学习”之类的话。看到孩子不怎么学习的时候,我都是认真地问自己有没有父母能够做的事情。的确有父母可以做的事情。正如前面所讲,学习是孩子的课题,父母不能横加干涉。

    但如果孩子愿意听听父母的意见,那就可以跟孩子讨论一下学习的事情。

    不过,父母首先应该告诉孩子自己想跟他谈谈学习的事情,并取得孩子的同意。如果孩子回答说不想

    谈论学习,那就只好暂时放弃这个话题。同时还可以告诉孩子,随时可以找自己商量学习的事情。

    亲子之间如果能够就学习这一话题促膝而谈,那当然最好。实际上,当父母说“你认为这样下去会怎么样呢?”之类的话时,孩子有时会把它理解为讽刺或威胁 。要想孩子坦诚接纳父母的意见,关键是要搞好平日的亲子关系。

    首先,父母必须明白一点:即使孩子和父母在知识或经验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但作为人绝对平等。孩子也讨厌“被俯视”。认为与孩子谈论学习太麻烦或者不明白为什么要和孩子谈论这些问题的父母一定要格外注意这一点。

    父母一定要向孩子传达出这样的想法:父母是在真心为我的人生考虑 。光有一腔只知道对孩子说教的热情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努力做到让孩子愿意和自己谈论学习这一课题。

    为此,需要努力在学习之外构筑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学习之外构筑良好的亲子关系,

    构筑能够坦诚相见的亲子关系。

    不玩游戏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经常有家长因为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根本不学习前来咨询。如果父母认为不可以沉迷于游戏,孩子就知道玩游戏是让父母焦急生气最有效的方式 。

    家长经常会训斥孩子不要一直玩游戏,要好好学习,并希望借此令孩子改过自新。因此,即使知道训斥没有任何作用,但还是忍不住要去做。他们常常认为训斥得再严厉一些孩子也许就会停止玩游戏。但是,事与愿违,孩子依然不会停止玩游戏。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批评方式不够严厉,而是需要改善教育方式。

    有一种观点认为,玩不玩游戏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即使沉迷游戏荒废学习导致成绩下滑,也只能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父母只需要静观其变 即可。

    但坦率地讲,其实很多父母是无法信赖孩子的。他们会认为如果自己什么也不说,孩子一定会一直不断地玩游戏。尽管父母自己在家玩游戏的时候,如果孩子说“差不多了,快点儿睡吧!”,心里会很烦。此时,父母一般都会用“我这不是玩儿游戏,是在工作呢”之类的话来反驳孩子,但平日里总是被父母命令不要玩游戏的孩子可能不会相信父母说的话。这和父母不信赖孩子是一样的情况。

    另一方面,父母还必须提醒孩子千万不要被卷入网络犯罪活动中去。关于网络,父母必须教给孩子正确的使用方法。不过,这种时候,如果亲子关系不好的话,孩子很难听进父母的话。

    玩不玩游戏本来是孩子自己的课题。所以,想要跟孩子谈论游戏的事情,首先需要想办法将其变成父母和孩子的共同课题。因此,父母要先跟孩子商量说“我想跟你谈谈游戏的事情”,孩子如果同意的话,那就能够一起讨论。也许有人认为父母完全可以对孩子采取强制措施,但这么做肯定会破坏日后的亲子关系。阿德勒的方法的确很费事,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急于求成 。

    孩子之所以会沉迷于游戏,一方面是为了通过惹父母着急生气这种方式来引起其注意。另一方面,从孩子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是想要为成绩不好找一个理由,那就是“因为一直玩儿游戏所以才没学好”。这样孩子就可以给自己一个幻想,那就是:如果不玩儿游戏,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父母如果教育这样的孩子说“不要一直玩儿游戏,要好好学习”,也许他们会产生抵触心理,更加不好好学习。父母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同时,也不要对孩子说“你这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肯定能取得好成绩”之类的话,这样只会更加让他们活在幻想之中。

    父母有没有急于求成?

    沉迷于游戏是孩子给自己制造的一种幻想。

    焦虑的时候,可以选择回避孩子

    临近考试的时候,父母也会变得不安起来。假如孩子如父母期待的一样每天拼命学习,成绩也随之上升,这倒是还好。但是,孩子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学习。并且,即使孩子不好好学习,也未必就一定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令父母着急。

    经常听到备考生的父母说这种时候自己总是非常焦虑 ,进而便会训斥孩子 。但是,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这种焦虑转嫁给孩子。父母都希望孩子好好学习,这可以理解。不过,父母因为孩子不学习而焦虑又是另外一回事。

    学不学习原本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即使因为不学习而导致成绩下滑,责任也只能由孩子自己承担。

    同样的,父母因为孩子学习产生的焦虑也只能由自己来解决。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等于是让孩子来解决父母的课题。

    那么,父母焦虑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父母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想要孩子好好学习。但是,如果父母过于焦虑,孩子有可能会理解为父母想要强迫自己学习,进而产生抵触心理。

    所以,比起盲目焦虑,倒不如跟孩子明确讲出自己的愿望。不过,如果直接说:“你能给妈妈好好学习吗?”聪明的孩子也许会回答说:“我又不是为了妈妈学习!”

    因此,父母在焦虑的时候第一点能做的是尽量回避孩子。趁孩子待在他自己房间或者去上辅导班的时候,父母可以借机喘口气儿。

    这并不是意味着要放弃孩子。孩子有时会向父母寻求帮助,这时重要的是告诉孩子:“如果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地方,尽管跟我说!”以便孩子可以大胆求助。而在孩子寻求帮助的时候,如果父母非常焦虑,也许孩子就不愿再亲近父母了。因此,为了不至于太焦虑,父母可以暂时与孩子保持距离 。

    也许孩子根本不会来求助,但父母还是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地方,尽管跟我说!”

    第二点要做的是不要因为考试临近就为孩子提供特殊待遇 。有些家庭因为过分担心孩子,就会采取一些非常措施。比如,家人不再看电视,或者为了不打扰孩子就连说话也不敢大声。这类行为对孩子也许是一种很大的压力。也有的孩子或许会因此错误地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中心,在家里享有特权地位。

    如果不再因为考试而给予孩子这种特别的照顾,父母也就不会产生一些没必要的紧张和焦虑了。即使孩子临近考试,父母依然可以享受自己的人生。

    第三点能做的就是对孩子坦率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比如可以说“没怎么看到你学习,所以,我非常担心”之类的话。

    有的父母看见孩子不学习,于是就严厉地训斥说:“你索性不要参加考试了!”当然,这肯定不是父母的真心话。因此,一旦意识到这么说伤害了孩子,最好马上道歉。

    父母注意以上几点,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地陪在孩子身边,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父母也要享受自己的人生。

    保持距离并不是放弃。

    不要教教科书,而要用教科书教

    某日在车站站台等公交车。不一会儿,公交车来了。车门打开的时候,一位小学生插进排队的行列,拼命地往车里挤。我不由自主地阻止他插队,最后那位小学生没能插进来。

    那位小学生虽然对我怒目而视,但最终明白了为何自己会被阻止 ,于是打消了插队的念头,悻悻地走到队伍后面去排队。

    阿德勒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共同体感觉”。所谓共同体感觉,简单说来就是“关心他人”的意思。但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部分人都只关心自己。

    因此,阿德勒说教师不要教教科书,而要用教科书教。那么,用教科书教什么呢?就是教共同体感觉。所以,即使孩子学习很好,但如果根本不顾他人只考虑自己的话,那将是教育的失败。

    前面那位试图插队的小学生看上去似乎是急着去上辅导班,也可能是没有完成作业,所以必须赶紧找个座位坐下写作业。总之,也许他有自己必须插队的理由。但即使成绩再好,也绝不可以只考虑自己,我行我素,好像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阿德勒建议学习好的孩子应该去帮助其他孩子学习 。也许有的孩子会认为光自己的学习就已经够忙的了,根本没有精力帮助其他孩子,或者认为帮助别人自己会很吃亏。但是,如果有取得好成绩的能力,那一定不要只把这种能力用于自己,还要慷慨地去帮助他人。

    只顾考虑自己的孩子一旦成绩不理想,也许就会马上放弃努力。为了维持一种如果好好学习就肯定能考好的幻想,他们往往会故意不努力学习。

    的确有的时候也会有“明明拼命学习了,但成绩却总是不理想”的情况。这种情况的解决对策就是不要只去关注学习。能够在学习之外的地方找到贡献感的孩子会形成自我价值认同感。

    阿德勒认为自我价值认同感有利于培养直面自己课题的勇气 。如果能够在学习之外的地方做出某些贡献,找到自我价值认同感,就会随之树立起直面学习的勇气。

    为此,父母绝不可以说一些挫伤孩子勇气或者羞辱孩子的话,也不能胡乱训斥孩子。很多人认为批评可以令孩子发奋努力。但事实上,如果孩子经常被批评就会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最终也就不再想去挑战学习这一课题。

    自己并非世界的中心。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自我价值认同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管教的勇气》-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ur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