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歌斐
第一次看到“主人翁”心态,是在看腾讯产品经理能力模型的时候,大白话就是把产品当做自己的孩子,当时没有太大感觉。
第二次看到“主人翁(owner)”是在盒马鲜生交互设计师(P7)的JD里,既然也没太大感觉,竟然理解错主美,哈哈。
百度百科里,对owner的翻译是造物主、所有者。用在工作上,常被翻译成第一责任人,我更喜欢翻译成老板,即主人。
今天读《破茧成蝶2》时读到“管理者”与“领导者”,前者的身份是管家,后者的身份是引领者,即主人翁。
举个栗子,张三是一名设计师,李四是一名产品经理,李四对接的需求的时候一共就说了两句话,张三觉得没法做,于是两个人互相踢皮球,总之都觉得不是自己的责任。此时的“主人翁”指的就是“谁发起,谁负责”,而不是事先没有考虑各种行为主体等内容,等到出现问题了再说“有问题你提出来我改”。
突然想起每次跟老板汇报(需求是老板提的)时,他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功能做出来了,谁负责运营,如何管理(偶尔也会问服务器如何部署的问题)”。以前总觉得我只是一个交互设计师(兼半个产品),让我思考这类问题“超纲”了。
其实这是有一个潜在前提,需求是老板或者其他人提出来的,运营的人并没有参与进来讨论需求。其次就是,即使设计师用力推动事情进展,运营也不会把这件事当成TA的工作重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