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在申请大学时,往往会考虑申请多所德国大学,在寻求保障的同时,也为自己留出选择的空间。
但是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我们上个申请季的王同学,她同时拿到了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汉堡大学等6个德国顶级大学的本科录取,虽然看起来很幸运,但其实很苦恼,毕竟哪个也不想放弃。所以呢,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我同时在多所大学读书呢?
还真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多校联合培养。

多校联合培养可以简单分为两类,一种是以交换学期模式的,比如Erasmus 项目,可以选择海外学期或者海外实习,这一类主要是促进国际间的学术文化交流,并协助欧盟及非属欧盟伙伴国家的学生接受高品质且以未来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着重于推广各区域的实习机会、加强教育和企业间的产学合作等方向等,仅2018年Erasmus+总经费已经近27亿欧元。
另外一种是则是德国本国高校的联合培养,毕业后可以拿到多校联合颁布的学位证,这种一般区域性比较明显,比如斯图FH的环境工程四校联合培养项目,还有比如管理专业LMU的三校联合培养。

当然还有很多,比如区域性有名的四校培养项目(柏林工大、柏林自由、柏林洪堡、波茨坦大学四校培养高分子材料学)。这一类一般是课程是分布在各个校区和大学的,学生注册在一所学校,然后在四个大学上课考试,最后拿到联合培养学位。

对于区域性联合培养项目一般在同一地区有多所高校的时候比较常见,信息在各个大学均可查询,一般来说这种联合培养课程自由度上相对没有正常的硕士大,通常部分课程是项目要求必须完成的。
而Erasmus 这类国际项目,一般要求学生在项目中的大学注册后再进行申请,要求申请人读满一定学期,同时在成绩上有一定要求,通常需要英语成绩,如雅思等,具体还是要看项目高校的要求。
所以区别是,区域性联合培养项目是直接申请的,而国际交流项目是入学后满足一定条件再次申请的。


这类联合培养的优势就在于,你可以拥有更大的平台。
简单来说,一般联合培养项目,都会选择在本专业有着独特的优势的高校进行合作,达到强强联合。所以相比单个高校的专业课程,多校联合培养能够让你充分学习各个高校的长处,接触更多专业精英和教授学者。更有助于你发展自己的专业领域。

国际联合培养更注重文化和学术交流,在专业课程上要求没有很高,更多的是文化的体验,有助于扩展你的就业范围。
而区域性联合培养注重实践性,集合各个学校的长处,集中培养优秀的人才,同时因为其有每学期必修课程的存在,毕业也相对来说更快。
总结——多校联合培养项目
相对来说申请相对容易,而且毕业相对容易。同时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也有助于接触到更多行业顶级的技术和教授,有着普通专业没法比拟的优势。
同时中国学生相对比较少,更有助于口语等国际交际能力的培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