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在教科书上学的这一篇《老人与海》,虽然是节选版,印象却是很深刻。如今带着记忆再细细品读这篇著作,感悟良多。
小说以写实手法展现了捕鱼老人圣地亚哥在重压下仍保持的优雅风度,这种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者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对于《老人与海》这本被译成几十种文字的作品,海明威自己认为“是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这个时代太需要像老人这样的人了。为什么呢?他心中有爱,有毅力,勇敢,乐观,坚强。虽然是中篇小说,每一个字都应该慢慢阅读,细细品味。因为海明威总能通过语言来描绘人物形象,通过场景来渲染气氛,通过动作来表达情感。再者,作者对比喻手法的运用也是很独到的。
1,老人心中的爱
在这84天打不到一条鱼的时候,先前一直跟着老人出海的孩子,在四十多天的时候被父母叫去另一条船跟着别人出海,但是老人与孩子之间的忘年情感人至深。老人是小孩最崇拜最尊敬最爱戴的渔夫,孩子却是老人一次次出海的动力。孩子说,“只要我活着,就绝不会让你不吃饭就去打鱼。” 说到谁是最好的渔夫时,老人自谦,孩子却说“好渔夫其实很多,也确实有些很了不起的。不过我觉得,顶呱呱的只有你。”
孩子的鼓励无疑是老人继续出海的动力,以至于他钓到他自认为是自己见过的最大一条鱼时, “如果那孩子在这儿就好了。”老人好几次重复念叨这句话,他希望能跟孩子分享这一美妙时刻,同时他也想证明自己是孩子心目中当之无愧最好的渔夫。捕鱼养活了老人,同样也快把他害死了。“如果不是因为那孩子,我根本就活不下去,他想。我不能过分地欺骗自己。 ”

2,老人的毅力
“我没抽筋,我没抽筋,我没抽筋,”他说,“它马上就会冒出水来,我熬得住的,我熬得住的。你非熬下去不可。连提也别再提了吧。” 那条大鱼拉着老人的小船朝前游的时候,老人因为长时间抓紧钓绳而抽筋的左手,让他做的自我暗示,即使在后面遇到一群鲨鱼来袭击他的战利品时,手上没有任何武器,老人也是坚持与之搏斗。
3,老人的勇敢
在发现第一条鲨鱼逼近的时候,老人表现出来的无所畏惧着实让人佩服,“看见它在游过来,看出这是条坚决为所欲为的鲨鱼。他准备好了鱼叉,系紧了绳子,一边注视着鲨鱼向前游来。”鱼遭到袭击的时候,老人觉得就像自己挨到袭击一样。但是他杀死了这条袭击老人的鱼的鲨鱼,他想。“而它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灰鲭鲨。”老人捕获了他见过的最大的鱼,同时因为保护这条鱼刺死了他见过的最大的鲨鱼。

4,老人的乐观
老人的战利品被鲨鱼不断撕咬时流下的鲜血也不停吸引着一波又一波鲨鱼,随着他的大鱼被一口口咬掉,老人除了与鲨鱼搏斗,还有表现出来更多的是乐观积极。“忘掉那些倒霉事,还是想点开心的事儿吧,老家伙,每过一分钟,你就离家近一步。丢了四十磅鱼肉,你航行起来更轻快了,也就是说,你可以更快些回家了。”
5,老人的坚强
在被大鱼拖着走耗费体力的状况下,疲惫地跟鲨鱼斗争,老人紧张地拉着钓绳,眼前出现黑点子,但是他对自己说其实这是是很正常的现象。然而他已有两回觉得头昏目眩,这叫他担心不已。 “不管怎么说,我不能让自己垮下去,就这样死在一条鱼的手里。”
作者对人物的表现手法运用是异常丰富的,老人84天没钓到一条鱼了,生活囧迫,压力山大。书中有这么一段比喻“老人的船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一些补丁,收拢后就像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帜一样。 ”
“他的双手由于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一些很深的伤疤。然而这些伤疤之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没有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那样的古老。 ”老人的沧桑形象跃然纸上。
有这样一段描写可以看出老人生活的窘迫不堪。孩子跟老人一同用饭后,天黑下来,桌上没有点灯,“老人脱掉长裤,摸黑上了床。他把报纸卷在长裤里头当枕头,用毯子裹住了身子。那床其实是在弹簧垫上铺着些旧报纸弄成的。他就这样睡下了。 ”

在文中占了大量篇幅的莫过于老人的自言自语,絮絮叨叨了。正是这个特点才足以让这位老人的形象立体生动起来。这无疑也是作者的巧妙构思付诸于笔尖的灵活运用。
如果说失败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老人也许是失败的,这84天就是有力证明。但是有一种失败就是面对困难时失去信心和决心,甚至扔下武器。然而我们书中的老人偏偏不是如此,虽然被鲨鱼一口口咬掉自己的战利品不得不拖着一副鱼骨架打道回府,但是这过程中他从来都没有放弃与鲨鱼搏斗,老人对自己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历经艰辛的老人终于回到了他赖以存身的窝棚,虽然他带回的是18英尺长的鱼骨架,不过这足以证明他还没有老,仍然是这个港口最优秀的渔夫。”

老人的举动感动了孩子,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在文中浸润始终,小孩看到老人归来既激动又伤心。激动的是,老人离开了两天两夜还活着回来;伤心的是,老人因为严重疲惫又苍老许多,晕倒在地。“孩子与老人约定,再一次跟从他出海学习钓鱼。因为他还有许多东西要向老人学习,同时,从内心深处来说,他再也不愿离开老人。不忍心看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地面对生活。”

当然,我们也可以站在另一个角度去解读老人,无需赋予他更多光环,无关英雄和硬汉。因为他本身就是个非常普通的人,他很热爱自己的生活,很忠于自己的工作,就如老人对自己说的那句话“你杀死它是为了你的自尊心,你的工作,因为你是个渔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