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升自己技能、不断精进的道路上,没有人能否认练习的作用。任何专业技能,都是熟能生巧。
但我们该怎么更好地练习?
《异类》的作者格拉德威尔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但这一万小时的练习不是绝对的。
首先,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并不存在一个1万小时的最低阈值。
例如,优秀专业演员的专业技能习得往往是3500小时。记忆类专家技能的习得并不需要1万小时,而是数百小时。
其次,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虽然在其中不起决定性作用,却会是一大影响因子。
有心理学家指出,优秀科学家的平均智商在125以上。也有研究报告表明,医生、律师、会计的智商处于中上等。
再次,练习的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这取决于练习方法。我们身边也不乏一些看似努力、其实没有成就的人。
练习时,我们采取阶段性进步,随时间和效果调整策略,有针对性和技巧性,还是机械地每日花上几小时,只为达成“1万”这个目标,却始终没能发现更为有效的训练方法,不能辨别并弥补练习中的漏洞,以取得进步,其间的差别,最终便是“高级新手”、胜任者和专家的区别。
书中的核心观点是,那些处于中上水平的人们,拥有一种较强的记忆能力: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正是区分卓越者与一般人的一个重要能力,它才是刻意练习的指向与本质。
长时记忆的培养要点主要是,人们能非常快地明白自己领域的术语,并将专业领域的知识、提取结构或者以更好的方式记忆。通过大量重复的刻意练习,各方面比新手都快很多。
刻意练习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
比如,下象棋的次数毫无作用,10个1万小时,也成不了国手。但是,如果看着已经发表的棋谱,然后推测国手下法,这就是刻意练习。
在书中,艾利克森说:随着训练方法的改进和人类的成就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在任何一个人类付出努力的行业或领域,都在持续不断地出现变得更加卓越的办法。
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不是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找到相关领域的优秀者,跟着他们学习,刚开始做一些外围的工作,随着技能增长,进入学习核心,逐步做更重要的工作,最终成为专家。
裁缝出师并不是已经练习了1万小时,而是能够缝制出足够好的衣服。
这才是对我们真正的启发:耐心地、谦虚地保持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