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的“梦想三部曲”第二本,两年前看《背包十年》,一年前《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没看完,最近想看看这本《我们为什么旅行》,从一个职业旅行家的角度怎么来解释大家可能都思考过的命题。突然发现原来是梦想三部曲,前两本看完也不记得写了些什么,自己也没有留下什么,只是当时看的时候可能觉得那句话写的好,可以打发时光,也沾上一点光。这一次想把系列二看完,并随手写写一两个字。
一共8章,那就一章一章慢慢看吧,第一章— 要有光,共 7篇小文。
吾以为光即梦
作者从让人期待的撒哈拉日出,羊角村醇厚的晨光,写到丽江肆意安静照耀院子的阳光;徜徉在伊萨坦布尔老电影场景般的黄昏里,而后魁北克如童话里的世界最开始是让他想起了北京深秋的味道,那是作者最喜欢的季节,看来童话世界在作者的喜欢席占了位置,最后和一群人在追寻极光中谢幕。
作者爱撒哈拉的日出,荷兰伊斯坦布尔的黄昏,魁北克的夜色,但他们的光芒远不及极光更罕见、更神秘、更殊胜,因此战胜抗旱和耐力著称的日本人,天空剧场帷幕重新拉开,冻僵的嘴角却也在完美落幕中轻轻上扬。
有沙漠,有古城,有小乡镇,有边界,有国内,有亚洲大陆,有国外,有欧洲风情,相同的是都有光,在追寻极光的时候明白了旅行的意义对于自己已经从发现自我过渡到了分享世界,因此把爱好当做工作,也还是纯粹,并且更难。
整个第一章还有加映的:微光,就像电影的番外篇或者最后的彩蛋,给人有一点点小惊喜。“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儿光明,真愈觉娇研。”
在日本岚山作者同样和中国游客追寻总理的足迹一样,静默在了总理游岚山富含哲思的话语之中。总理的一语给了作者感动和顿悟释怀,在行走的路上,自己又何尝不是靠着一点点光芒的能量给的勇气,步步前行,不惧黑暗,不畏来路,那点微光似乎也是自己的梦想,在人生路上也显得更加娇妍可贵。
因此要有光大概就是要有梦。有光的七个大小场景,朝起暮落,就像一天一样,但这一天有点长,有点有趣,也有点让人着迷,作者分享世界的目的达到了。
生命是一份礼物,每天都是唯一今天最后每篇摘下一句原文留以回味吧。 ---2018.03.31 小鄧子
1.在盛大演出之前,剧院内总是一丝光都没有的。
2.仿佛就在一瞬间,时空倒转,我钻进海报,老猫一吹胡子,坏笑着说,请跟我来。
3.阳光继续向下拓展着自己的疆域,一楼墙面上那朵工笔牡丹就从暗里开出花来。
4.金色与黑色在眼前交错闪过,这是否就是“黄”与“昏”两个字的色彩学解释?
5.此时店铺已经打烊,可橱窗里依旧灯火通明,就像店员开小差把店铺临时交给空气管理。
6.漫漫长夜,最难抵抗的并不是穿透层层棉衣的寒气,而是当所有的光芒顿时收敛,就像这世界根本不存在极光这回事的时候,是否还要继续等待?
7.指缝间的阳光, 逆光时的剪影,背光时的阴影。其中最打动我的还是于朦胧无声处的一束微光,这也是总理所说的那'一点儿光明’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