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止学》——利卷(4)

《止学》——利卷(4)

作者: 沉睡的母狮 | 来源:发表于2022-10-06 08:54 被阅读0次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宋代林逋《省心录》

4、利无尽处,命有尽时,不怠可焉。利无独据,运有兴衰,存畏警焉。

译文:利益没有穷尽的地方,生命却有终了的时候,不懈怠就可以了。利益不能独自占据,运气有好有坏,心存畏惧就能警醒了。

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自毁前程,而要放眼未来,利益分享方能收到人心。而谋略却不能过于表露,以防被人利用,造成失败。

孟子小时候,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会了祭拜之类的事,和小伙伴玩起办丧事的游戏。孟母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把家搬到了集市旁,孟子学着吆喝做买卖。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学到了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定居下来了。孟子后来成为了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他有一个目光长远的母亲是分不开的。目光长远会带来长远的利益,

而与之相返的是目光短浅则会让短暂的利益消失地更快。方仲永幼年时“指物作诗立就”,天资过人,被称作为神童,可是他有一个目光短浅的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正因为这样,拥有过人天赋的仲永“泯然众人矣”。就是因为他的父亲缺少长远的目光,没有给仲永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导致他“小时了了,大却不佳”的不幸结局。

只顾眼前利益,只能得到蝇头小利;目光长远,方能笑到最后,摘取胜利的果实。 

相关文章

  • 《止学》——利卷(4)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宋代林逋《省心录》 4、利无尽处,命有尽时,不怠可焉。利无独据,运有兴衰,存畏...

  • 《止学》利卷三

    《止学》利卷三 1、惑人者无逾利也。利无求弗获,德无施不积。 【译文】迷惑人的东西没有超过利益的了。利益不追求它就...

  • 《止学》——利卷(1)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恒其德。无所容也。——《群书治要》卷一《周易》 1、惑人者无逾利也。利无求弗获,德无施不积。...

  • 《止学》——利卷(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任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2、众逐利而富寡,贤让功而名高。利大伤身,利小惠人,择之...

  • 《止学》——利卷(3)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视之有度,用之有节。——《增广贤文》 3、众见其利者,非利也。众见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义轻利...

  • 《止学》注利卷三

    《止学》注 隋文中子 著 久住青山Lee 解 利卷三 惑人者无逾利也。利无求弗获,德无施不积。 【译文】迷惑人的...

  • 《止学》——蹇卷(4)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围炉夜话》 4、穷不言富,贱不趋贵。忍辱为大,不怒为尊。蹇非敌也,敌乃乱焉。...

  • 《止学》——心卷(4)

    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蒲松龄《聊斋志异·折狱》 4、仁者好礼,不欺其心也。智者示愚,不显其心哉。 译文:仁...

  • 《止学》——智卷(4)

    认知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培根《习惯轮》 4、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竭而谋远者逆。智者言智,愚...

  • 《止学》——誉卷(4)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的堂联 4、人无誉堪存,誉非正当灭。求誉不得,或为福也。 译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止学》——利卷(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om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