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语上与语下(原创)

语上与语下(原创)

作者: 贺承德 | 来源:发表于2024-06-24 14:40 被阅读0次

    1.语上与语下

    喜欢望文生义的人,对于这个题目的解读是“语文教科书的上册和语文教科书的下册”。是这个意思吗?答案是:非也。

    孔子在《论语》的《雍也》篇中说道:“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给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讲授高深的学问,好比“山川知我意”“山水遇知音”。给中等以下才智的人讲高深的学问,则相当于对牛弹琴,这简直是在浪费时间的感情,荒废空间的才干。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这是一些人的求学里程。中学生算是具有中等才智的人吗?由于小升初时不实行升学考试,没有经过浪里淘沙、沙里淘金的筛选,因此当代中学生的才智参差不齐。有的中学生是中等才智,有的中学生在中等才智之上,有的中学生在中等才智之下。虽然上了初中,但是有的中学生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连一首儿诗都背诵不下来,这不免令人担忧。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因此我认为,对于才智在中等水平以下的学生,教师可以多让他们做一些选择题。对于中等才智的学生,教师可以多让他们做一些填空题。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简答题(或论述题)。但在课堂之上,教师面向的是始终是全体学生,因此一些题也就得全面开放、尽吐芬芳了。

    有道是:“初一不相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在青黄不接的八年级,一些学生的灵魂开始躁动不安,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等思想扭曲的情况,尤其是在第二学期结束前。所以,我喜欢对症下药,淡化教书的色彩,浓郁育人的风情。

    谨以今天的语文复习课为例。一开讲,我就选择了沉默,但希沃白板上的那些文字会替我摇旌呐喊。从选择题开始走起,学生们的初心里,使命究竟还有几何呢?

    人生考题一:人恒过,然后能(    )A、改 ; B、不改。答案显然选B。这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句。

    人生考题二:改(  )。A、正确;B、错误。改什么呢?是把正确的改成错误的,还是把错误的改成正确的?答案选B。平时我们所说的“改错”,是改正错误的缩写,这是一个动宾短语。而“改正”呢?只是一个动词。正确的答案需不需要修改呢?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倘若有更正确的答案,则必须修改,譬如雪融化了会变成什么?水,一开始是正确的,但当它遇见“春天”这个答案的时候,水就成了白开水,成了毫无可乐的答案,诗情画意荡然无存,就没有语文味了,于情于理都应该改正。

    人生考题三: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有所改,有所不改。不改的是(  )。A、初心和使命;B、丑陋的嘴脸和肮脏的灵魂。答案肯定选A呀!

    人生考题四:如果自甘堕落,你就是在(  )。A、自我约束;B、自我调整;C、自我发展;D、自取其辱。

    我引导学生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自甘堕落就是在自取其辱。敢问,谁愿意把自己的智商和情商一辱再辱呢?或许只有在班级里睡了三天三夜还没有睡醒的学生才说:“我愿意!”或许只有班级里被手机玩弄得晕头转向的学生才说:“我也愿意!”

    所以说,里程和里程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努力、进步、优秀和成长的人,在求知的里程里,给自己的精神、文明和文化打造出了一块巍峨的里程碑。贪玩、任性、腻歪的学生,在求知做人的征途上,恐怕连里程的尺码都被他们弄丢了吧?

    虽然我不喜欢对牛弹琴,但是教坛上不可能没有败笔,最大的安慰仍是“山川知我意”“山水遇知音”。

    在语上和语下之间,我的教学工作只能勉强算是语中吧。

    2.疑问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孔子在家闲居的时候,他穿得很整齐,态度很温和。

    有人说,家是自由的港湾,是人们最放松的地方。我当然知道,放松不等于放纵,更不等于放肆。态度温和,有利于修身养性。但穿得很整齐,似乎没有这个必要吧?譬如夏天,在家里,男人喜欢穿着拖鞋、马褂和背心,这有伤风雅?我想知道,孔子反对的理由是什么?谢谢您!

    3.讨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人工智能,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德的沦丧和缺失。剑指仁,把“艺”深深地埋葬,这不叫造化,这叫造孽。人工智能时代,也应当以人为本,有人性,而人性就存于道德和仁艺之中。可见,孔子是有先见之明的。

    4.颜回那么贫穷还乐,他傻吗?如果不傻,他为什么乐呢?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答:颜回住在《论语》里,《论语》是孔子的故乡,也是颜回的故乡。贫穷的只是颜回的物质之身:“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富有的是他的精神之心:“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安贫乐道,他不傻。即使傻,他也傻出了一种可爱。他不傻的理由,大可从“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等方面来理解。他以吃苦为乐,他以读书为乐,他以求知为乐。他有的是精神食粮,他有的是文化面包,他有的是知识美酒。正如孔子对陋室的题词“何陋之友”一样,《论语》就是他的黄金屋,学问就是他的颜如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上与语下(原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qd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