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情感上从未缺席的爸爸

情感上从未缺席的爸爸

作者: 小绿逗 | 来源:发表于2021-11-02 07:16 被阅读0次

    男性经常觉得,自己最大的责任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

    实际上并非如此,《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说到:

    “父亲并不需要多么成功,多么强大。

    实际上,在3~6岁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强大的。

    关系的平衡不在于外在的衡量,而在于内在的情感。”

    所以很多女孩提到爸爸时会感到陌生,

    当她们回忆起童年,爸爸更像是一个符号,

    虽然存在着,但却从来没有和她们有过内在情感的连接。

    在《俗女养成记》中,

    我第一次看到了爸爸

    是如何在女儿成长的不同阶段,

    提供着不同的情感支持。

     

    陈嘉玲小的时候,

    爸爸就经常花时间陪她一起玩,

    给了她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

    家里条件一般,买不起小汽车,

    爸爸带嘉玲玩开汽车的游戏,满足她的愿望。

    嘉玲一开始也会羡慕有钱的同学家有大大的房子、精美的下午茶,

    但她得知同学的爸爸经常不着家后,才知道自己的爸爸有多好:

    “我只要想到自己的爸爸不再回来了,

    房间再怎么大,再怎么美,也感觉不到一点幸福。”

    不少女孩小时候和爸爸还可以很亲密,

    但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进入青春期以后,

    因为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儿会开始刻意回避爸爸,

    爸爸也不知道怎么应对女儿的变化。

    但是嘉玲的爸爸是怎么做的呢?

    得知嘉玲来月经很苦恼,爸爸没有因为尴尬回避,

    反而主动和嘉玲谈论月经,并用鼓励打消嘉玲的羞耻感。

    身体力行地给嘉玲煮猪肝汤,教她如何在生理期照顾好自己。

    通过来月经这件事,爸爸完成了对嘉玲的性别启蒙教育

    让小嘉玲的心里埋下了对女性身份认同的种子。

    再大一点,嘉玲要去台北上大学了。

    临行前,爸爸让全家专门录了一段视频给她,

    从日常生活,到谨慎交友,事无巨细。

    尤其是爸爸和奶奶的这段“摩托车上辨别撩妹手法”的生动讲解,

    让人好笑又感动。

    作为女儿生命里的第一个男性形象,

    爸爸对于女儿成长的重要意义是其他任何关系都无法取代的。

    一个从小从爸爸那里得到了情感满足的女孩,内心是有底气的,

    她们能更加平等地和男性相处,

    也因为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自我,不会随便委屈自己。

    所以长大后的陈嘉玲能这样勇敢,无论条件多好的男人,

    不爱了,就是不爱了,哪怕已经40岁了。

    而缺失父爱的女孩,可能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父亲的「替代品」,

    她们更容易陷入恋爱,在亲密关系中充当“女儿”的角色,

    渴望有一个男人能够扮演理想中的父亲。

    但问题是,由于父亲的缺失,

    她们并不知道一个好爸爸或者说好男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所以经常受到伤害,为了幻想中的“爱”飞蛾扑火,

    在一段段糟糕的关系中消耗自己。

    作者/寒冰

    来源/看见心理(ID:kanjianxinli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情感上从未缺席的爸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ra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