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说到鸡娃焦虑从哪里来,其实焦虑的产生很复杂,绝不可能仅仅是因为催产素的影响。那么,不论这个焦虑是从哪里来的,作为父母的我们更加想要知道的,是如何去应对它。
之前看到过一句对焦虑的解释,我觉得很好,就记到心坎儿里了。他是这样说的:焦虑,是人对未知事件的负面想象。之所以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好,是因为这句解释已经把焦虑的解决方案蕴含在了其中。
我再说一遍:焦虑,是人对未知事件的负面想象。你可以用小本子记下来,下次焦虑的时候再翻开看。
这里,请注意这句话中的三个关键词,未知、负面和想象。解决鸡娃焦虑,就要从解决这三个关键词入手。
第一个关键词是未知
那未来的情况当然充满着大量的不确定,孩子未来会怎样?独自出门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我给他报的班究竟合不合适?这些问题都是未知的,它怎么可能被消灭呢?当然不能,但是有一类未知问题是可以消除的,我把这类问题叫做信源问题。
前不久学校检查视力,小磁的右眼视力明显下降了,半年时间从之前的4.9下降到了4.5。面对这样的情况,磁妈就很担心,因为她自己就是高度近视,生活中很不方便。关键是接下来该如何处理,还没有明确的方案。可能要进一步去眼科医院检查,佩戴OK镜?还是要增加户外运动的量,把那些时间过长的外培班给停了?另外,还有朋友推荐了某个近视康复中心,利用按摩、中药和眼部训练的方式进行治疗,据说有病例从300度通过4年时间恢复到了100度。总之,肯定是要做点什么。
我和磁妈进行了讨论。首先,个案不值得采信,我们并不知道那个恢复了的孩子是什么情况,除了在他那儿治疗之外,还做了什么。就好像教出了清华学生的老师,能不能说明这个老师教学水平就很高呢?显然这些更有可能是运气,甚至连相关性都没有。除非他能拿出他治过的所有孩子的长期视力变化数据,并证明他的方法比传统方法更好。而如果这个方法真的那么好,那么所有的眼科医院就都会采用,而且国家卫健委和教育部也会推广。毕竟,中国孩子的近视率那么高,这不仅仅是家长担忧的问题。
最后,我们找到了一份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作为家长,只要保持孩子户外运动时间,保持正确用眼习惯,学习30分钟就休息眼睛,每半年去正规医院做视力检查,然后遵医嘱,该配镜就配镜,该戴OK镜就戴OK镜,这样就够了。相信通过专业的眼科医院诊断,能给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你看,通过信源筛选的方式,去除干扰决策的诸多小道消息,尽可能找到最权威最可信的渠道信息,就可以破除由于信息太多导致无从决策的焦虑。
第二个关键词是负面
有的人生活再困苦都能体会到其中的温馨和快乐,有的人条件再好,也能发现其中的不足。大部分事物本无好坏之分,我们有了看问题的角度,就有了好坏。
比如,孩子考了98分,你是看到了得到的98分,还是差的2分呢?许多家长的焦虑点就出在永远只能看到差的2分上面。不是说不应该总结经验教训,可是如果只会总结那些不懂的、错了的有什么用?是不是学会了什么,优点在哪里更应该总结呢?
再举个例子,如果孩子上次考试第2名,这次考试第20名,作为家长是觉得他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呢?如果觉得退步了,是因为我们在乎的是排名。可是仔细想想,孩子的学习是不可能退步的,因为他只会越学越多,越学越懂。
做父母,就是一次重新修行的机会。这种焦虑,就像是唐僧取经路上的磨难。每次遇到,每次焦虑,再遇到,再焦虑,突然有一天,就醒悟了,原来,换个角度,用正面的情绪思考问题,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修身养性,控制负面情绪,就能远离焦虑。
第三个关键词是想象
有人说,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人类的想象力。可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想象力也有不好使的时候。
孩子学个钢琴就憧憬着他未来成为钢琴家,然后拿郎朗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学个奥数,就打听同学做了多少练习题,咱家孩子刷题量不能少。问题是,未来可控吗?有谁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把那些遥不可及的远大理想当作学习目标,孩子真的能明白吗?
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破除想象,关注当下。
不管他未来能不能成为钢琴家,就问他现在练琴有动力吗?不论他的成绩怎么样,就问他此时此刻做题有意思吗?我认为,正确的鸡娃方式,是不断地激励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体会学习的乐趣。不是刷了多少题应该庆祝、也不是考了多少名应该庆祝,而是当他主动地挑战一个困难的目标时,当他饶有兴趣地和你分享他所学到的新东西时,才值得庆祝。
我的意思是,该重视的都不是结果,而是一种当下的状态和行为。
成年人的焦虑很多,有时候并不是来自于孩子,我都依然建议在焦虑一段时间过后,刻意让自己回到当下来,看看自己能做点什么,然后就去做。当我们获得一点点进步,一点点小小的成果,把当下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时候,会有一份踏实的力量去对冲焦虑。
总结
最后,记得今天给焦虑的定义:焦虑是人对未知事件的负面想象。我们可以用破除未知、破除负面和破除想象的方式来对抗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