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的时候,一个好朋友转到另一个城市去上学,暑假我去找她玩,看到她在写诗,现代诗的那种,而且已经写了厚厚一本。我随口说到,哎呀我都不知道你开始写诗了。朋友想也没想就说,我怕告诉你,你也会学着写诗。已经忘了当时我是什么反应了,估计只是微微愣了一下或许也并不觉得尴尬,但是这一幕在我长大之后,越来越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尤其是工作之后,我有能力选择自己学习范畴,我时常在反省自己,到底是自己真的感兴趣而去学习,还是只是因为别人已经get到的技能我也要学习到。远的是网络上以及本地比较出名的学习达人励志偶像,从关注他们,观察他们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汲取合适自己的,然后一个一个慢慢觉得不再合适移除关注。近的是身边的好友同学,反倒是没有那么强烈的模仿意愿,感觉是术业有专攻而不必强求。
对的,第一阶段是模仿。一开始模仿,因为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分析和考量,对于自己需要什么没有明确的规划,因此看到别人的学习内容而自己又有兴趣的,就会勾引起好奇心想要去尝试。我的工作比较稳定,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和新鲜感,所以让我有很强烈的愿望,想要去学习不一样的东西,害怕自己太安于现状会被社会淘汰。慢慢的,进化到第二阶段,有选择地去学习。经过第一阶段的折腾,我大概知道了哪一些是我愿意花时间去折腾去学习,哪些类型又是我稍加碰触就好而不愿深入了解的,以后再碰到有学习的机会,就不会一股脑都纳入学习,而是有重点的学习,这样效率就提高了很多。再然后,就是到了有规划的学习,有一个系统的学习需求,知道自己哪些是短板,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也可以更从容的选择一些辅助技巧,比如选择一些更有效但是需要付费的学习平台。我不会再去计较跟别人差了几个技能,而是找到自己的节奏,遵从自己地内心和规划,而这样的学习也才能够更有效更持久。
慢慢地在学习中学习,从追着别人跟随别人步伐的小白,到可以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这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大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