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念与具体实践
儿子晚饭前吃了板栗,晚饭时直接忽略吃饭,自己玩自己的,喊他多次没反应,拉着他让他吃饭,他说不想吃。
睡前吵着说肚子饿了。我说有奶粉,冲杯奶吧。妈妈说,什么都不给吃,明天早上再吃。
后来冲了奶粉,她说我双标。我之前跟她的态度是一样的,后来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中发现,我们都太想控制小孩了。
这背后涉及到教育理念的转变。
家里就有三种教育理念的冲突。
一是认为孩子太小,需要全方位照顾。溺爱。
二认为孩子不会主动学习成长,需要管教才能成长。
三,认为孩子有自主性,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好的成长环境,少干预,多陪伴。
溺爱的结果就是,极其脆弱,因为在家就是小皇帝,要什么有什么。关键是很多小事都被家长做了,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家长最后还落得个埋怨。
第二种管控的结果就是,很懂事,没主见,没自我。一旦失去外界约束,就容易陷入迷茫,或者报复性反抗。
第三种教育的方向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一旦孩子体验到做事的意义,就会自我驱动。但这种培养的方法特别考验家长,因为家长真的很难控制自己的干预心态。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当下的生活缺乏保障,人人自危。看到孩子贪玩,就认为是浪费时间,恨不得将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上。殊不知,玩耍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行动就体现在,哪些事情管,哪些事情不管(教给孩子解决)。该做的事情要积极作为,不该做的就放心大胆交给孩子。
关于孩子吃饭这件事就是很多家庭的矛盾点。家长希望孩子吃得饱,吃得好。孩子则是随性而为,想吃就吃,不想吃一点也不尝。其实我们对于孩子多吃饭这件事的期待是什么?本质是让他能健健康康,不缺营养。就拿成年人来说,你不饿,看到饭菜又平平无奇,是不是同样一点食欲都没有?况且孩子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不想吃饭的时候,一直喊他是不是也在频繁地打断他?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都不能自己做主,遇到人生大事,就能拿定主意了?
就一定要强迫他当下必须吃吗?为什么一定要遵守一天三顿饭,而且是按点吃饭?之前看蔡志忠讲自己小时候,妈妈从来不喊自己回家吃饭,通常给他留一份在碗里,他饿了自己就跑回家吃了。所以说,所谓的饿一顿让他长长记性,无非就是为了让他遵守家庭的规矩,有吃的不给他吃,就是在拿这个事情惩罚他。是在给他人为地制造苦难。让我想起了一个妈妈带女儿出行,明明有更快的动车不坐,非得买个普快还无座,让孩子挤在列车的过道。妈妈还美其名曰,让她体验生活的艰辛。可是这艰辛明明就是你人为制造出来的啊。
自主教育中,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不要管?有以下几个原则:
1、凡威胁到人生安全的事情要管,这是监护人起码的要求。
2、凡是属于他能力所及,分内之事,尽量不管。能力不及的,家长逐步提升其能力。
3、凡有利于他的健康,智力发育之事,尽量提供有利条件,一律不强迫。
对应这几个原则我们看看哪些常见的具体事情是我们要做的。
1、在不具备能力,又有安全隐患的事情,比如过马路、在水边玩耍、爬高、拿尖锐锋利物品等等行为都必须管。
2、穿衣服、拿筷子吃饭、大小便等家长必须有意分解动作训练孩子,这些也要管,而且要上心,比如拿筷子吃饭,可以通过加豆子的游戏设置,让他学会。
3、吃饭时提供健康的食物,他吃不吃,什么时候吃,吃多少,一律不管。尽量不提供垃圾食品的选项,吃饭之前的零食也尽量不提供。上学迟到的事情,提醒个两次即可,迟到挨批评,也是自己的事情。
4、作为家庭成员,家务都要承担,要从会的开始做。不会洗衣服,那就从叠衣服开始。
5、孩子不想去学校上学了,可以不去学校上学,不代表不学习。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找到自己的热爱即可。
不一一列举了。
自主教育的理念就是,孩子首先是独立的个体,最终是要靠自己在社会独立生存。作为家长,以帮助其独立自主为目标,以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天赋为原则。爱他就让他自信独立地长大。而不是一切以他开心满足为标准。所以这种理念下,孩子可以打骂吗?触及生命安全的底线时当然可以。孩子要管吗?当然要管,而且是很用心地管。
社会发展太快了,我们很多家长,包括老师无法教出能够适应未来的孩子。将选择权交给孩子,他自己反而能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