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读沈老先生的《边城》,惊讶之余感叹一个人怎么会把文章写的如此细腻,年少时,初中课本中的那个翠翠,被老师分析的透彻万分的文章脉络,早已忘记很久,而今天,我深深被那些文字所震撼,短短的几十页书,我在最短的时间里无师自通。
坐在高铁上,我再一次远离家乡,这时的我内心平静,没有恐惧,因为我相信,文字会一直陪着我,而这些过往的经历都只是对文字的一种积淀,想到这里,我还莫名的有些兴奋。
1
一次选择,一次改变,文字离我渐行渐远。
几年前,我还是那个在高考的煎熬中发奋苦读的高三生,为了一份家长和老师的期许咬牙前进,即使后来的结果不太理想,但是我仍没有感到后悔,因为我做到了那份坚持,由于家里面的原因,我没有选择和文字相关的专业,而是选择了理工科,如今想来,我觉得有一丝的悔意,这样的选择使我与文字的交集少了整整四年。
我对文字这份力量的感知比较晚,我真正的爱上写作是源于一篇高考零分作文,他的零分不是因为政治因素,是因为抄袭一篇已经出版的著作,这个著作我不得而知,只知道在那个高考的年代,高考优秀作文的整理和学习,是我们快速提高作文成绩的捷径,而这篇介于零分和满分作文之间的争议稿件,对那时的我影响颇深。(由于作品要求,不便贴出链接)
高考结束后,我因为自身和家里的原因没有远走他乡,而是选择在市里上大学,虽然说也是一所比较好的211理工院校,但是我越发觉得文字和我越来越远,我也没有传奇中的大神那么任性不惜一切的调整专业,换句话说,我们的工科院校没有出色的文科专业,就这样,我在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对文字做了一次妥协,我至今仍觉得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导致我在四年的数理化的钻研和熏陶中,文字真的离我越来越远。

2
一段岁月,一段成长,文字让我融入社会。
考研失败后,我选择正常的上班族生活,我发现完全接触到了一个不同于我想象的社会,新的环境,完全没有了大学的友爱和骄傲,甚至说你边上的领导就是一个不成流的大专生,这是从没想到的结果,我不是说大专生怎么样,我只是客观的觉得这个社会和我想的差太多了。
在那个做什么都不对的阶段,文字给了我力量,我瞬间明白了什么是成长,才遗憾的发觉我们自以为傲的青春时代结束了,现在清醒的认识到原来社会,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我们能保持的只有自己的纯粹和高傲。
面对陌生的环境,我把自己的苦恼和故事无限的附注于文字,随处可写,我很怀念曾经的自己拥有过那段生活,我也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用文字还原那段岁月,这是我的一段成长历程,是我仅仅靠着文字一点一点的蜕变,我很感激生命,感激那个时候还倔强的自己。

3
一本书,一支笔,文字使我爱上了漂泊。
一段文字,给予人的启迪是不同的,给我带来的就是勇敢,不光是勇敢的面对社会,我还学会勇敢的面对自己。
以前的我讨厌漂泊和流浪,我仅仅觉得那样的生活没有任何的安全感,完全不在自己的掌控中,可是当我面对文字时,贾平凹告诉我“老西安”是什么样的,沈从文老先生让我知道还有一个如此朴素的湘西“客家族”,还有一直想去领略的山城重庆,我觉得远方的世界好神奇,充满想象又赋予乐趣,突然间有一种离开家的冲动,想去放肆的走一走,看看你们跟我讲的外面的世界。
我期待一次次偶遇,想遇见志同道合的人,谈天论地,畅想我们不切实际的文字梦,我想找几个知心的朋友,拥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目的地,没有负担,走哪算哪,不必在乎形象,不用在乎言谈,人总归是要放纵一回的。
文字的力量|我的前半生
4
爱上简书,爱上那些有文字情结的朋友。
以前以为文字是一个人的事,不需要任何的理解和赞同。现在拥有了一帮共同学习和探讨的朋友,我觉得很幸福,文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单单是给我力量,还是我和大家共同的话题,我们在不理解中坚持文字梦想,在孤独中懂得感恩,用文字记录着我们的梦想,生活和情绪,我觉得写写总是好的,把那些内心深处别人无法触碰的情绪放置在一个隐蔽的角落,等待着它去遇见知心人。
从前有文学梦,被世事打断和阻碍,不嫌弃的被文字救起,如今继续这段路程,路上有朋友和爱,我会前行的更加从容,更加坚定。
最后感谢无戒这个大家庭举办此次的征文活动,让我有机会诉说自己的故事,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