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等我老了,我不要孩子孝顺我,只要孩子爱我

等我老了,我不要孩子孝顺我,只要孩子爱我

作者: 十分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18-02-23 10:27 被阅读0次

     01 

    孩子,作为家长的一面镜子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

    一个小女孩坐在自己的卧室的床上,他的对面是一个大人(妈妈或者姥姥、奶奶)一个女人的声音,视频没有交待。

    小女孩声嘶力竭地在说:

    “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里,你们还要怎么样?”

    “为什么还要这么凶恶地对我,还要来弄我?”

    大人的声音在说:

    “你就是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你的态度就是不端正”

    ……

    在这个几分钟的视频里,小女孩说了十几个“又怎么样?”,意思是,我都承认错误了,你还要我怎么样?

    而大人只有一个态度,你错了!可你即使嘴上说承认了,我们也不相信,你心里没有认识到错误,你态度不对,所以还得继续深刻地反省。

    原谅我第一时间,感到了生理上的不适。

    一边父母不依不饶地要你反省到灵魂,一边是孩子情感上完全地崩溃。

    我想问:

    到底什么样的大人才会在绝对的对和错上纠结、只想到要控制局面、制服你的“错误”,而对孩子的声嘶力竭的感受和那一刻究竟发生了什么毫无兴趣?

    而 “态度端正地认识错误”,这个“态度端正”为什么如此抽象,抽象到让孩子感到是要放弃自尊的程度,才能得到一句“够了”的评价?

    很多时候家长们都是这样,道理是第一立场,却没有看到这些道理背后的情感“霸权”。

    针对这个视频,网上很多人却还在评论,这个孩子顶撞、不服气。他们说,这样的孩子现在就这么“不服管教”,到了青春期还得了啊?

    他们无意识里又在恐惧什么呢?

    如果你和所有心理咨询师一样,相信人性本善,就会知道孩子不是用来管教的,哪里还要通过认清错误后才能得到正确?任何一个神圣人类的心智,只要感到足够安全,都能找到善恶的正确选择,但关键是他们有没有这种安全的情感环境中去生长善意、自我肯定,而不是再被压抑到也需要以一种扭曲的状态,爆发恶去对抗越界的控制感。

    这当然不是说有了错误不去批评和引导,而是说批评里有没有可感知的接纳?

    其实人的情绪优先于理性。只有在沟通中,先解除了情绪上的对抗和恐惧,将“逃生”的焦虑对抗模式,转换成安全和敞开,才能启动人的理性脑进行运作,真正在一件事操作的对错层面上谈论问题。否则,即便是大人再“正确”的管理,也有可能被孩子感受为伤害性的。

     02 

    什么样的大人对理不依不饶?

    电影《芳华》里文工团的男兵刘峰因为爱慕合唱员林丁丁,一时头脑发热表白还强行触摸了她。当事人冲动干下的事,正好被路过的人抓到,借题发挥成了时代语境里的作风问题,刘峰被抓去审问,审问人员问得很义正辞严:

    说!你哪只手摸的?(刘峰茫然地看看自己手,他要是还能记得就好了。)

    说!女同志的内衣不是有个扣子吗,你是不是想把手伸到人家内衣的扣子上去?

    说!你是不是想耍流氓?

    ……

    观看电影的人,都感觉到了一种荒诞:你确定这是审问“流氓”,还是在变相“耍流氓“呢?

    这种特殊的审问,与其说审问人员是在伸张正义,不如说在强调对错的外衣下,投射着自己潜意识里的压抑。

    健康的环境里,我们是能同时接纳自己身上的好与坏的。而在一个认知单一僵化的环境里,人们只被允许当个好人,这样我的坏就会以无意识、扭曲变形的状态无意识呈现出来。好人对坏人“恨”得不行,但他其实在问,“凭什么你要得到我没得到的自由?“

    在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中,也可能有一样的投射。一个被粗暴阻止过对真实自我的探索的人,他也无法理解别人的好奇,只能简单用对错来定义某些行为;一个无法全面接纳自己,一个从来没感受无条件被尊重的人,也无法接纳别人的坏情绪,只盼望孩子“正确”、“听话”,不听话就是坏孩子;一个没有真正独立的人,也无法理解孩子独立于你之外的事实,想要用自己的一切对错无条件灌输给你,不允许你表达自己的想法。

    父母没有得到过的自由,当然孩子也不会得到。这也是我们从教育和成长中没有得到过情感教育的后果。如今,全变成了对孩子的暴力,也成了破坏亲子关系的杀手

    我们在大人的世界里,越互相评判,分割隔离,越深感自己不被接纳,也越在管教中把这种隔离和粗暴给孩子。

     03 

    每当孩子反抗,我的那个暴脾气呀……

    看见自己的恐惧是第一步。学会面对孩子的坏情绪是第二步。

    在管教中当然会遭遇孩子的反抗,这个时候,很多大人第一反应是“被激怒”,这个被激怒里面就有一种被挑战的感受。而且,生活中越认同权威的父母,在被挑战时,越倾无法耐受,因为非强即弱的情感模式里,他们也启动了自己的恐惧。

    可是,管教却应该是与爱相关的。

    孩子跟你对抗的程度,取决于你们之前建立的亲子关系的好坏。当我们强调管教的时候,我们要看到天平的另一端,另一端是爱。爱和管教是一体两面。没有爱,只有管教,是没有效果的。爱是银行,存进孩子对你的信任,在管教的时候,你才能够支出信任,一言九鼎。因为没有一个孩子对家长发自内心的顺服里,是没有爱的。期许爱的先行,管教才是可能的。

    如果你埋怨孩子动不动就对你发脾气,那么反省自己,就在你对他的尊重里,就有他对你的尊重。

    此外,不要只看到孩子对你的对抗,他的对抗也许正是因为你没有好好倾听。因为反抗是最激烈的一种自我表达。

    倾听是很难的,倾听里没有评判,只有感同身受。在确认孩子的动机、情绪状态的基础上,父母才能给予因势利导的行为管教。

    教育和提要求,要放在倾听之后,。他有何感受,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去感知他的时候,感知里没有对错。

    第三,为人父母,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孩子承载那些破坏性的情绪

    当然,作为父母,你很可能没有这样的空间去承担,可能工作本来就很忙,心也很乱。这时候,你可以在自己想要爆发的时候先离开一下。很多人要求孩子冷静,对孩子吼叫,殊不知自己先不冷静了。父母要示范自己对于情绪的管控,你的冷静示范了对情绪的正确处理方式,本身也是一种情绪管理教育。身教重于言教,孩子永远会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去观察、模仿、认同父母处理情绪处理冲突的方式,这部分的影响远远大过父母说了什么。

    其次,在情绪冷静后,你可以再回来,确认孩子的情绪,在了解真相中,引导他习得错误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永远不要在双方情绪爆发的时候谈对错,那样双方都在失控。

    最后,界限感越强的父母,越不会在遭遇孩子对抗的时候失控。爱一个孩子,应该爱他独立于你之外的小小灵魂,他不是一个管制的对象,难道一放手就会去杀人放火?

    孩子不是从属于你的,你的孩子有犯错的权利,如果他必须要用犯错来获得成长,你能给他这个自由吗?

     “我不同意你说的,但是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你的孩子,能感受到这种安全吗?

    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创造力和生命感受本身。如果你能从心底里感到孩子是一个新的生命,他的创造力不在你这里,而在他自己那里,他有自己的生命之路,那么,孩子对于生命的独立承担和自信是会培养出来的。

    而这样有界限的亲子关系,正可能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切身感受过的,只能在我们这一代身上不断反思,学会建立。

     04 

    孩子,我不要你的孝顺,我要你的爱

    最近有一则热点新闻,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春节不归决裂拉黑父母6年。一边是儿子对父母的血泪控诉,细数了每个成长瞬间父母对自己的控制和情感忽视,一些管教不当的小事伤害了孩子的情感,日积月累形成仇恨;一边是父母这边,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一直挺正常的,也一直是他们的骄傲,他们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让儿子这么痛苦。

    有人指出,这不就是因果吗,年老父母得到的爱的质量,就是当年给孩子的爱的质量,他拉黑隔离父母,是因为我们的心理距离就是那么远,你以你的方式对我好,而我其实则早就在过没有情感沟通的生活。

    残酷的现实确实是,自然界的规律是优势资源向下,而不是向上的。所有动物繁衍中,都是父代倾尽所有养育子代,出于本能;而子代没有任何回报的。除了人类是唯一的例外,人类社会要求孩子出于义务孝顺父母。

    但是,孩子可以尽孝顺的义务,对父母的爱却没办法强求。

    无论何时,爱的钥匙就在父母自身身上,父母有能力自我圆满,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孩子一定能够感受到、学习到;反之,你说再多“为你好”,孩子也能清晰感受到,父母根本不在乎我的想法,他们只想要我听他的话。

    就像某个名人说的那句,等我老了,我不要孩子孝顺我,我只要他爱我。

    这可以说是为人父母最大的“野心”了吧,而这样的实现,多来源于我们今天的所为啊。

    作者:蘑菇姑姑,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媒体人,十分心理主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等我老了,我不要孩子孝顺我,只要孩子爱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gt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