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心回忆录》越看越喜欢,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我喜欢的程度,也许我的灵魂深处和木心老先生的的文字有着某种共鸣,或者是我对他老人家纯粹的敬仰。
我记得陈丹青老师在回忆录发布会上,很多老前辈,都表达了对无法定义木心老先生是哲学家还是思想家,还是艺术家?我想借用他自己说的一句话,“何必计较宗教家、哲学家、艺术家,归根到底是一颗心。”是的,他就是这样的一颗心,一颗纯粹的、文学性的心,我所感受到的也只是文学性,并无其他。
以前看王小波全集的时候,里面几本书,书名是《黑铁时代》、《白银时代》、《黄金时代》,看完以后,我没有弄明白,黑铁、白银、黄金是什么意思?也许根本就没看懂,稀里糊涂的看完了,稀里糊涂的不了了之。现在想想,确实有点像假读书,不求甚解,实在有负于自己内心对求知的渴望。
今天,读到木心老先生的文字,“人类分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黄铜时代、黑铁时代。黄金时代不耕而获,无为而治;白银时代就耕者有其食;黄铜时代日子常感困苦;黑铁时代纵欲作乱,失去信仰,同类相残,血染大地。”看到这些文字,我豁然开朗,才明白王小波的那几本书讲述的是不同时代的生活印记。如果有时间,我会返回去再读读那几本书的,没弄明白的,迟早要去弄明白,不然就没意思了。
根据老先生把人类可以分为不同金属时代,可以理解为这是每个不同时代阶段社会留下的印记,或者说是不同时代的生产关系。它具有普遍性,历史性,现实性。
我想,或许也是不同时代的人性印记吧。或许可以把人性也分成这么几个阶段,黑铁阶段,黄铜阶段,白银阶段,黄金阶段。这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从无道德,野蛮阶段,到人性善性丰满阶段。
黑铁阶段,人性黑暗,处于混沌、没有开化的状态,佛教里面称无明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性占据很少一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动物性本能占据主要地位。表现为,欲望为先,行为由本能支配,没有道德感,生存排第一位。
黄铜阶段,人性由至暗走向灰暗,虽然看到微光,但仍然看不清楚,这个阶段,人性渴望黎明,对某种未知充满恐惧,同时有充满崇拜,这时,神出现了,人性渴望神来改变自身的无明,厌倦了这赤裸裸的动物本性。这是人性自我反思、自我对抗的阶段,道德感就产生于这个阶段。
白银阶段,人性的白银阶段,是自我观念最强大的阶段,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物欲强烈,这时,道德在这个阶段产生非常巨大的作用,人性升华,道德感强化,人性原始本能得到抑制和约束。这个阶段,人性中的人的属性,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黄金阶段,就像老先生所说,无为而为,人性之光普照大地,人性原始本能被彻底抑制,取而代之的是神性。当然此神性不是宗教上的神性,而是纯粹的人性,真正意义上的人性。
就目前现实中,人性是参杂着动物本性的,真正意义上不能称之为人性,完全具有人的属性才称之为人性。因为人不承认其动物本性存在,自欺欺人得美其名曰人性,因此,人性在人们心中就产生了褒贬不一的看法,有的人说人性充满了光辉,有的人却说人性充满险恶。光辉之真人性是也,险恶之原始动物本性而已。
以上只是在自己的认知逻辑里面的理解,肯定是存在偏颇的,可能跳出我的认知逻辑之外,会有另一番理解和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