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

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

作者: 米米兰妮 | 来源:发表于2024-09-09 23:53 被阅读0次

    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自由的基础是具备选择的力量,而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回应我们的遭遇。

    ——著名心理学家埃格尔博士

    秦岭脚下的西工大校园

    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内心需求被长期忽视、抑制,就可能形成心理创伤,长大后就会想尽办法不断弥补童年的缺失,来填满内心的匮乏感。

    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被称作童年报复性补偿。

    例如:小时候父母不让吃零食,长大后拼命吃;小时候不让买的玩具,长大后疯狂收集;小时候没有新衣服穿,长大后天天买衣服;小时候在家里“缺爱”,长大后就在关系中拼命付出爱或者索取爱......

    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是指成年人在行为上表现出对童年时期所经历的不公、压抑、限制等负面经历的弥补和平衡。

    通常表现为过度的、不成比例的行为,如支配控制、追求完美、吸引关注、反叛等。

    为什么成年人会出现这种补偿行为呢?

    德国格式塔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未完成事件(unfinished business),也就是未解决的问题、未满足的需求。

    当我们对一件事有遗憾,或一些情感没有被充分地体验,这些“未完成事件”就会停留在潜意识里,不知不觉被带到以后的生活中。

    那些年少时期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以为早就忘记了,其实它已经深入骨髓。当我们每做出一些举动补偿童年的自己时,内心总会生出一种快感,好像可以填补童年的缺憾,让内心得到满足。

    报复性补偿的背后是一种情感上的反应、理性上的反思和行动上的尝试。这种心理现象通常涉及两个要素:被动的经历和主动的反应。

    在童年时期,个体经常会受到各种形式的伤害,包括父母缺席、不合理的期望、忽视和期待过高等。

    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这些负面情绪,它们可能会在之后不断积累,最终导致情感爆发和过度反应。

    于是,在后来的生活中,这些个体可能会采取过分强烈的极端行为来回应曾经的经历,以获得心理平衡。

    补偿心理,其本身也是一种“防御机制”,是人在面对心理上的不安全、不舒适或不愉悦的情况时,采用的自我保护机制。

    他的目的是在通过寻找新的方式和手段,来消除原有的心理缺失或创伤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缓解压力和焦虑感。

    简单来讲,我们拼命补偿过去的缺失,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心安、让自己好过点罢了。

    童年报复性补偿又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物质上的报复补偿

    有的人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父母限制等原因,无法获得一些东西,那么长大后,这些人可能会用物质上的报复补偿,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这种补偿方式,可能表现为过度购买物品或者追求奢侈品牌,也可能是不断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2、社交上的报复补偿

    在童年时期缺乏足够的友谊、亲密关系和社交支持的人,在成年后可能会试图通过大量结交朋友的社交活动来弥补遗憾。

    这种补偿方式可能表现为频繁社交、参加各种聚会、或经常主动与朋友联系等。

    3、行动上的报复补偿

    在童年时期受到严格管控的孩子,可能会缺乏自主能力,因此在成年后会强烈追求自由、开放的生活方式。

    比如小时候家长不让玩的游戏,长大后就拼命玩;小时候父母管控严格,分秒必争,长大后就肆意浪费时间、报复性熬夜等。

    童年时受到很多限制的孩子,也可能会在以后的家庭、亲密关系中表现出一些控制欲,试图通过控制他人来获得一些满足感和掌控感。

    我们童年没有得到的东西,成为了一个执念根植于心,长大后拼命自我满足,只为治愈儿时的创伤。

    我们补偿了自己,就会快乐吗?

    适当地补偿童年,是爱自己、治愈自己的方式,但为了治愈过去的痛苦,而补偿过度的话,也可能迎来新的痛苦,甚至会对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

    大部分的人,在进行童年报复性补偿时,内心的快感一闪而过,随即涌来的情绪却是空虚和无措。

    这是因为,童年时我们经历的不仅仅只是物质缺乏,更深层次的是情感缺失。

    我们所追寻却一直得不到的,是“爱”。

    所以让成年后的我们无法释怀的,从来都不是那个具体的东西,而是那个童年时提出需求,却从未被满足和重视的自己,是不被爱的自己

    有一个女生,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忽视,导致内心十分缺爱,童年的她,即便每天拼尽全力讨好父亲,仍然得不到关注。

    长大后的她无法释怀童年的伤痛,开始通过“报复性谈恋爱”,来补偿那个缺爱的自己。她一直都在向外界不断索取爱,她认为自己没有别人的爱,压根活不下去。

    她把人生的全部筹码都压在别人身上,一次次爱上不爱自己的人,最后遍体鳞伤。

    她看似一直在“补偿”自己,却始终不知道自己内心最缺失的,是正确爱自己的能力。

    童年时的我们,幼小、无助,一切都要依靠大人,如果那时我们无法在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健康的成长环境下长大,那么成年后的我们,就可能会因为缺爱,而产生没有安全感、自我价值感低等负面影响

    而这些负面影响,放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艰难且沉重的。

    我们该怎么做?学会爱自己,才能和过去和解

    幸运的人总喜欢回忆童年,而童年不幸的人,却觉得终于从噩梦中挣脱,由衷地感慨一句:“长大真好”。

    弥补童年的缺憾,是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要学习的课题,如果我们能尽力与自己的童年和解,就有可能迎来新生。

    1、理解和接纳自己的内心需求

    如果你是一个有“童年创伤”的人,那么我想先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自己:一个人好好地长大,尽自己所能爱自己,你已经很棒了。

    所以,请你理解、接纳自己的这种补偿需求和行为,不必为此感到过度愧疚。

    小时候很渴望却得不到,长大后有能力了,你当然可以好好满足自己,你不需要带着太多遗憾过这一生。

    2、探索补偿行为背后的心理缺失

    如果你发现过度消费、进食、熬夜、在关系里过度付出等行为,没有让你变得更快乐,反而更痛苦了,不妨问问自己:

    你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是那些外在的物质?还是不被重视、不被爱、不被接纳的缺憾?
    你是否还有更好的方式爱自己?

    否则做再多事情,都填补不了内心的黑洞。

    3、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如果你发现,自己真正在乎的并不是那些物质,而是被忽视的情感和缺乏爱的体验。

    你需要认清一个事实:你已经是成年人了,不用再像孩子一样,什么事都需要听父母、长辈的,你可以自己去生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勇敢和过去的自己告别,才有机会去拥抱未来。

    你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时间,与童年的自己举行一场告别仪式。

    比如,去一次童年时想去却没能去的游乐园,从早玩到晚;回到小学门口的小卖部,把当年想吃却没钱买的零食,统统吃个遍;去见一个儿时的好朋友,和他一起回忆过去,一起告别当年的自己;写下一封信给过去的自己,告诉自己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接受过去发生的一切,然后离开过去。

    我们需要平衡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不要牺牲现在的生活来弥补过去的伤痛,也不要因为过去的伤痛而忽视未来的发展。

    4、提升自我价值感,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爱是治愈童年创伤的良药,即便我们无法要求他人来爱我们,但我们可以选择爱自己

    只有先在意识层面发生改变,相信自己值得幸福与美好,你才有机会得到这一切。

    然后,再慢慢试着重建“自我价值感”。

    你可以通过看书、旅行、体验新事物等方式,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从不断完成一件件小事开始,增加自信和满足感。

    一定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生活。这不是盲目自信,而是树立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标,制定为之努力的计划。

    把注意力放回自身,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才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时刻谨记: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认真照顾自己的身体和感受,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做一切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遵循自己的意愿生活。

    生活已经给我们出了很多难题,所以我们要学会放过自己。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我们要以更好的姿态去迎接未来。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过去的不幸中告诫自己:不要总是做最受伤、最吃亏的那个人。

    图/懒小姐

    如果有一天,能够回到过去,遇见小时候的自己,我一定会抱抱她,安慰她:“没关系,总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有能力好好爱自己。”

    然而我们回不到过去,所以我们要常常抱抱现在的自己,告诉自己:

    你不要彷徨,也不要害怕。

    即便我们的童年不够幸福,我们依然可以学会温柔地对待自己的内在小孩。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还是会有人在背后,默默地爱着你。

    附:

    自我觉察:自己喜欢买首饰,是因为小时候没有拥有喜欢的饰品吗?

    例如某知名一姐,是我曾经很羡慕的才女,小时候父亲对她很严格,睡觉吃饭都是掐着点,言谈举止都是按规矩来。但这种严格教导,却教出了个叛逆的“飒姐”。后来上学期间喜欢上了摇滚乐,每天不是逃课就是请假。整天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甚至抽烟喝酒,很是潇洒,样子不是个仙女,倒像是个汉子。后面的人生也是在一段段情感的漩涡里“自由潇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iy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