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年龄坐公交免费。
不是父亲不爱占小便宜,确实老了,腿脚不灵便,行动迟缓,看着汽车嗖嗖,不由地心惊胆战。所以,父亲并不爱出远门,即使公交免费。
许是姑娘总买好吃的,父亲受不了诱惑,又断不了口腹之欲。在一个午后,父亲独自遛弯,竟被一众老头忽悠,坐上公交,赶集去了。
二十年或是三十年,父亲重回热闹的集市。看到久违的柿树案板、手工的小木凳、高粱排、糖人、……父亲很兴奋,摸摸这,瞧瞧那,一路唠嗑,竟孩子气的买了一兜柿饼,边吃边走,那滋味,美。
尽管人山人海,父亲也不觉气,一口气逛了四五个小时。这在平常,遛弯锻炼的父亲,是绝不可能有的辉煌。虽然回来太晚,惹得母亲好一通数落,但是父亲的高兴是难以意表的。
从那时起,随时怀揣着公交敬老卡,不定时做着公交去赶集,成为父亲的小确幸。错开高峰,父亲从容,赶巧遇到便宜的,乐呵呵逢人就夸好。
眉开眼笑的父亲因为这,一度被母亲嫉妒,即使买了母亲爱吃的蛋卷,也总是马屁拍在马蹄上,里外不是。
父亲不介意,逛得喜滋滋,坐车去坐车回。虽然也会忘记该买的白跑一趟,但活动腿脚的效果杠杠的,不知不觉中父亲的饭量都增加了。
父亲瞎琢磨,想带母亲去赶集。父亲的脑海里,母亲幽怨的眼神,孱弱的身板,整日围着一栋楼遛弯的无奈,总觉得自己偷偷的小确幸很扎心。父亲心里想,两人咋样才能一起去赶集?哪怕只为出门遛一下腿,换换心情做个免费公交也好。
母亲的心脏,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经提议,母亲倒是积极响应,两人闷在屋里商榷,敲定时间段、车次、天气、所带应急物品,好似要出国游。
神秘的悄悄行动定在周二的十点。母亲过节一般,头发梳了又梳,板正好衣襟,换上软底鞋,精神焕发。父亲则随意,一手拎袋子,一手紧握着母亲的手,像牵着一头小绵羊一样在前头走。两人躲开众人视线,不急不慢往公交站牌去。
敬老卡,一车就父亲母亲俩。
巧了,快到终点站的公交很空荡。父亲母亲坐在一处,直到集市。
今日不集。父亲像唱大戏,指着空旷的地方,给母亲讲这儿卖凳子案板,这儿卖糖人柿饼,这儿摆布匹杂货,这儿活鸡粮食……,两人一路遛弯,走走停停,落脚一家糊涂面馆。
母亲父亲一盆面。母亲似乎有点累,只吃下两筷子面,半碗汤,其余的归父亲。又怕父亲不够,另加了两个烧饼,自己只掰下一块,慢慢咬。
两人坐着简易的桌椅,挤在墙根前。父亲虽牙口松动,也是风卷残云,呼呼噜噜吃得香,不时地咬一口烧饼不见嚼就咽。母亲细细碎碎嚼咽,似乎牙使不上劲,吃得很慢。
饭馆很小,闲客也少,也没人催促,很合怕闹喜静的母亲的心意。一顿饭,俩饷茶,父亲母亲很满足。
出屋就是田间地头,父亲取出垫子让母亲做,两人晒着太阳,又一会儿絮叨着迷糊。好在不到五分种,又是一处公交站,车来了,虽不是直达,但地偏人少,正和父亲母亲心意。
手拉手,父亲护着母亲回家,时间不过十二点半。
母亲心轻松,午睡时嘴角带着甜的笑意。这样的幸福刚刚好。
网友评论